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作文教学要从培养兴趣入手
【作者】 黄顺辉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大通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写作文真难!”这是许多初中学生的感叹。作文课是师生心中的“痛”。初中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惧情绪呢?我认为应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入手。但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形成。
一、 引导阅读,唤起写作热情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写作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多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坚持久了,阅读就不只是一种休闲,而成了一种兴趣爱好,进而变成一种享受。多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会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在广泛阅读的同时,积累一些好词佳句,品味一些写作技巧,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句子的深刻哲理。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广泛阅读首先应立足于语文课内的阅读。指导学生通过课内阅读,学习名家的写作技巧,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语文教材中,大部分是名家名篇,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语言生动形象,易感易学,这是写作教学的好材料,很适合学生阅读。对于这些课文,我们应该让学生多读多记,必要时背一背,积累的东西多了,到写作文时语言就会像涓涓细流,自然而然地从笔下“流淌”出来。
其次,广泛地开展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经常借阅图书报刊,阅读名家名篇,汲取其中丰富的写作营养。建议学生订阅《语文报》、《初中生作文选》、《小溪流》等有益刊物。对于一些好的作品,就组织开展集体阅读,并讨论文章在写作方面的闪光点。只有做到读书破万卷,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
当然,为提高阅读质量,必须告诫学生有选择地阅读,要读好书。对于一些名言警句做好摘抄,积累一些精彩的片段和精练的句子,积累多了才能做到厚积薄发,也才能提高写作热情,写作才会出现质的飞跃。
二、积累语言,坚持写作训练
语文教学担负着积累语言的任务,尤其是在阅读教学中。重视积累,丰富语感不仅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特别是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都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语言的积累。
其次,多多练笔,坚持写作训练,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在写作中积累语言。写日记就是很好的训练方式。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坚持写日记,叫学生练习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及时地记下来。怎么想的,怎么说的,就怎么写,无需做太多的加工润色,但要写出真情实感。通过写日记,可以把平时生活中稍纵即逝的灵感及时捕捉下来,也可以把生活中容易淡化的零碎小事记下来。同时学会摘录好词、好句、好段,写读书笔记,把它们累积起来,作为自己写作的素材库。写多了,写惯了,学生就不会把作文当作“苦差事”,习惯成自然!要是哪天没写,反倒心里空拉拉的,怪不舒服。久而久之,学生自然就不会畏惧写作,进而对作文产生兴趣。
学生进入初中,首先就要训练他们先做到有话可写。有的教师一到写作课,就提许多要求:句子生动啦,语句连贯啦,详略得当啦,首尾呼应啦,突出主题啦……头都晕了,你叫学生怎么敢下笔啊?我的做法是只有一个要求:保证字数。只要跟所写内容相关的、有联系的,都写来,多多益善。没有太多条条框框的束缚,学生敢动笔,随意写来,以前累积的素材也就会自然闪现出来。得心应手,信手拈来,没话写才怪呢。在学生消除了对写作的恐惧,能滔滔不绝地有话可写了的前提下,再告诉学生怎样掌握写作技巧,把作文写好。重复的句子去掉,啰嗦的句子改精炼,该详的详,该略的略,关系不大的删……学生很容易就能接受。如果学生半天都憋不出一句话,三四百字都凑不起,任何写作要求都是废话!
少点要求,多点实践,坚持写作积累,是对初学写作者的良策。
总之,写作语言重在积累,有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学生才能准确、生动、鲜明地描绘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就提高了。
三、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若学生生活丰富多彩,接触的事物多、见识广、视野阔,感受社会就会深刻,写起作文来就会左右逢源,触类旁通。我们采用开放式的作文教学,作文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把学生带到室外、校外,让他们接触生活实际,接触社会实践,走进大自然,开阔学生视野,给学生提供获取素材的机会,教师只作观察指导,讲解些观察的角度和方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自我捕捉灵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若有一些心得体会,就要及时记下来。这样坚持久了,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就会习惯于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发实感。
四、 赏识鼓励,激发写作兴趣
作文教学中,作文讲评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我们必须坚持赏识鼓励的原则,这一原则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最佳而有效的途径之一。对学生习作的评价要具有激励性,对其不可要求过高,要让学生有成就感,将“讲评”改为“赏评”。 “赏评”理念要求教师带着欣赏的眼光、建设性的态度对待习作。学生互评时,也要互相提出包括对词语、句子、思想等方面的褒扬,切忌只提批评,而找不到习作中的闪光点。在写作教学中,没有什么比保护写作兴趣更重要的。因此,写作全过程中,我们要自觉做到为每一个学生,哪怕一点点儿成功“喝彩”! 因为每一篇习作都是学生花了心血的,他们希望你给予肯定,给以鼓励。你在百忙之中悉心批改,其实是你对学生的一种人格的尊重,一种思想的理解,一种情感的交流,一种心灵的沟通。在批改中,我们也能从中了解一些学生思想、生活现状,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既能做个长者又能与他们交个朋友。在他们的文末,即使简要地写几笔评语,也许会教育、影响他的一生,成就他的一生。因此,我们在批改时要多点肯定,即使习作并不见佳,但某方面有一点值得学习和借鉴,也应予以赞美。我们经常性的正面评价,是学生感受愉悦的根本所在,也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重要环节。
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每位语文教师所关心的,也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关键所在。而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并不只是写作课上的事,它涵盖了整个语文教学过程,甚至包括学生的所有生活过程。作为教师,对学生写作前的沉淀积累、兴趣培养,写作中的教学优化、启发激趣,评价中的情感交流、赏识鼓励,都要认真设计。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写作的愉悦,成功的欣喜,让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变学生被动的“要我写”为主动的“我要写”,真正达到良好的写作教学效果。
