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关于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问题的具体策略
【作者】 李海波
【机构】 贵州省思南县第六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1、优化地理课堂的教学内容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地理学科进行德育教育要注意联系教科书中的内容进行,挖掘地理知识中深藏的人文知识。例如,教师在讲授“可持续发展”这一理念时,可以通过数据详述国家的资源总量、人口总量以及经济发展的形势要求,突出当前我国资源紧缺的现状。让学生们分析开采资源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用长远的眼光看实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性。这样通过真实的数据描述、逼真的环境污染状况的展示以及教师动情的讲述,能够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重要性,自觉地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节约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在地理教学中,通过地理理论知识与解决现实问题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增强学生关注现实问题的意识,提高他们关心祖国未来的情怀。
2、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多媒体教学器材走进了教学课堂,在地理课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既能增强学生对学习地理的兴趣,也能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投影,将要讲授的内容如河流、山脉、大气等通过图片的形式展现出来,既直观又形象,使学生对地貌特征的掌握一目了然。还可以播放一些纪录影片,展现江河流域、山脉大川的历史轨迹,使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了解客观、全面;另一方面,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演示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居住地区的地貌特征、外出旅游地区的风土人情等为大家进行具体的介绍,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直观感受,丰富教学的内容,使学生能够更真实、有效地接受相对枯燥的地理知识。
3、采取互动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
德育地理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基本地理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素养,这需要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避免单纯灌输式的知识教育,通过引导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一些问题的严重性,促使大家改变以往的错误观念,形成正确的认识。例如,在进行“厄尔尼诺”现象的介绍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两组,让他们分别陈述厄尔尼诺所带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使学生既看到厄尔尼诺在引发暴雨、洪水灾害的同时也能缓解旱情,促进农产品增收;进而从地理专业的角度分析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呼吁大家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共同爱护我们的地球。通过这一现象正反两方面的介绍,能使学生学会从正反两方面看待某一现象,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既是对我们的考验,也是对我们的磨练,努力、细心,终究会冲破困难的阻挡,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4、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就是指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尽快进入到课程教学的内容中来。这样不仅可以实现“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目的,进行德育教育,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地理的兴趣。例如,老师在介绍宇宙星系的内容时,可通过播放太空拍摄的短片、介绍时差计算方法时运用地球仪、介绍外国的地貌位置时通过投影播放这些国家的图片等方式给学生最直观的印象,提高他们对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兴趣,进而激发他们积极学习地理知识、追求真理的潜力。这样既实现了传授知识的目的,又促进了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在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地理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是高中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地理知识可以使学生掌握国家的地貌概况,了解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魅力,增强对祖国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在教学的基础上渗透德育的教导,有助于激发学生刻苦学习、建设祖国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为自己的和国家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地理学科进行德育教育要注意联系教科书中的内容进行,挖掘地理知识中深藏的人文知识。例如,教师在讲授“可持续发展”这一理念时,可以通过数据详述国家的资源总量、人口总量以及经济发展的形势要求,突出当前我国资源紧缺的现状。让学生们分析开采资源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用长远的眼光看实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性。这样通过真实的数据描述、逼真的环境污染状况的展示以及教师动情的讲述,能够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重要性,自觉地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节约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在地理教学中,通过地理理论知识与解决现实问题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增强学生关注现实问题的意识,提高他们关心祖国未来的情怀。
2、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多媒体教学器材走进了教学课堂,在地理课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既能增强学生对学习地理的兴趣,也能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投影,将要讲授的内容如河流、山脉、大气等通过图片的形式展现出来,既直观又形象,使学生对地貌特征的掌握一目了然。还可以播放一些纪录影片,展现江河流域、山脉大川的历史轨迹,使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了解客观、全面;另一方面,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演示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居住地区的地貌特征、外出旅游地区的风土人情等为大家进行具体的介绍,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直观感受,丰富教学的内容,使学生能够更真实、有效地接受相对枯燥的地理知识。
3、采取互动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
德育地理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基本地理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素养,这需要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避免单纯灌输式的知识教育,通过引导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一些问题的严重性,促使大家改变以往的错误观念,形成正确的认识。例如,在进行“厄尔尼诺”现象的介绍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两组,让他们分别陈述厄尔尼诺所带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使学生既看到厄尔尼诺在引发暴雨、洪水灾害的同时也能缓解旱情,促进农产品增收;进而从地理专业的角度分析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呼吁大家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共同爱护我们的地球。通过这一现象正反两方面的介绍,能使学生学会从正反两方面看待某一现象,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既是对我们的考验,也是对我们的磨练,努力、细心,终究会冲破困难的阻挡,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4、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就是指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尽快进入到课程教学的内容中来。这样不仅可以实现“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目的,进行德育教育,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地理的兴趣。例如,老师在介绍宇宙星系的内容时,可通过播放太空拍摄的短片、介绍时差计算方法时运用地球仪、介绍外国的地貌位置时通过投影播放这些国家的图片等方式给学生最直观的印象,提高他们对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兴趣,进而激发他们积极学习地理知识、追求真理的潜力。这样既实现了传授知识的目的,又促进了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在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地理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是高中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地理知识可以使学生掌握国家的地貌概况,了解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魅力,增强对祖国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在教学的基础上渗透德育的教导,有助于激发学生刻苦学习、建设祖国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为自己的和国家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