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探寻
【作者】 杨代君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鼓匠乡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成功的教学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不仅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也是学生乐于学习的情感支撑。有了兴趣,学生自能学。在倡导“让学生学会学习”理念的今天,我们应加强学生学习兴趣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习兴趣 培养
兴趣是学生持续学习的强劲动力,是学生“我要学”的情感内驱。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到:“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愿望。”小学数学作为奠基学科,不仅要授予学生基本知识和数学基本技能,也应为学生将来更好学习奠定兴趣支撑,让学生有自主学习愿望和意识。这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奠基教育本质的呼唤。只有这样,学生才想学、爱学,也才能有主动学习意识。因此,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数学教学,谈如何对学生进行兴趣培养。
一、挖掘数学中的美元素,以“美”激趣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曾说道:“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之美,数学之趣,唯如此,学生才可能感受数学是可以学习的。我们知道,数学反映了世界上一切现象所固有的数量关系,其研究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包括现实中的许多现象,不管是客观世界还是主现世界,不管是文科门类,还是理科门类或艺术门类,都孕育着也必须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说,没有数学就没有世界。这种知识的广泛性,说明它对学生审美实践影响也具有广泛性。发明勾股定理的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曾经把数学表达为美学,就不无道理。数学中有许多美育因素,每个符号、定理、公式、图形、函数、系数、计算方法、建模等无不给人以审美想像和愉悦,就连汉字数字就有着丰富的感性内容和审美素蕴,如:“一”是整体一律,“二”是对称、平衡,“三”是对立统一的和谐整体,“四”是平衡而有稳定的数字,“五”是显示出生物肢体、五官的造型美,“六”是匀称的三角对称,“七”是表现了一个完整的音律过程,“八”则显示了一个完整的平面方位?“九”为数之极,寓意极高。如果教学中教师充分挖掘数学中的美育因子,让学生在构建知识的过程中体验美的快乐,就一定兴趣盎然。
二、灵活课堂教学方法,以“技”促趣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就是教师能根据课堂实际变化,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满足课堂需要。当然,这对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需要良好的教学艺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学生学得愉快,教学效果好。而现在部分学生缺乏数学学习兴趣,我想很大原因是课堂沉闷无趣、教学手段单一、教师语言贫乏和表情呆板。
(一)语言生动,风趣幽默,营造课堂活力。语言生动就是寓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于具体形象的事例、情节之中,使枯燥的数学概念生动化,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上课时,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措辞、形象的描绘、柔和的声调、富有表现力的动作和表情融为一体,可以使学生在一节课内不仅学到数学知识,而且还得到一种美的享受。而目前很多学生认为,数学整天都是概念、符号、计算,很枯燥、乏味。如果我们教师能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机智幽默地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建立起融洽、和谐、愉悦的人际关系,扭转学生这种观念,切实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生动和美妙,学生就能在无压抑、无包袱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快乐,从而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二)激励煽情,催发学生学习情趣。丰富的情感是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方面之一,也是教师职业操守的要求。优秀的教师总是把微笑带进课堂,把真情洒向学生,不歧不视,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对学生有一种殷切的期望。课堂需要激情,更需要教师营造气氛“煽情”,激发学生学习情感和求知欲,调动积极性。课堂活跃了,学生兴趣浓了,思维闸门打开了,教学效果也就提高了。
(三)丰富教学手段,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单一的活动方式必然会枯燥无新意。如果教师长期“满言堂”,居高临下,“一根教棍画春秋”,那注定是失败的教学。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发展,数学教学的现代化也是大势所趋,转变观念、改变传统教学手段的呼声也愈来愈烈,学生兴趣“口味”也愈来愈高,面对如此种种,我们教师必然要丰富教学手段,让多媒体进课堂,在网络里学数学,让数学知识在声、色、光、形的演绎中,变成学生头脑中知识、能力。
三、搭建成功实践平台,以“绩”提趣
英国教育家斯宾基说得好:“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每个人都有一种自我实现,获取承认,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成功时,情绪会高昂,兴趣倍增;多次努力仍然失败时,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影响积极性。其实,小学生感到学习数学难并不都是学生的智力问题,相比之下,非智力因素影响更大。因此,给学生创造一个成功机会,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的一种有效方法。特别是在教学中,理应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设置具有层次与梯度的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智力发展创造更多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使他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例如,在设置课堂提问的内容与对象时。可根据不同的学生回答不同难度的问题,以免由于答不出而尴尬产生自卑感。布置作业时,应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题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获得成功的喜悦,都能看到努力所带来的成绩。这样就可以通过学习绩效提高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了。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方法,通过幽默的语言和丰富的表情,把新知识以新奇、生动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体验中获得知识。
参考文献:
[1]金捷,探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J].文教资料,2010年。
