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浅谈
【作者】 付 俊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中和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语文作为奠基学科不可推脱的重要义务,我们要创新实践,运用多种手段促进学生自学能力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
自主学习能力就是学生不教自能学的能力。这种能力在竞争社会中特别受用,是学生将来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筹码。小学语文作为奠基学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更是不可推脱的重要义务。故而新课标反复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好的教师不是教,而是教学,教学生学。”叶圣陶先生也讲:“教是为了不教。”也就是说,我们应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教学重要目标,并落实到实际教学中去,运用多种手段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一、营造学生自主学习氛围
良好习惯终身受用。没有好的习惯成内驱,学生就没有坚持学习的自主动力。现在小学生学习自主性差,缺乏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坚韧意志,还自卑感强,自暴自弃,学习方单一,往往是课上听课、课后做作业,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自主学习意识。因此,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就必须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从思想上解放学生,消除学生心理上的畏惧恐难情绪,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和欲望。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性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改变“一张嘴揽课堂”的传统教学观念,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真正主人,让学生充分体验知识建构过程的喜悦。因而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少讲,倡精讲,精到妙处,讲到实处,多采用启发引导的方法点拔,诱发学生学习欲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给学生充足时间去操作、去思考、去交流,把教师教学活动转化为学生主动求知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心理品质,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如果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否则,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学的知识,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信心,不能坚持学习。所谓“强扭的瓜不甜”也就是这个道理。因此,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中,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直观教学、情境化教学、生活化教学、配音乐、讲故事、实践操作等,都是良好的激趣手段,都能达到预期目的。
三、授予学生自主学习方法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保证。古人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而在教学实际中,出现很多现象,大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学生会不会学习问题有关。在学校学习,甚至于同一个老师、同样教材、同样教法,为什么有的学生学得轻松自如,事半功倍、成绩优秀,而有的学生则灰心丧气、成绩差?我认为,关键在于学习是否得法。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教学的实质是教会学生学习,而教会学生学习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所谓学习方法,就是人们学习活动所应遵循的原则以及采用的程序、方式、手段。一般的学习方法适用范围广,包括最基本的学习原则、最一般的学习程序、最通用的学习方式和手段,如循序渐进、学思结合等原则,感知、理解、巩固、应用等环节,读书、调查、交流等方式,都属一般学习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强调学法指导。比如预习是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预习中学生能独立运用学习方法学习新的知识,或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又能发现更多新问题,激起求知欲望。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如仔细阅读,制订阅读提纲,认真圈划,找出新旧知识的联系点,如何利用旧知识迁移等。针对语文教学的特殊性,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并注重学法指导培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要学生懂得了如何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才能兑现落实。
四、创设自主学习问题情境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所以说,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土壤,学生学习同样必须重视问题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遇到新的知识必然会产生许多新的疑问,而这种疑问就会与学生原有知识结构产生新的矛盾,使学生认知结构失去平衡,为了调整这个失衡,学生是非常渴望解决新问题的,从而压力变动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懂得把握时机,抓住学生对知识渴望掌握的迫切心理,将那些枯燥、抽象的内容设计成若干有趣、诱人且易于接受的问题情境,因势利导,让学生在这些问题积极思维中去品尝学习的乐趣,从而引导学生解决新的问题。然而,我们习惯于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决问题或教师代学生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这种简单的教学方式难免不会有盲目性,学生只能按教师预设的“圈”来学习。事实上,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产生困难的是学生。因此,问题的提出者、发现者理应也是学生。在平时教学工作中,教师让学生针对课前预习时提出的问题来研究讨论,在自由辨论中互相补充解决问题,这样不同观点相互碰撞、交流,在争辩中明了、建构,从而获得知识。例如在教学《小兵张嘎》时,学生通过预习提出张嘎是一个怎样的小兵?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张嘎是个懂事、勇敢、机智、爱憎分明的少年英雄?边读边体会小兵张嘎的临危不乱、聪明机智的句子。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自主学习是主体教育思想在教学领域的反映,我们只有把语文教学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为学生营造和谐气氛,让学生学生主动参与,在问题空间里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潜能,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就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敏霞,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学周刊,2014年。
[2]安跟香,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学周刊,2015年。
