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活学音乐知识——小学教材音乐知识教学的几点做法
【作者】 峗春丽
【机构】 四川省安岳县东方红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走进音乐,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和初步技能。
这就足以证明音乐基础知识教学在音乐教学有着重要的地位。但是音乐知识对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兴趣爱好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抽象性,教学过程相对来说就稍显枯燥乏味。为此,我结合《音乐课程标准》和平时教学中的一点体会和同行们做以下交流:
一、 巧设障碍,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音乐记号的教学心得)
在以往的教学音乐知识环节,大家最常用的就是把学生“不会”的“教会”、不“认识”的教“认识”、“记不住”的就“死记硬背”。我记得我刚开始当音乐教师时,在教学“#”记号时,我一开始就出示“#”记号,同时告诉学生这个记号叫做升记号该怎么唱,甚至用上了当年老师教我们乐理知识的方法给学生讲解。结果,我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一头雾水。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在教学音乐记号这类音乐知识时就试着把教学方式调换了一下。例如:在教学《我是少年阿凡提》这一课中的“#”记号时,我先不单独出示“#”记号,而是出示带有“#”记号的乐句并范唱,让孩子们听老师这句唱得有什么特点,并仔细观察,让他们自己去发现“#”记号并在歌声中去探究这个记号的作用和唱法。在《小螺号》这首歌曲讲解“上滑音”和“波音”时,我通过教师和学生的演唱做对比,有什么区别,学生很容易就会发现“好像多了个尾巴”,我马上讲解这种向上甩的感觉在音乐中是用一个记号来表示的。这样很自然的讲解到上滑音,学生掌握起来也特别容易。波音的教学我也用了类似的方法,学生很容易找到并演唱。这样一来,学生从最初的被动接受为主动自愿的获取音乐知识。
二、 借助乐器进课堂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音符名称及时值的教学心得)
小学阶段音符的名称进入了音乐知识行列。从一年级的X(走)、XX (跑跑)、X — (走欧)到后来的X (四分音符)、 X (八分音符)、X — (二分音符)、X (十六分音符)等等。如果要让学生死记硬背,学生就会觉得抽象、枯燥。我在教学中我根据每种打击乐器的发声特点,和与其相对应的音符结合起来进行节奏练习。比如:X 就用手鼓、响板敲击,XX 就用双响筒敲击,X — 就用具有延音效果的三角铁、碰钟等演奏。然后把学生分成几组,每个组演奏一种节奏再轮流交换。这样一来抽象的音符和具体的声音效果结合在一起,学生在音乐实践中就掌握了各种音符的时值。
三、 枯燥讲授变趣味游戏
福禄贝尔曾说:“游戏是儿童内心活动的自由表现,是儿童最纯洁、最神圣的心灵活动的产物”。音乐游戏是音乐课堂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游戏教学把枯燥的知识传授和抽象的音乐符号变得极富情绪和生动形象,这既符合音乐艺术的运动特性,又满足儿童好动好玩的特征,并充分体现了愉快教学。我在音乐知识教学时加入了很多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
例1:在教授《红蜻蜓》一课时,我在教学中加入了听辨音的强弱的游戏,让学生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表达听到的音的强弱,听到的音越强,身体就长高,听到的音越弱,身体就变矮。学生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准确的表现了渐强、减弱等力度。
例2:在学习拍号3/4时,我设计了“QQ果园”的游戏,让孩子们从节奏果树上摘下有节奏组合的果子把他们组合成3/4拍的节奏乐句。在渗透3/4拍强弱规律时,我又设计了游戏“帮小袋鼠摘果子”要求只能在强拍摘果子,弱拍放进袋子。在歌曲听辨环节,我又结合生活中孩子们最喜欢的手机游戏“节奏大师”进行听辨比赛,评选节奏达人。
四、将教学讲解儿童化
在音乐知识讲解过程中,如果老师一味的说教式讲解,学生必定觉得枯燥无味,如果老师把讲解过程儿童化,使其贴近学生的生活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学生最不容易理解的就是音符名称和时值数字相反(二分音符唱两拍、四分音符唱一拍、八分音符唱半拍)。为此,我设计了这样一次讲解:中秋节到了,我有一个月饼,我准备把它吃掉(全音符),这个时候邻居家了小弟弟来啦,于是我就把月饼平均分成两份(二分音符),正要准备吃掉时爸爸妈妈回来啦,于是就分成了四份(四份音符)……如此一来,学生就在没有除法基础的情况下理解了音符名称和时值的关系。
五、让音乐知识在实践活动中得以巩固
音乐知识教学不是一个独立的教学任务,要将其融入到音乐实践活动中,形象生动、深入浅出,使音乐知识在轻松、愉悦、和谐的氛围中不知不觉的得以巩固。例如:学习了2/4拍的相关知识以后,在教学2/4拍歌曲时就要适时的提示、引导孩子们唱歌时注意音乐的强弱,在新的音乐作品中出现以前学过的音乐记号也要适时的提示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恰当的运用,而不是教完就完。
综上所述,音乐知识固然枯燥。但是,只要将其融入渗透到学生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的音乐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音乐知识,才能全面提高孩子们的音乐素养,把他们培养成喜爱和感受音乐的积极分子,提高全民的音乐素质,充分发挥音乐的育人功能。
