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广西小城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 黄启燕

【机构】 北海市第二中学(北京八中北海分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主要内容,是重中之重,尽管在教学过程中耗时最多,用力最大,但是它的成效却不高,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尤其是在小城镇,教育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由于多重原因,导致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成效不高。本文重点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以及提出一些相关的对策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从而能为即将成为中学语文教师的人们或已经任教的中学语文教师起了一定的借鉴和启发作用,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尽量避免出现类似的问题,能够从整体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水平。
  关键词:高中   阅读教学   问题   原因   对策
  《中国大百科全书》说:“阅读是一种从书面言语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也是一种基本的智力技能,这种技能是取得学业成功的先决条件,它是由一系列的过程和行为构成的总和。”(1)一个人阅读能力的高低,体现着这个人的综合素质能力的高低。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早在60年代就提出,学校的语文课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而读的能力更是主要的。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进一步去模仿文学大家的写作技巧和技能,进而能够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最终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还是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漏洞,而这样的缺陷和漏洞在教育水平相对来落后的小城镇来说显得尤为突出,进而影响了高中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一)小城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第一,教师教学观念落后。在教育水平不够发达的小城镇,人们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老师在学生,甚至在家长们的心中都是绝对的权威,不管老师说什么,做什么都是正确的,学生只要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完成学习任务就行了。学生不能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只能静静的坐在下面听老师滔滔不绝的讲解课文。在整堂语文课中,我们不难看到,老师在讲台上津津有味的讲解文章,台下面的学生们是各做各的,有的还会被师的提问声从梦中惊醒,站起来之后完全不知道老师在问他什么问题。《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的“教学建议”是“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但是有时教师们却扼杀学生们的独立思考和个性意见,认为他们的知识和老资历才是整个语文教学过程的“王道”。
  第二,陈旧、死板的教学方式。“作者介绍、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的模式支配着阅读教学的课堂。在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上,往往是离开具体的语言文字,而套用“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详略得当”这样的固定词。甚至有些文章都生搬硬套地跟政治扯上关系,都用“文章通过描写什么,揭露或者批判了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这样的固定模式来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学生学完了整篇文章,也没有弄明白到底文章讲的是什么内容,就只记住了老师教给的一个“空架子”,语言特点是什么,中心思想是什么。有些教师从头到尾都是自己在讲,没有任何提问,不和学生互动,只管完成自己的那一堂教学任务。
  第三,忽视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之后的延伸,也是学以致用的具体体现,同时也能够激发他们对文学的爱好,增强他们的文学感,给他们在写作中提供有效的素材。但是在考试指挥棒的左右下,教师们只让学生们把课本上的知识学好学精,并不鼓励学生课外多阅读一些名著,也不想学生推荐适当的课外读物。考试考什么,阅读教学的指导和训练就针对什么。这个就是李宇红老师总结出来的“带着‘功利’主义情绪进行阅读”。“从心理审美角度说,功利主义的阅读方法,是心理审美距离过近的一种表现。譬如我们引导学生去欣赏大森林的风景,我们欣赏的应该是森林、树木的整体美,但这种美若破碎成:这棵树是做桌子的料,那棵树是板凳的料,那么所有森林的美就荡然无剩了。同样,为阅读而阅读的急功近利思想最后的结果是使阅读的审美情趣化为泡影。”(1)因此,忽视了课外阅读,也就使课堂教学上教给学生们的知识失去了应该有的意义。
  (二)原因探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这样种种的问题,那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究竟有哪些呢?下面就从客观和主观上来谈谈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客观因素上:
  首先,经济不够发达,相关部门对学校教育的投资也是少之又少,对教师本身的综合素养要求不高,也没有给教师们提供相应的继续学习进修的条件和机会。所以很多老师都是做吃老本,仍然是原来的旧知识。这是导致教师教育观念落后根本原因。
  其次,优秀中学师资紧缺。由于工资相对于很多大城市来说,小城镇老师的工资是少之又少。很多的优秀的教师都不愿意在小城镇任教,有教学经验的教师都往经济发达的地方发展,一些中学招聘的教师都没有取得国家要求应该取得的相应的资格证,从而导致了教师队伍整体专业素质下降。
  主观原因上:
  首先,教师自身综合素质不够,业务不够精。思想上有一定的偏差,认为只要拿到该拿到的工资,学生的成绩无所谓了。因次,在教学上有一种懈怠的情绪,不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也不及时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一如既往的使用单一的教学方式,不管学生接受不接受,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即可。
  其次,学校对语文教学不够重视,从而直接影响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成效。一方面,在考试制度的驱使下,为了提高学生的整体成绩,只重视其他学科的学习。学生们,甚至是各科的老师们都认为,只要语文成绩不拖后腿,马虎学习就可以了。而语文功底深厚和成绩好的同学,不外乎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课堂上认真听老师讲解,对老师讲的知识进行消化;另一个则是大量的课外阅读。但是,学校领导认为读课外读物不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一个是占用了其他学科学习的时间,认为光语文成绩好也没有用。所以在学校里不允许学生占用平时的时间看课外读物,有时甚至是禁止学生携带课外书进教室,从而忽视了课外阅读,学生只能是读死书,不善读书。
  (三)解决小城镇语文阅读教学的相关对策。
  处在小城镇的高中教育教学,有着自身的弱势和不足,这是受地域环境、经济发展程度等客观原因造成的。根据上述小城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原因的分析,下面就谈谈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第一,转变教学工作者的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教学的建议中提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努力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继续学习,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要认真读书,精心钻研教科书,在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播和指导,实现教学相长”。“引导者”的角色定位,就以为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是课堂的“主宰者”,也不应该是按照教参原原本本地“讲读者”,而应该努力成为阅读教学活动中的“点播者”,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学生引导和指导。但是教师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的前提是自身必须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本质力量,具有自己的独立人格,有一定的知识积淀和经验去引导学生的学习。
  第二,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生搬硬套一些旧的教学方法,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而采取相应的方式。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给学生们创造一些教学情境,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设计一些独特的教学情境,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有限的教学环境中也可以打破常规,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运用现有的教学资源达到有效的教学。
  第三,重视课外阅读,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在考试和升学的双重压力下,教师们只注重课堂内的阅读知识的传授和训练,忽视了对学生们思维过程和开外阅读方法的指导。教师应该根据小城镇高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在班上建立图书角,让班上有经济能力的同学把自己收藏有价值的书跟同学们一起分享,互相交互图书,减少购买图书的资金。同时学校也应该尽量向学生提供一些课外阅读的资源,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
  总之,小城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教师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式单一、忽视课外阅读、学校相关领导对教学的限制等等问题,通过分析产生这些原因之后,找出了一些适宜的对策,可以为即将成为中学语文教师的人们或已经任教的中学语文教师起了一定的借鉴和启发作用,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尽量避免出现类似的问题,能够从整体提高小城镇高中语文教学水平,促进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版,第505页。
  (1)冯晓林主编《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与课程讲读指导》(下),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85—18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