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有的放矢,以“评”“促”写——让学生真真实实地触摸文字的“温度”
【作者】 苏 敏
【机构】 四川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实验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在作文评语运用的实践中,以学生习作为主体,引导学生捕捉文字的奥妙,使学生在实实在在的文字探究中构建新知,发展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文字的能力,实现老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
关键词:作文评语 评语针对性 有效策略
一、作文评语的教学现状
当语文教师都热衷于探索用什么样的方法让学生愿意写作,又运用什么样的技巧能够让学生的作文水平得以提高时,我们其实已经忽略了作文教学中一个举足轻重的反馈提升环节——作文评语。然而尴尬的是:对于好些语文教师来说,提到评语首先想到的是给学生的作文打一个适当的分数,判一个合适的等级,或写几句模式化的建议。甚至好些教师在写评语时并不是先从学段,学情的分析入手,然后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地给不同学段,不同学生一个中肯,可操作的具体评价引导。也有部分教师通常习惯隔靴搔痒,在写评语时,象征性地指出些许问题以示自己读过;有的则喜欢用“高深莫测”的理论来概括自己对学生作文优劣,长短的主观看法。
作文评语越是这样流于形式,只讲大话、空话、套话,学生在看后越是一头雾水,找不到写作的方法,更谈不上乐于写作。所以,一方面我们的语文教师在绞尽脑汁,挖心搜胆地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另一方面又在悄无声息,不知不觉中浇灭了学生用心用情写作的热情。在这样的情况下,作文——这种学生们主动创造的语言活动即使是星星之火也难成燎原之势。
二、作文评语的教学意义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是语文课程实施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切实抓好语文课程的评价工作,对如何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方向,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也应该重视评语这一特殊的语文评价方式。在语文作文教学活动中,评语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它关系到学生写作能否向着清草更青处漫溯的关键一环,也是培养师生感情的有利契机,更是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为目的的师生交往活动。在写作评语时中,我们越是最大程度地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越是致力于提高评语的针对性,做到慎之又慎,反复斟酌,越是给予学生适宜的指点,应有的激励,恰到好处的引导,学生的写作兴趣越能得到最大的激发。
三、增强作文评语针对性的有效策略—让学生真真实实地触摸文字的“温度”。
好的作文评语就要引领学生在自己的习作中来来回回地走几次。引领学生在文本的进进出出之间,真真实实地捕捉到文字的魅力与奥妙。我们唯有用发展的眼光,生命的意识,人文的关怀去深情地对待学生作文中每个鲜活的文字,才能充分发挥评语的引导作用。下面就写作文评语的初期阶段—让学生真真实实地触摸文字的“温度” 谈谈自己的探索。
刘勰说过:“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这就告诉我们要让学生喜欢写作文,我们先要在情感方面激励自己的学生。
在初中的开始阶段,我们要给孩子们播下美好的种子,不能让学生只感到冰冷的分数,苍白的字母。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人性中最根本的需求之一就是渴望得到赏识。没有兴趣就没有写作。所以,带着学生触摸文字的“温度”是初一入学很长一段时间(语言基础滞后的甚至可以在整个初一上学期)的评语写作宗旨。通过评语唤起学生对文字的审美意识,激发他们内在的写作动机。
