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让作文成为一件快乐的事
【作者】 赵学玲
【机构】 新疆哈密地区巴里坤县第一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一、激发学生的写作真情
所谓真情实感,简单地说,就是写真人,叙真事,抒真情,不说假话空话。但在作文教学中,我们深深地感到,大多数学生的作文是营造谎言的园地,是应付考试的工具,许多学生一听写作文就唉声叹气。作文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是“我手写我心”的展示,学生应该想些什么,就写什么,将心中的“喜欢”通过手达到快乐的延伸,把作文当作一件快乐的事。因此,将快乐融入到作文教学中,是作文教学的迫切要求。
通过多年的经验的积累,我在作文教学中经常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为学生营造愉悦的情境,真正调动学生内在的言语表达欲望,坚持以“让学生畅所欲言”为本。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的理想》这篇作文时。首先,我以聊天的方式让学生猜猜老师小时候的理想,学生兴趣大增,结果猜什么的都有,可后来,我却告诉学生,我的理想就像作家三毛做卖冰棍,文学家泰戈尔愿做捡破烂的,我想做个售货员。在那个年代“与糖为任”收集各色糖纸可是众多人的美好的梦想。我只想让学生知道,我们每个人的理想并非都是伟大的和神圣的,理想只是我们内心最真诚、最真实的一个想法。从而,减少对学生的束缚,调动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尽情倾吐,拉近了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交流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悦的写作情境。之后,学生果然能畅所欲言,写作就变成了一件不吐不快简单的事。
其实,教师只要能做到点燃学生的写作激情,让学生爱上写作,并经常写作,抒发真情。那么如果生活的激情就能成为他们作文的源头活水,作文的快乐也是可以想见的。叶圣陶先生也说过,练习写作并不是为着给自己一个读书人的头衔,而是让自己的生活更丰富,更充实。
仅仅激发学生的情感是不够的,老师更要转变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写作中真正得到快乐。
二、 遵循孩子年龄特点,用“以大化小”法写作
在新课程标的要求指导下,我们正在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把生活中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体验到的事情写出来。因此,在作文教学时,遵循儿童的年龄特点,改变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变“苦作”为“乐作”,将大题目变为小题目变得至关重要。《“六一”这一天》、《记一次运动会》变为《发令枪响以后》、《坚持就是胜利》等,这样学生就有东西可写了,有真话想说,有真情想表达,写出的习作就能听到童言看到童趣,感受到学生的真情。
三、赞美语气的批语,激励孩子写作的信心
当作文本发下来时,学生首先看老师的评语写了些什么。如果只是一般化的评语,学生就会感到某些失落。如果是好的批语往往能使学生看了一遍还想再看,由此可见作文评语的重要之所在。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劳动,不批则已,批就要认真。只要认真发现,学生的习作中总有一些属于他自己的东西,这些东西往往是他们与众不同的个性所在。教师应善于理解他们的想法和行为,懂得欣赏他们的个性,要鼓励他们的个性发展。教师对作文的肯定,会使学生对写作产生产生极大兴趣和信心。
当然对于差的作文,我们要善于捕捉作文中的“闪光点”给予肯定,然后对孩子提出希望,孩子肯定会愉快地接受,不会认为写作是件痛苦的事,从而丧失写作的信心。
四、 引导学生自改和互改,体验成长的快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因此,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也就是说,我们在日常的写作教学中,要紧紧抓住每一次机会,并努力创造这样的机会,恰当引导学生自改互改。我们可以把学生分成由不同写作水平的学生组成的若干个修改小组,从字迹书写、错别字、标点符号、搭配不当、表意不清、语序混乱、修辞、详略、写作顺序等诸多方面,进行专项的修改练习,在这种“练兵”过程中,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逐渐养成自改的好习惯,真正提高其写作水平。
写作,让孩子们陶冶了情操,让孩子们在生活观、价值观上有了进一步的正确的认识。培养出对生活热情,有积极人生观的孩子,是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快乐的写作吧,从生活中感受真诚、善良、人情温暖,吸取生活经验,成就快乐生活!
