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初中地理教学应注重学生兴趣激发

【作者】 韩素芳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沿口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兴趣是学生克服学习困难,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可靠保证。教学中,我们在各个课型中都要注重兴趣激发,让学生带着浓厚兴趣参与到学习中来。
  关键词:初中地理  学习兴趣  激发
  前苏联著名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学生持续学习的强劲动力,是学生“我要学”的情感支撑。初中地理由于知识点较多,由于学生整合能力不强,各知识点又相对独立没有联系,这无疑给学生带来了不小难度。因此,要让学生学好地理,获得良好科学素养培养,就必须注重趣味教学,让学生满怀兴趣参与到学习中来。为此,我们应把激趣放在首位,无论什么课型,都应注重激趣。
  一、运用现代手段的多媒体课 
  随着“班班通”工程的全面实施,以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手段成功入驻课堂,与学科教学进行了结缘整合。由于其集图片、动画、声音、视频和文本等多种介质于一体,能营造出动静结合、图文并茂的教学情境,故而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是口头宣讲无法与之相比的。因相当多的地理知识本身以景观的形式存在,“百闻不如一见”,这样就把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同时调动起来,既激发了兴趣,又强化了课本知识。如结合印度地理的学习,以视频展示《莫卧尔王朝的建筑》展视世界七大建筑奇迹之一的泰姬陵这一人文景观。她的清新典雅之美,使学生在欣尝伊斯兰文化与印度文化完美结合的艺术精华中,得到了美的享受。学生普遍反映这是他们最喜欢的课型。所以,我们有必要多多将多媒体整合于课堂教学中,但也要注重“克弊扬长”,合理使用。
  二、注重情境创设的讲述课 
  讲述课是最常用最基本的课型。所谓“问题情境”的创设,就是在讲授新知识之前(例如,讲授一个新的区域或国家),可根据该地区的地理特色,提出一些启发思维、引起兴趣的问题。如除石油之外,海湾战争背后还有哪些地理上的原因?日本发展为今日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过程中,是如何利用本国地理条件扬长避短的,与美国发展相比,恰又得益于优越的地理条件,而这些条件又是什么呢?从发展中国家较成功的范例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和借鉴呢?等等。这些“问题情境”的设置,很象推理小说中一个个悬念,可以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使学生在认知兴趣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学习,教师的指导,最后不难找到问题的答案,使求知欲不断得到满足,继而又产生新的求知欲。又如,地图知识一直是教材较突出的重难点知识,教师可从它的实用性出发,在学习一开始,结合教材中某动物园平面图,先给学生布置一项实验作业:学完此章,绘制一张校园平面草图。使学生带着一个迫切需要 解决的问题来学习。兴趣来自需要,需要会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求,学生的学习态度自然比以往认真而主动。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找老师提出在准备这项作业时遇到的各种地图学方面的问题。最后,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通过不懈努力,完成了这项难度较大的作业。因为这是一个室外观察,室内绘制多次反复,最后成图的过程。这样学生不仅体验到知识的力量,学习的乐趣,更有意义的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大大深化了课本知识。 
  三、强调学法指导的自学探究课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取得良好成绩的保证。我们知道,有了方法,学生就不会在学习面前感到盲然,有无从下手之感。相反,他们有了方法,就能迅速获得学习成功,感受到学习愉悦。现行教材地理设计一般是通过一个自然、人文地理两方面来展示一个国家的地理概貌。如我们都一成不变地逐一讲授,无疑是陈述“地理八股”,学生难免感到枯燥乏味,这是教区域地理常遇到的问题,如何在兴趣的引导下,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呢?教师指导下的自学探究课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其步骤是①阅读教材;②学生运用地理学基本思维方法分析教材,独立整理笔记;③教师检查,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提示指导;④小组汇报,把学习成果让其他同学分享;⑤学生进一步阅读教材、修改笔记。③和⑤两步骤,可根据学生不同的需要,多次反复,使学生能整理出内容较全面且简练、条理性也较好的笔记。这样做不仅可避免平铺直叙的枯燥,还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合作学习模式中的专题讨论课 
  合作学习是新课改、新课标都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合作意识。而专题讨论就是合作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在独立学习之后进行的,让学生展开专题讨论。其优点是以学生为主体,在直接参与过程中,让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性真正得到发展,兴趣也就油然而生了。如在讲印度、埃及等国地理时,让学生着手搜集有关的地理资料,为讨论课的发言做准备。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收集资料本身就是一种学习,而整理资料更能锻炼能力。经过充分的准备,专题讨论时。给学生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同学中有能力较强的,编写成一篇篇精采的短文,在课堂上宣读;有的把异国的自然人文景观描述得令人神往;有的把自己认识某些地理事物的观点或体会讲述给大家;也有能力相对较弱的同学积极发言,他们虽然有的仅是谈一些搜集到的资料,这部分同学贵在参与,教师总要给及时鼓励,力求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让他们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这样说到:“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好之不倦,因之就会挤时间来学习了。”这是学生主体性发挥必然前提。实践中,我们要创新策略,把激趣列为教学目标之中,并注重激发与培养,让学生带着浓厚兴趣参与到地理学习中,并主动发挥“我要学”的积极意识,在大量地理学习中获得良好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卢海明,培养中学生地理学习兴趣途径之我见[J].成才之路,2010年。
  [2]宋乐,中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探究[J].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3]李永民,浅谈中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