与此同时,在评语写作的初期阶段,我们要力争做到客观公正。教师评阅学生的作文不能厚此薄彼。对那些写作能力突出同学的作品不可过于青睐,褒而又褒;对写作水平一般,或者较低的同学的习作不能走马观花,视而不见,贬而又贬。因此,在初一入学这个阶段,我们最应该做的是以认真的态度,公正的立场,欣赏的眼光对待不同学生的任何一篇文章。在情感上,我们要多激励自己的学生,以实现师生间畅通无阻的,高质量的文字生命交流。在写评语时,我们尽量赏识自己学生的优点,肯定他幽默的语言形式和完整的句子表达;表扬他们生动的标题,妙用的修辞,精当的用词;鼓励他们独特的立意?从而指引学生走近自己的作文,主动地去感受文字也有生命,有空间,有力量。只有如此,学生才能在悄无声息的情感交流中,真切地感受自己文字的温度,教师评语的温度,进而让他们产生对写作的美好向往,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致与行动。
如2013级初一上学期,我给学生杜妍禧的一篇作文《第一次摘樱桃,真幸福》写评语时,想到这个小女生性格孤僻,也不喜欢文字表达,所以我勾下:“我背着金色的太阳和爷爷走在故乡的小路”一句,写了这样的评语:“嬉嬉,看你背着的是金色的阳光,金色的果实,金色的幸福,金色的想象,那是诗一般的语言,土地一样的情感。让人欣赏,令人陶醉,也让我幸福啊!”后来当再次拿到这个小女孩的作文本时,在评语的下方写着两行醒目的文字:“老师,谢谢您!在之前,我一直觉得自己不幸福!这篇作文使我知道自己真的好幸福!我要继续进步!”试想,有什么评语比给学生带来幸福感,带来满足感更有意义呢?其实赏识与被赏识是互动的,就像尊重与被尊重一样,通过评语这个“桥梁”,被赏识者会在心理“赏识”赏识者,从而在心中产生一定的愉悦感,并内化为巨大的作文激情,被赏识者的实践能力也必然会得到提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事实上,后来这个孩子的写作进步惊人,考场作文都在50分以上。这就是作文评语的“温度”所起到的促进推动作用。这种作用既能带着学生实实在在地去发现习作中的美妙之处,并品赏之,认定之,又帮助他们进一步体验美、崇尚美,创造美。
由此可见,我们在写评语时,站在公正的立场,平等对待学生的文字生命,适时、适度地进行褒奖,所产生的意义、价值是可观的。它不仅召唤学生回到自己的作文中去感受,品味,探究,而且也成为促使学生更新认知,提高写作能力的极大动因。
作文评语的纵深发掘犹如春雨润物,它能拓展师生文字互动的生命长度,达到以“评”促“写”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徐杰《习作批改—作文形成性评价初探》《语文教学通讯》 1993
[2]钱华、周学红 《作文评语有限性偏低成因初探》 2006
[3]陈进栋《作文评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教学与管理》 2004
关键词:作文评语 评语针对性 有效策略
一、作文评语的教学现状
当语文教师都热衷于探索用什么样的方法让学生愿意写作,又运用什么样的技巧能够让学生的作文水平得以提高时,我们其实已经忽略了作文教学中一个举足轻重的反馈提升环节——作文评语。然而尴尬的是:对于好些语文教师来说,提到评语首先想到的是给学生的作文打一个适当的分数,判一个合适的等级,或写几句模式化的建议。甚至好些教师在写评语时并不是先从学段,学情的分析入手,然后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地给不同学段,不同学生一个中肯,可操作的具体评价引导。也有部分教师通常习惯隔靴搔痒,在写评语时,象征性地指出些许问题以示自己读过;有的则喜欢用“高深莫测”的理论来概括自己对学生作文优劣,长短的主观看法。
作文评语越是这样流于形式,只讲大话、空话、套话,学生在看后越是一头雾水,找不到写作的方法,更谈不上乐于写作。所以,一方面我们的语文教师在绞尽脑汁,挖心搜胆地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另一方面又在悄无声息,不知不觉中浇灭了学生用心用情写作的热情。在这样的情况下,作文——这种学生们主动创造的语言活动即使是星星之火也难成燎原之势。
二、作文评语的教学意义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是语文课程实施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切实抓好语文课程的评价工作,对如何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方向,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也应该重视评语这一特殊的语文评价方式。在语文作文教学活动中,评语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它关系到学生写作能否向着清草更青处漫溯的关键一环,也是培养师生感情的有利契机,更是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为目的的师生交往活动。在写作评语时中,我们越是最大程度地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越是致力于提高评语的针对性,做到慎之又慎,反复斟酌,越是给予学生适宜的指点,应有的激励,恰到好处的引导,学生的写作兴趣越能得到最大的激发。