[3]郝伟,兴趣是开展自主学习的关键[J].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
关键词:小学语文 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
自主学习能力就是学生不教自能学的能力。这种能力在竞争社会中特别受用,是学生将来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筹码。小学语文作为奠基学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更是不可推脱的重要义务。故而新课标反复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好的教师不是教,而是教学,教学生学。”叶圣陶先生也讲:“教是为了不教。”也就是说,我们应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教学重要目标,并落实到实际教学中去,运用多种手段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一、营造学生自主学习氛围
良好习惯终身受用。没有好的习惯成内驱,学生就没有坚持学习的自主动力。现在小学生学习自主性差,缺乏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坚韧意志,还自卑感强,自暴自弃,学习方单一,往往是课上听课、课后做作业,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自主学习意识。因此,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就必须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从思想上解放学生,消除学生心理上的畏惧恐难情绪,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和欲望。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性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改变“一张嘴揽课堂”的传统教学观念,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真正主人,让学生充分体验知识建构过程的喜悦。因而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少讲,倡精讲,精到妙处,讲到实处,多采用启发引导的方法点拔,诱发学生学习欲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给学生充足时间去操作、去思考、去交流,把教师教学活动转化为学生主动求知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心理品质,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如果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否则,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学的知识,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信心,不能坚持学习。所谓“强扭的瓜不甜”也就是这个道理。因此,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中,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直观教学、情境化教学、生活化教学、配音乐、讲故事、实践操作等,都是良好的激趣手段,都能达到预期目的。
三、授予学生自主学习方法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保证。古人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而在教学实际中,出现很多现象,大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学生会不会学习问题有关。在学校学习,甚至于同一个老师、同样教材、同样教法,为什么有的学生学得轻松自如,事半功倍、成绩优秀,而有的学生则灰心丧气、成绩差?我认为,关键在于学习是否得法。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教学的实质是教会学生学习,而教会学生学习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所谓学习方法,就是人们学习活动所应遵循的原则以及采用的程序、方式、手段。一般的学习方法适用范围广,包括最基本的学习原则、最一般的学习程序、最通用的学习方式和手段,如循序渐进、学思结合等原则,感知、理解、巩固、应用等环节,读书、调查、交流等方式,都属一般学习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强调学法指导。比如预习是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预习中学生能独立运用学习方法学习新的知识,或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又能发现更多新问题,激起求知欲望。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如仔细阅读,制订阅读提纲,认真圈划,找出新旧知识的联系点,如何利用旧知识迁移等。针对语文教学的特殊性,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并注重学法指导培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要学生懂得了如何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才能兑现落实。
四、创设自主学习问题情境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所以说,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土壤,学生学习同样必须重视问题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遇到新的知识必然会产生许多新的疑问,而这种疑问就会与学生原有知识结构产生新的矛盾,使学生认知结构失去平衡,为了调整这个失衡,学生是非常渴望解决新问题的,从而压力变动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懂得把握时机,抓住学生对知识渴望掌握的迫切心理,将那些枯燥、抽象的内容设计成若干有趣、诱人且易于接受的问题情境,因势利导,让学生在这些问题积极思维中去品尝学习的乐趣,从而引导学生解决新的问题。然而,我们习惯于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决问题或教师代学生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这种简单的教学方式难免不会有盲目性,学生只能按教师预设的“圈”来学习。事实上,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产生困难的是学生。因此,问题的提出者、发现者理应也是学生。在平时教学工作中,教师让学生针对课前预习时提出的问题来研究讨论,在自由辨论中互相补充解决问题,这样不同观点相互碰撞、交流,在争辩中明了、建构,从而获得知识。例如在教学《小兵张嘎》时,学生通过预习提出张嘎是一个怎样的小兵?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张嘎是个懂事、勇敢、机智、爱憎分明的少年英雄?边读边体会小兵张嘎的临危不乱、聪明机智的句子。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自主学习是主体教育思想在教学领域的反映,我们只有把语文教学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为学生营造和谐气氛,让学生学生主动参与,在问题空间里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潜能,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就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敏霞,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学周刊,2014年。
[2]安跟香,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学周刊,2015年。
[3]郝伟,兴趣是开展自主学习的关键[J].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