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中学数学初、高中教学衔接与过渡中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 杨筑波

【机构】 贵州省都匀三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关键词:初高中数学   教学过度   问题与对策
  经历过高一的数学老师都有同感:一些在初中数学成绩不错的学生,进到高中后数学学习却大相径庭,有的迷迷茫茫学习不在状态,有的学得很费力但成绩不尽人意...是学生的态度问题?还是老师的教学问题?成为大家都急待探寻的问题。
  对此,分析初、高中过渡阶段学生数学学习产生困难的原因,了解学生初中数学知识与高中数学知识的关联情况。分析初中数学教学与高中数学教学的差异。从学习方法,知识结构,教学方式的改进上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是本文探讨的主要方向。
  一.初高中过渡阶段学生数学学习困难产生的原因:
  1、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多年的高中数学教学我感到有部分学生对学习数学有一些不正确的观念。他们认为数学枯燥、难学、没用,虽然学习数学多年,却并没有真正的了解数学学习的意义和作用。有的学生上高中一方面是茫然的从众而行,并非发自内心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家长和老师的要求,由于学习的动机不正确,学习的动力就受到影响,甚至失去学习动力,造成了数学学习的被动和困难。
  2、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刚进入高一的学生处在生理发育变化的关键时期,正值青春期的他们,在心理上正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初中时的单纯、活泼与好表现,在不觉中变得有了心事和内敛,受到学习之外影响的因素更多,与初中生相比,许多高中生表现为上课不那么爱举手发言,课内讨论气氛也不够热烈了,有时点名回答问题也不够直爽。他们与教师的日常交往渐有隔阂感,这种心理上的闭锁性给教学互动带来一定的障碍。
  3、缺乏正确的学习学法:初中数学相对来说知识较浅简,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反复练习多。学生只要记忆概念、公式、及例题类型,一般都可以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对独立思考和规律性总结要求不高,缺乏学习的自主性。而到了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所以,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往往沿用初中学法,和思维方式,没有及时有效地自我调节,致使学习出现困难.
  4、初、高中知识结构及教学方式的不衔接:奥苏伯尔说过“一切新的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有意义的学习是不存在的。”在教学内容上,现行初中新教材已做了较大的调整,降低了要求,有的教学要求已不能满足高中数学的教学需要,以下是初中数学教学要求调整后涉及高一数学学习有关的内容及变化;1)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要求含字。2)有理数的运算:只以三步运算为主。3)二次根式:不要求分母有理化。4)整式的运算:其中的多项式相乘仅指一次式相乘。5)因式分解:只要求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只限平方差、完全平方公式)而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新课标不做要求。6)分式方程:方程中的分式不要求超过两个。而高一第一学期却面临着集合、函数、三角和平面向量的学习。对上逑许多原有的知识要求并没有降低,有的还是高中数学的主要基本运算和基本方法。因此在知识的衔接上出现了脱节。
  在教学方法上,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少,知识难度不大,教材叙述方法比较简单,语言通俗易懂,直观性、趣味性强,教学要求较低,由于课时充裕,对于某些重点、难点,教师可以反复讲解、多次演练。
  二.初高中数学教学过渡阶段要做好的几个工作
  1、积极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
  在现实中有部分学生认为数学抽象、枯燥、无味,没有什么实际作用,而失去学习兴趣。因此老师在课堂数学中,应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把所讲授的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加强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技术,增强数学教学的直观性。同时在教学中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力争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学习的成功。通过介绍古今中外数学史、数学方面的伟大成就,阐明数学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中,尤其是在工农业生产、军事、生活等方面的巨大作用,以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动力。
  教学中应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高中生的自我意识正处于发展、稳定和逐步完善的时期,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会导致数学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失去自信心。所以要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充分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并正确对待自我存在的问题,才能增强自信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同时,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认真分析自己的现状,制定切实可行学习规划。使学习的过程成为感受成功的过程。
  2、做好导学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每节新课前,教师可以布置课前导学,把下节新课要完成的教学内容分解成不同的学习目标、和相配套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和辅助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自我阐述和交流,让学生体会到自主学习的收获和价值。逐渐养成自觉自主学习的习惯。
  引导学生养成课后阅读课本,记忆和理解老师课堂教学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内容。引导学生养成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按时作业。引导学生养成归纳总结的习惯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3、研究初、高中数学教材,做好教学衔接准备
  数学知识相互联系的,高中的数学知识也涉及初中的内容。近年来初、高中都逐步的使用了新教材,很多初、高中老师互不了解彼此的教学内容和结构,使高一数学教学在知识关联上造成脱节,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因此,作为高中老师我们一方面,要在在教学内容、教学理念、知识要求和评价体系上,注重体会和学习,同时还要认真研究初、高中教材,分析高中教学需要而在初中教学欠缺的知识内容,在新课教学之前进行适当的补充,完成学生在知识结构上的合理过度。另一方面高中数学知识是初中数学知识的延拓和提高,但不是简单的重复,因此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二者的衔接,深入研究两者彼此潜在的联系和区别,做好新旧知识的串连和沟通。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温习旧知识,恰当地进行铺垫,以减缓坡度。分解教学过程,分散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已有的水平上,通过努力,能够理解和掌握知识。
  高一是学生人生一个新的起点,同时高一也是初、高中过度的关键时期,从一种阶段学习到另一种新阶段的学习,学生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适应。只要我们用心分析其原因,定会找到有效的方法帮助他们顺利地渡过这一困难,开始高效的学习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