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创新学生识字写字能力培养策略
【作者】 金红霞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真静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识字写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加强学生识字了能力培养,不仅能提高语文自学能力,还能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所以,我们应创新教学策略,多法开启学生识字写字能力培养之路。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识字写字能力 培养 创新
识字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关系到学生阅读和写作,是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特别是新课标的出台,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的要求更加具体,操作更加细化,各个年段都有相应目标,这就决定了我们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识字写字教学,把要求细化到课文中去,在情境中识字,在导学中写字,切实提高学生的汉字识别和书写能力。下面,我结合我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谈谈提高小学生识字写字能力的有效策略、方法。
一、按照课标相应要求,长期坚持识字写字训练
新课标明确要求1—6年级认识常用生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而1—2年级就要认识1600—1800个,会写800—1000个。这就为低年级增大了识字写字的量,但低年级小学生手部还比较稚嫩,加之刚开始学写字,尚未形成熟练的技巧,书写缓慢又吃力。因此,我们要确保识字写字教学的质量,必须始终坚持“认写分开、多认少写”,使学生能根据汉语拼音独立识字,要求会认的字能读准字音,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书写,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而要求会写的字要认真指导学生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书写规范,会组词应用,并做到细水长流,不断积累,降低难度,使学生能占到识字写字教学的门槛上,对识字写字有一定的兴趣,而不致望而生畏,望而却步。
二、遵循汉字结构特点,培养学生识字写字兴趣
汉字结构多样,富有美观,形声字多,韵律感强。教师可运用这点,充分挖掘其中的乐学因子,培养学生识字写字兴趣。
(一)改进识字方法,培养学生识字兴趣。在应试教育时代,识字教学往往采用重复机械的手段,就是“读、读、读,写、写、写”,学生对之也索然无趣。汉字在幼小蒙童的眼里,虽然只是横、竖、撇、捺、点、提、钩等组合起来的一个个小方块,但在我们教者的眼里却应该是富于生动性的一个个生动的形象,一个个有趣的故事。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汉字本身的优势,提倡形象识字、趣味识字、部件识字等,使学生在乐中学、乐中记,达到寓教于乐、寓识于乐的目的。如在教学“休”字时,解说为人靠在木桩上干什么?(他是在休息)。并通过动画演示,使学生记忆深刻,也不易写错,还达到了音、形、义的结合。又如在教学中归纳“木”字旁的字与树木有关,“金”字旁的字与金属有关等等,使学生对纷繁复杂的汉字也有了一定的规律性的认识,使之也感到易记易学。
(二)激发识字欲望,培养学生识字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于陌生的事物都有一种迫切的求知欲,特别是小学生。因此,当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时,他会产生一种想弄懂、会认识的想法,这就是学生学习识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这种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以其特有的经验作为记忆的支柱形成联想,或利用查字典,或利用汉字造字规律,或利用编故事、形近字区别等方法来识字。此后,让他们把自己识字的方法与同学交流,给他们展示的机会,以其资源共享、互补长短。这样不但解决了问题,而且开发了学生的思维,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照顾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了学生的识字能力,更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三、恰当运用电教手段,营造识字写字良好情境
以电教为主要手段的现代教育技术,包括多媒体,以其声、色、文、动画于多种载体于一体,把汉字的音、形、义直观形象展示在学生眼前,能营造一种良好的识字写字氛围。在识字教学中,我们恰当运用电教多媒体,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能使教学声情并茂,使学生兴趣盎然。特别要充分利用视觉效应,用不同颜色投写出要认识的字和书写的字,让汉字的笔顺、结构、形状在在先后出现的笔画中展演得淋漓尽致,让学生一目了然,知道怎么写,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另外,也可以让汉字不以常规笔顺书写,让学生识别对错,可达到巩固学生识字效果的目的。
四、依据学生认知规律,提高识字写字教学效益
小学生认识事物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汉字教学也应注重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运用汉字的组合规律,先掌握独体字,再学形声字。识字教学中,我们不但教会学生识字方法,还要指导学生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培养独方识字能力。在写字教学中,我们不但要求学生能正确握笔书写汉字,还应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还要能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具体到实际教学中,我们创设有益的、有趣的教学情境,加强“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教学,强化语境学汉字、写汉字,而不能就识字而识字——死识字、识死字,这样只能达到识字死的结果。
五、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帮助学生走出识字误区
小学生的记忆规律是记忆快,但遗忘的也快,这就决定了识字教学也不是一“识”而就的。加之小学生存有个体差异,记忆特点又千差万别,快慢更因人而异。学生随着识字量的增加,小学生分辨能力发展不能与之同步,有记忆不稳定等特点,以及学生巩固识字成果的程度不同,学生在书写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多写一笔、少写一笔或同音字代替等一些错别字现象,这不仅影响着阅读和习作能力的提高,而且妨碍他们思想的正确表达和交流。
总之,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写字意义重大,我们一定要讲究策略。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写字教学,处处从学生主体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想象、实践。这样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枯燥的识字写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让学生自觉地去识字写字,自我提高识字写字能力。
参考文献:
[1]万云英,初入学儿童学习汉字的记忆特点[J].心理学报,1962年。
[2]付广慧,小学低年段识字写字教学的问题与策略[J].文学教育(中),2014年。