一、 引导阅读,唤起写作热情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写作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多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坚持久了,阅读就不只是一种休闲,而成了一种兴趣爱好,进而变成一种享受。多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会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在广泛阅读的同时,积累一些好词佳句,品味一些写作技巧,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句子的深刻哲理。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广泛阅读首先应立足于语文课内的阅读。指导学生通过课内阅读,学习名家的写作技巧,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语文教材中,大部分是名家名篇,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语言生动形象,易感易学,这是写作教学的好材料,很适合学生阅读。对于这些课文,我们应该让学生多读多记,必要时背一背,积累的东西多了,到写作文时语言就会像涓涓细流,自然而然地从笔下“流淌”出来。
其次,广泛地开展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经常借阅图书报刊,阅读名家名篇,汲取其中丰富的写作营养。建议学生订阅《语文报》、《初中生作文选》、《小溪流》等有益刊物。对于一些好的作品,就组织开展集体阅读,并讨论文章在写作方面的闪光点。只有做到读书破万卷,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
当然,为提高阅读质量,必须告诫学生有选择地阅读,要读好书。对于一些名言警句做好摘抄,积累一些精彩的片段和精练的句子,积累多了才能做到厚积薄发,也才能提高写作热情,写作才会出现质的飞跃。
二、积累语言,坚持写作训练
语文教学担负着积累语言的任务,尤其是在阅读教学中。重视积累,丰富语感不仅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特别是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都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语言的积累。
其次,多多练笔,坚持写作训练,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在写作中积累语言。写日记就是很好的训练方式。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坚持写日记,叫学生练习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及时地记下来。怎么想的,怎么说的,就怎么写,无需做太多的加工润色,但要写出真情实感。通过写日记,可以把平时生活中稍纵即逝的灵感及时捕捉下来,也可以把生活中容易淡化的零碎小事记下来。同时学会摘录好词、好句、好段,写读书笔记,把它们累积起来,作为自己写作的素材库。写多了,写惯了,学生就不会把作文当作“苦差事”,习惯成自然!要是哪天没写,反倒心里空拉拉的,怪不舒服。久而久之,学生自然就不会畏惧写作,进而对作文产生兴趣。
学生进入初中,首先就要训练他们先做到有话可写。有的教师一到写作课,就提许多要求:句子生动啦,语句连贯啦,详略得当啦,首尾呼应啦,突出主题啦……头都晕了,你叫学生怎么敢下笔啊?我的做法是只有一个要求:保证字数。只要跟所写内容相关的、有联系的,都写来,多多益善。没有太多条条框框的束缚,学生敢动笔,随意写来,以前累积的素材也就会自然闪现出来。得心应手,信手拈来,没话写才怪呢。在学生消除了对写作的恐惧,能滔滔不绝地有话可写了的前提下,再告诉学生怎样掌握写作技巧,把作文写好。重复的句子去掉,啰嗦的句子改精炼,该详的详,该略的略,关系不大的删……学生很容易就能接受。如果学生半天都憋不出一句话,三四百字都凑不起,任何写作要求都是废话!
少点要求,多点实践,坚持写作积累,是对初学写作者的良策。
总之,写作语言重在积累,有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学生才能准确、生动、鲜明地描绘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就提高了。
三、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若学生生活丰富多彩,接触的事物多、见识广、视野阔,感受社会就会深刻,写起作文来就会左右逢源,触类旁通。我们采用开放式的作文教学,作文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把学生带到室外、校外,让他们接触生活实际,接触社会实践,走进大自然,开阔学生视野,给学生提供获取素材的机会,教师只作观察指导,讲解些观察的角度和方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自我捕捉灵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若有一些心得体会,就要及时记下来。这样坚持久了,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就会习惯于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发实感。
四、 赏识鼓励,激发写作兴趣
作文教学中,作文讲评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我们必须坚持赏识鼓励的原则,这一原则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最佳而有效的途径之一。对学生习作的评价要具有激励性,对其不可要求过高,要让学生有成就感,将“讲评”改为“赏评”。 “赏评”理念要求教师带着欣赏的眼光、建设性的态度对待习作。学生互评时,也要互相提出包括对词语、句子、思想等方面的褒扬,切忌只提批评,而找不到习作中的闪光点。在写作教学中,没有什么比保护写作兴趣更重要的。因此,写作全过程中,我们要自觉做到为每一个学生,哪怕一点点儿成功“喝彩”! 因为每一篇习作都是学生花了心血的,他们希望你给予肯定,给以鼓励。你在百忙之中悉心批改,其实是你对学生的一种人格的尊重,一种思想的理解,一种情感的交流,一种心灵的沟通。在批改中,我们也能从中了解一些学生思想、生活现状,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既能做个长者又能与他们交个朋友。在他们的文末,即使简要地写几笔评语,也许会教育、影响他的一生,成就他的一生。因此,我们在批改时要多点肯定,即使习作并不见佳,但某方面有一点值得学习和借鉴,也应予以赞美。我们经常性的正面评价,是学生感受愉悦的根本所在,也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重要环节。
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每位语文教师所关心的,也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关键所在。而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并不只是写作课上的事,它涵盖了整个语文教学过程,甚至包括学生的所有生活过程。作为教师,对学生写作前的沉淀积累、兴趣培养,写作中的教学优化、启发激趣,评价中的情感交流、赏识鼓励,都要认真设计。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写作的愉悦,成功的欣喜,让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变学生被动的“要我写”为主动的“我要写”,真正达到良好的写作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