三、增强作文评语针对性的有效策略—让学生真真实实地触摸文字的“温度”。
好的作文评语就要引领学生在自己的习作中来来回回地走几次。引领学生在文本的进进出出之间,真真实实地捕捉到文字的魅力与奥妙。我们唯有用发展的眼光,生命的意识,人文的关怀去深情地对待学生作文中每个鲜活的文字,才能充分发挥评语的引导作用。下面就写作文评语的初期阶段—让学生真真实实地触摸文字的“温度” 谈谈自己的探索。
刘勰说过:“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这就告诉我们要让学生喜欢写作文,我们先要在情感方面激励自己的学生。
在初中的开始阶段,我们要给孩子们播下美好的种子,不能让学生只感到冰冷的分数,苍白的字母。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人性中最根本的需求之一就是渴望得到赏识。没有兴趣就没有写作。所以,带着学生触摸文字的“温度”是初一入学很长一段时间(语言基础滞后的甚至可以在整个初一上学期)的评语写作宗旨。通过评语唤起学生对文字的审美意识,激发他们内在的写作动机。
与此同时,在评语写作的初期阶段,我们要力争做到客观公正。教师评阅学生的作文不能厚此薄彼。对那些写作能力突出同学的作品不可过于青睐,褒而又褒;对写作水平一般,或者较低的同学的习作不能走马观花,视而不见,贬而又贬。因此,在初一入学这个阶段,我们最应该做的是以认真的态度,公正的立场,欣赏的眼光对待不同学生的任何一篇文章。在情感上,我们要多激励自己的学生,以实现师生间畅通无阻的,高质量的文字生命交流。在写评语时,我们尽量赏识自己学生的优点,肯定他幽默的语言形式和完整的句子表达;表扬他们生动的标题,妙用的修辞,精当的用词;鼓励他们独特的立意?从而指引学生走近自己的作文,主动地去感受文字也有生命,有空间,有力量。只有如此,学生才能在悄无声息的情感交流中,真切地感受自己文字的温度,教师评语的温度,进而让他们产生对写作的美好向往,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致与行动。
如2013级初一上学期,我给学生杜妍禧的一篇作文《第一次摘樱桃,真幸福》写评语时,想到这个小女生性格孤僻,也不喜欢文字表达,所以我勾下:“我背着金色的太阳和爷爷走在故乡的小路”一句,写了这样的评语:“嬉嬉,看你背着的是金色的阳光,金色的果实,金色的幸福,金色的想象,那是诗一般的语言,土地一样的情感。让人欣赏,令人陶醉,也让我幸福啊!”后来当再次拿到这个小女孩的作文本时,在评语的下方写着两行醒目的文字:“老师,谢谢您!在之前,我一直觉得自己不幸福!这篇作文使我知道自己真的好幸福!我要继续进步!”试想,有什么评语比给学生带来幸福感,带来满足感更有意义呢?其实赏识与被赏识是互动的,就像尊重与被尊重一样,通过评语这个“桥梁”,被赏识者会在心理“赏识”赏识者,从而在心中产生一定的愉悦感,并内化为巨大的作文激情,被赏识者的实践能力也必然会得到提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事实上,后来这个孩子的写作进步惊人,考场作文都在50分以上。这就是作文评语的“温度”所起到的促进推动作用。这种作用既能带着学生实实在在地去发现习作中的美妙之处,并品赏之,认定之,又帮助他们进一步体验美、崇尚美,创造美。
由此可见,我们在写评语时,站在公正的立场,平等对待学生的文字生命,适时、适度地进行褒奖,所产生的意义、价值是可观的。它不仅召唤学生回到自己的作文中去感受,品味,探究,而且也成为促使学生更新认知,提高写作能力的极大动因。
作文评语的纵深发掘犹如春雨润物,它能拓展师生文字互动的生命长度,达到以“评”促“写”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徐杰《习作批改—作文形成性评价初探》《语文教学通讯》 1993
[2]钱华、周学红 《作文评语有限性偏低成因初探》 2006
[3]陈进栋《作文评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教学与管理》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