[2]余良鸿,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教研版),2009年。
[3]余良鸿,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教研版),2009年。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习兴趣 培养
兴趣是学生持续学习的强劲动力,是学生“我要学”的情感内驱。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到:“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愿望。”小学数学作为奠基学科,不仅要授予学生基本知识和数学基本技能,也应为学生将来更好学习奠定兴趣支撑,让学生有自主学习愿望和意识。这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奠基教育本质的呼唤。只有这样,学生才想学、爱学,也才能有主动学习意识。因此,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数学教学,谈如何对学生进行兴趣培养。
一、挖掘数学中的美元素,以“美”激趣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曾说道:“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之美,数学之趣,唯如此,学生才可能感受数学是可以学习的。我们知道,数学反映了世界上一切现象所固有的数量关系,其研究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包括现实中的许多现象,不管是客观世界还是主现世界,不管是文科门类,还是理科门类或艺术门类,都孕育着也必须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说,没有数学就没有世界。这种知识的广泛性,说明它对学生审美实践影响也具有广泛性。发明勾股定理的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曾经把数学表达为美学,就不无道理。数学中有许多美育因素,每个符号、定理、公式、图形、函数、系数、计算方法、建模等无不给人以审美想像和愉悦,就连汉字数字就有着丰富的感性内容和审美素蕴,如:“一”是整体一律,“二”是对称、平衡,“三”是对立统一的和谐整体,“四”是平衡而有稳定的数字,“五”是显示出生物肢体、五官的造型美,“六”是匀称的三角对称,“七”是表现了一个完整的音律过程,“八”则显示了一个完整的平面方位?“九”为数之极,寓意极高。如果教学中教师充分挖掘数学中的美育因子,让学生在构建知识的过程中体验美的快乐,就一定兴趣盎然。
二、灵活课堂教学方法,以“技”促趣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就是教师能根据课堂实际变化,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满足课堂需要。当然,这对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需要良好的教学艺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学生学得愉快,教学效果好。而现在部分学生缺乏数学学习兴趣,我想很大原因是课堂沉闷无趣、教学手段单一、教师语言贫乏和表情呆板。
(一)语言生动,风趣幽默,营造课堂活力。语言生动就是寓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于具体形象的事例、情节之中,使枯燥的数学概念生动化,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上课时,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措辞、形象的描绘、柔和的声调、富有表现力的动作和表情融为一体,可以使学生在一节课内不仅学到数学知识,而且还得到一种美的享受。而目前很多学生认为,数学整天都是概念、符号、计算,很枯燥、乏味。如果我们教师能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机智幽默地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建立起融洽、和谐、愉悦的人际关系,扭转学生这种观念,切实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生动和美妙,学生就能在无压抑、无包袱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快乐,从而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二)激励煽情,催发学生学习情趣。丰富的情感是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方面之一,也是教师职业操守的要求。优秀的教师总是把微笑带进课堂,把真情洒向学生,不歧不视,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对学生有一种殷切的期望。课堂需要激情,更需要教师营造气氛“煽情”,激发学生学习情感和求知欲,调动积极性。课堂活跃了,学生兴趣浓了,思维闸门打开了,教学效果也就提高了。
(三)丰富教学手段,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单一的活动方式必然会枯燥无新意。如果教师长期“满言堂”,居高临下,“一根教棍画春秋”,那注定是失败的教学。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发展,数学教学的现代化也是大势所趋,转变观念、改变传统教学手段的呼声也愈来愈烈,学生兴趣“口味”也愈来愈高,面对如此种种,我们教师必然要丰富教学手段,让多媒体进课堂,在网络里学数学,让数学知识在声、色、光、形的演绎中,变成学生头脑中知识、能力。
三、搭建成功实践平台,以“绩”提趣
英国教育家斯宾基说得好:“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每个人都有一种自我实现,获取承认,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成功时,情绪会高昂,兴趣倍增;多次努力仍然失败时,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影响积极性。其实,小学生感到学习数学难并不都是学生的智力问题,相比之下,非智力因素影响更大。因此,给学生创造一个成功机会,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的一种有效方法。特别是在教学中,理应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设置具有层次与梯度的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智力发展创造更多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使他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例如,在设置课堂提问的内容与对象时。可根据不同的学生回答不同难度的问题,以免由于答不出而尴尬产生自卑感。布置作业时,应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题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获得成功的喜悦,都能看到努力所带来的成绩。这样就可以通过学习绩效提高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了。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方法,通过幽默的语言和丰富的表情,把新知识以新奇、生动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体验中获得知识。
参考文献:
[1]金捷,探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J].文教资料,2010年。
[2]余良鸿,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教研版),2009年。
[3]余良鸿,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教研版),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