所谓真情实感,简单地说,就是写真人,叙真事,抒真情,不说假话空话。但在作文教学中,我们深深地感到,大多数学生的作文是营造谎言的园地,是应付考试的工具,许多学生一听写作文就唉声叹气。作文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是“我手写我心”的展示,学生应该想些什么,就写什么,将心中的“喜欢”通过手达到快乐的延伸,把作文当作一件快乐的事。因此,将快乐融入到作文教学中,是作文教学的迫切要求。
通过多年的经验的积累,我在作文教学中经常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为学生营造愉悦的情境,真正调动学生内在的言语表达欲望,坚持以“让学生畅所欲言”为本。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的理想》这篇作文时。首先,我以聊天的方式让学生猜猜老师小时候的理想,学生兴趣大增,结果猜什么的都有,可后来,我却告诉学生,我的理想就像作家三毛做卖冰棍,文学家泰戈尔愿做捡破烂的,我想做个售货员。在那个年代“与糖为任”收集各色糖纸可是众多人的美好的梦想。我只想让学生知道,我们每个人的理想并非都是伟大的和神圣的,理想只是我们内心最真诚、最真实的一个想法。从而,减少对学生的束缚,调动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尽情倾吐,拉近了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交流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悦的写作情境。之后,学生果然能畅所欲言,写作就变成了一件不吐不快简单的事。
其实,教师只要能做到点燃学生的写作激情,让学生爱上写作,并经常写作,抒发真情。那么如果生活的激情就能成为他们作文的源头活水,作文的快乐也是可以想见的。叶圣陶先生也说过,练习写作并不是为着给自己一个读书人的头衔,而是让自己的生活更丰富,更充实。
仅仅激发学生的情感是不够的,老师更要转变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写作中真正得到快乐。
二、 遵循孩子年龄特点,用“以大化小”法写作
在新课程标的要求指导下,我们正在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把生活中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体验到的事情写出来。因此,在作文教学时,遵循儿童的年龄特点,改变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变“苦作”为“乐作”,将大题目变为小题目变得至关重要。《“六一”这一天》、《记一次运动会》变为《发令枪响以后》、《坚持就是胜利》等,这样学生就有东西可写了,有真话想说,有真情想表达,写出的习作就能听到童言看到童趣,感受到学生的真情。
三、赞美语气的批语,激励孩子写作的信心
当作文本发下来时,学生首先看老师的评语写了些什么。如果只是一般化的评语,学生就会感到某些失落。如果是好的批语往往能使学生看了一遍还想再看,由此可见作文评语的重要之所在。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劳动,不批则已,批就要认真。只要认真发现,学生的习作中总有一些属于他自己的东西,这些东西往往是他们与众不同的个性所在。教师应善于理解他们的想法和行为,懂得欣赏他们的个性,要鼓励他们的个性发展。教师对作文的肯定,会使学生对写作产生产生极大兴趣和信心。
当然对于差的作文,我们要善于捕捉作文中的“闪光点”给予肯定,然后对孩子提出希望,孩子肯定会愉快地接受,不会认为写作是件痛苦的事,从而丧失写作的信心。
四、 引导学生自改和互改,体验成长的快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因此,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也就是说,我们在日常的写作教学中,要紧紧抓住每一次机会,并努力创造这样的机会,恰当引导学生自改互改。我们可以把学生分成由不同写作水平的学生组成的若干个修改小组,从字迹书写、错别字、标点符号、搭配不当、表意不清、语序混乱、修辞、详略、写作顺序等诸多方面,进行专项的修改练习,在这种“练兵”过程中,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逐渐养成自改的好习惯,真正提高其写作水平。
写作,让孩子们陶冶了情操,让孩子们在生活观、价值观上有了进一步的正确的认识。培养出对生活热情,有积极人生观的孩子,是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快乐的写作吧,从生活中感受真诚、善良、人情温暖,吸取生活经验,成就快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