这就足以证明音乐基础知识教学在音乐教学有着重要的地位。但是音乐知识对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兴趣爱好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抽象性,教学过程相对来说就稍显枯燥乏味。为此,我结合《音乐课程标准》和平时教学中的一点体会和同行们做以下交流:
一、 巧设障碍,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音乐记号的教学心得)
在以往的教学音乐知识环节,大家最常用的就是把学生“不会”的“教会”、不“认识”的教“认识”、“记不住”的就“死记硬背”。我记得我刚开始当音乐教师时,在教学“#”记号时,我一开始就出示“#”记号,同时告诉学生这个记号叫做升记号该怎么唱,甚至用上了当年老师教我们乐理知识的方法给学生讲解。结果,我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一头雾水。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在教学音乐记号这类音乐知识时就试着把教学方式调换了一下。例如:在教学《我是少年阿凡提》这一课中的“#”记号时,我先不单独出示“#”记号,而是出示带有“#”记号的乐句并范唱,让孩子们听老师这句唱得有什么特点,并仔细观察,让他们自己去发现“#”记号并在歌声中去探究这个记号的作用和唱法。在《小螺号》这首歌曲讲解“上滑音”和“波音”时,我通过教师和学生的演唱做对比,有什么区别,学生很容易就会发现“好像多了个尾巴”,我马上讲解这种向上甩的感觉在音乐中是用一个记号来表示的。这样很自然的讲解到上滑音,学生掌握起来也特别容易。波音的教学我也用了类似的方法,学生很容易找到并演唱。这样一来,学生从最初的被动接受为主动自愿的获取音乐知识。
二、 借助乐器进课堂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音符名称及时值的教学心得)
小学阶段音符的名称进入了音乐知识行列。从一年级的X(走)、XX (跑跑)、X — (走欧)到后来的X (四分音符)、 X (八分音符)、X — (二分音符)、X (十六分音符)等等。如果要让学生死记硬背,学生就会觉得抽象、枯燥。我在教学中我根据每种打击乐器的发声特点,和与其相对应的音符结合起来进行节奏练习。比如:X 就用手鼓、响板敲击,XX 就用双响筒敲击,X — 就用具有延音效果的三角铁、碰钟等演奏。然后把学生分成几组,每个组演奏一种节奏再轮流交换。这样一来抽象的音符和具体的声音效果结合在一起,学生在音乐实践中就掌握了各种音符的时值。
三、 枯燥讲授变趣味游戏
福禄贝尔曾说:“游戏是儿童内心活动的自由表现,是儿童最纯洁、最神圣的心灵活动的产物”。音乐游戏是音乐课堂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游戏教学把枯燥的知识传授和抽象的音乐符号变得极富情绪和生动形象,这既符合音乐艺术的运动特性,又满足儿童好动好玩的特征,并充分体现了愉快教学。我在音乐知识教学时加入了很多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
例1:在教授《红蜻蜓》一课时,我在教学中加入了听辨音的强弱的游戏,让学生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表达听到的音的强弱,听到的音越强,身体就长高,听到的音越弱,身体就变矮。学生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准确的表现了渐强、减弱等力度。
例2:在学习拍号3/4时,我设计了“QQ果园”的游戏,让孩子们从节奏果树上摘下有节奏组合的果子把他们组合成3/4拍的节奏乐句。在渗透3/4拍强弱规律时,我又设计了游戏“帮小袋鼠摘果子”要求只能在强拍摘果子,弱拍放进袋子。在歌曲听辨环节,我又结合生活中孩子们最喜欢的手机游戏“节奏大师”进行听辨比赛,评选节奏达人。
四、将教学讲解儿童化
在音乐知识讲解过程中,如果老师一味的说教式讲解,学生必定觉得枯燥无味,如果老师把讲解过程儿童化,使其贴近学生的生活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学生最不容易理解的就是音符名称和时值数字相反(二分音符唱两拍、四分音符唱一拍、八分音符唱半拍)。为此,我设计了这样一次讲解:中秋节到了,我有一个月饼,我准备把它吃掉(全音符),这个时候邻居家了小弟弟来啦,于是我就把月饼平均分成两份(二分音符),正要准备吃掉时爸爸妈妈回来啦,于是就分成了四份(四份音符)……如此一来,学生就在没有除法基础的情况下理解了音符名称和时值的关系。
五、让音乐知识在实践活动中得以巩固
音乐知识教学不是一个独立的教学任务,要将其融入到音乐实践活动中,形象生动、深入浅出,使音乐知识在轻松、愉悦、和谐的氛围中不知不觉的得以巩固。例如:学习了2/4拍的相关知识以后,在教学2/4拍歌曲时就要适时的提示、引导孩子们唱歌时注意音乐的强弱,在新的音乐作品中出现以前学过的音乐记号也要适时的提示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恰当的运用,而不是教完就完。
综上所述,音乐知识固然枯燥。但是,只要将其融入渗透到学生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的音乐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音乐知识,才能全面提高孩子们的音乐素养,把他们培养成喜爱和感受音乐的积极分子,提高全民的音乐素质,充分发挥音乐的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