[3]郑国民,小学识字与写字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J].学科教育,2002年。
[4]徐辉,提高小学生识字写字能力的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5年。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识字写字能力 培养 创新
识字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关系到学生阅读和写作,是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特别是新课标的出台,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的要求更加具体,操作更加细化,各个年段都有相应目标,这就决定了我们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识字写字教学,把要求细化到课文中去,在情境中识字,在导学中写字,切实提高学生的汉字识别和书写能力。下面,我结合我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谈谈提高小学生识字写字能力的有效策略、方法。
一、按照课标相应要求,长期坚持识字写字训练
新课标明确要求1—6年级认识常用生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而1—2年级就要认识1600—1800个,会写800—1000个。这就为低年级增大了识字写字的量,但低年级小学生手部还比较稚嫩,加之刚开始学写字,尚未形成熟练的技巧,书写缓慢又吃力。因此,我们要确保识字写字教学的质量,必须始终坚持“认写分开、多认少写”,使学生能根据汉语拼音独立识字,要求会认的字能读准字音,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书写,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而要求会写的字要认真指导学生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书写规范,会组词应用,并做到细水长流,不断积累,降低难度,使学生能占到识字写字教学的门槛上,对识字写字有一定的兴趣,而不致望而生畏,望而却步。
二、遵循汉字结构特点,培养学生识字写字兴趣
汉字结构多样,富有美观,形声字多,韵律感强。教师可运用这点,充分挖掘其中的乐学因子,培养学生识字写字兴趣。
(一)改进识字方法,培养学生识字兴趣。在应试教育时代,识字教学往往采用重复机械的手段,就是“读、读、读,写、写、写”,学生对之也索然无趣。汉字在幼小蒙童的眼里,虽然只是横、竖、撇、捺、点、提、钩等组合起来的一个个小方块,但在我们教者的眼里却应该是富于生动性的一个个生动的形象,一个个有趣的故事。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汉字本身的优势,提倡形象识字、趣味识字、部件识字等,使学生在乐中学、乐中记,达到寓教于乐、寓识于乐的目的。如在教学“休”字时,解说为人靠在木桩上干什么?(他是在休息)。并通过动画演示,使学生记忆深刻,也不易写错,还达到了音、形、义的结合。又如在教学中归纳“木”字旁的字与树木有关,“金”字旁的字与金属有关等等,使学生对纷繁复杂的汉字也有了一定的规律性的认识,使之也感到易记易学。
(二)激发识字欲望,培养学生识字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于陌生的事物都有一种迫切的求知欲,特别是小学生。因此,当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时,他会产生一种想弄懂、会认识的想法,这就是学生学习识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这种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以其特有的经验作为记忆的支柱形成联想,或利用查字典,或利用汉字造字规律,或利用编故事、形近字区别等方法来识字。此后,让他们把自己识字的方法与同学交流,给他们展示的机会,以其资源共享、互补长短。这样不但解决了问题,而且开发了学生的思维,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照顾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了学生的识字能力,更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三、恰当运用电教手段,营造识字写字良好情境
以电教为主要手段的现代教育技术,包括多媒体,以其声、色、文、动画于多种载体于一体,把汉字的音、形、义直观形象展示在学生眼前,能营造一种良好的识字写字氛围。在识字教学中,我们恰当运用电教多媒体,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能使教学声情并茂,使学生兴趣盎然。特别要充分利用视觉效应,用不同颜色投写出要认识的字和书写的字,让汉字的笔顺、结构、形状在在先后出现的笔画中展演得淋漓尽致,让学生一目了然,知道怎么写,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另外,也可以让汉字不以常规笔顺书写,让学生识别对错,可达到巩固学生识字效果的目的。
四、依据学生认知规律,提高识字写字教学效益
小学生认识事物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汉字教学也应注重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运用汉字的组合规律,先掌握独体字,再学形声字。识字教学中,我们不但教会学生识字方法,还要指导学生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培养独方识字能力。在写字教学中,我们不但要求学生能正确握笔书写汉字,还应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还要能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具体到实际教学中,我们创设有益的、有趣的教学情境,加强“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教学,强化语境学汉字、写汉字,而不能就识字而识字——死识字、识死字,这样只能达到识字死的结果。
五、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帮助学生走出识字误区
小学生的记忆规律是记忆快,但遗忘的也快,这就决定了识字教学也不是一“识”而就的。加之小学生存有个体差异,记忆特点又千差万别,快慢更因人而异。学生随着识字量的增加,小学生分辨能力发展不能与之同步,有记忆不稳定等特点,以及学生巩固识字成果的程度不同,学生在书写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多写一笔、少写一笔或同音字代替等一些错别字现象,这不仅影响着阅读和习作能力的提高,而且妨碍他们思想的正确表达和交流。
总之,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写字意义重大,我们一定要讲究策略。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写字教学,处处从学生主体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想象、实践。这样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枯燥的识字写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让学生自觉地去识字写字,自我提高识字写字能力。
参考文献:
[1]万云英,初入学儿童学习汉字的记忆特点[J].心理学报,1962年。
[2]付广慧,小学低年段识字写字教学的问题与策略[J].文学教育(中),2014年。
[3]郑国民,小学识字与写字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J].学科教育,2002年。
[4]徐辉,提高小学生识字写字能力的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