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数学课堂教学语言运用的不良现象浅析

【作者】 杨雪玲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华封镇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教学语言既是数学知识传授的主要载体,也是师生对话交流的中介,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方式。但由于个别教师不注重自身语言修炼,时常出现“口头禅”,既耽搁了教学时,又影响了教学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语言  不良现象
  数学是对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科学语言,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龙菲尔德之语)。”于是,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则说道:“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而数学教学就是以传授这种语言为目的教学。多年实践表明,数学语言习得不好的学生,不但对数学语言敏感性差,数学思考能力也较差,从而造成知识接受速度慢,常发生理解困难或错误。因此,加大数学语言教学,发展学生数学语言,对于丰富学生数学语言系统,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要教学数学语言,首先需要我们教师自身有着较强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这种表达能力,既别于书面语言表达,又非口头语言表达,而是一种寓知识于教的传授、引导和点拨的教学语言。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道:“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中脑力劳动的效率。”因此,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接受。但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目前教师的教学语言存有多种问题,已经成了教师习惯的“口头禅”,当然也可能是教师专业能力的问题。
  一、“是非问”语言
  “是非问”是“口头禅”教学语言中的一种典型现象,一些不注重自身语言修炼的教师,最容易出现这种问题,教学中,不论教到哪个时候哪个环节,总要来句“对不对”、“对吗”、“是不是”等问号,虽然这种提问语言有一定提醒作用,但如此之多的问话只能让人麻木,引不起重视。曾有一个“搞怪学生”,对其老师上课的这种“是非问”进行了统计,一节课居然达37次之多。这样庞大的数量,不仅耗去了宝贵的教学时间,降低了教学有效性,还让学生由此生厌。所以,我们在奉劝这些教师“能省就省点”的同时,也希望他们加强自身教学语言修炼,从观念入手,摈弃这些不良习惯。
  二、“流水账”语言
  “流水账”语言原本是作文中易犯的事,却在数学课堂中也有了落脚之处了。所谓“流水账”语言,就是记流水账那样的教学语言,把每个要点都要说到,不管出现了多少次。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用乘法口诀求商”时,首先出示例题,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式并尝试计算,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多次提出“你想怎么算就怎么算”,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而后组织反馈,学生一一展示探索成果(有的用小棒摆,有的分圆片,还有的直接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每一种方法展示之后,教师提问:“对吗?”学生齐答“对”,顺利通过。最后,依次完成教材后面的练习。整堂课,教师表情严肃,语调平淡,从例题到练习,过程非常流畅,如流水帐般过了一遍,而对于本堂课的重难点:“让学生在理解乘法意义的基础上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却未曾提及。在课后的追踪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能清楚说出算理的学生寥寥无几。“流水账”语言最大缺点就是抓不住重点,教学时出现这样毛病,就会误导学生认知,把不该记的记住了,该重点理解和识记的没有达成。
  三、“命令式”语言
  很多初涉教坛或者有一定教学经验的老教师都觉得对小学生还是需要严肃和严格,朋友式的对待方式日子久了只会引起他们更加变本加厉地爬到你头上,于是乎很多“命令式”的语言就油然而生。让我们把视线聚焦到这节数学课上,学生们正在小组讨论:带圆括号的算式与已经学过的算式,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课堂上讨论热烈。教师估计讨论的时间快到了,击掌两声,说:“一二三,坐好了!”教室里一下格外的安静,学生的视线都集中到了教师的身上,然后开始了课堂交流。同样的情形在这节上出现了三次。这句“一二三,坐好了!”的命令看似简单,但也许会成为这位老师今后的“口头禅”。因为这是一节二年级的数学课,二年级的学生非常乖巧,只要是教师的命令绝对会严格执行。如果这些学生到了五年级,教师还用这个命令那是否会失效呢?我们设想:经过了一段时间,学生对这句命令已经习以为常,有的同学会无视“坐好了”继续讨论,有的会懒散地坐回自己的位置。迅速安静的效率会大大降低。如果教师意识到这句命令式的“口头禅”会给维持课堂纪律带来负面效果,就应该避免诸如此类的命令。
  四、“表扬式”语言
  课堂需要表扬和鼓励,这是学生体验成功,感受学习乐趣的重要平台。但实践中我们看到很多表扬方式方法经常同样出现,没有新颖性,总是用“好、很好、不错”,如此雷同的表扬,听久了也会生腻。到低年级的课堂观察,我们还会发现一种表扬:教师说大家表扬他(她),学生就会击掌两次,翘起大拇指,齐刷刷地面对被表扬人,然后说到“你真棒!”这些表扬方式,我们不是不能用,只是用久了,用多了,我们学生还会有那种“被表扬”的感觉吗?学生是好奇的,同样的持续刺激是不易引起学生重视的。所以,我们认为,那么多表扬方式,我们应灵活运用。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认识到:教师的表扬、奖励要能引导学生对学习成功进行正确归因。这里的“归因“心理学上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行为结果的产生原因的知觉或推断。只有高度认识了,才不会出现“江郎才尽”的境地了。
  当然,数学课堂中教师易出现的不良语言现象还有很多,我们不能一一列出。出现这些现象,我们是能够改正的,只要我们从提升自我专业素养开始,注重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就一定能克服不良语言现象,为自己教学服务,为学生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吕书田,对数学教学中符号语言运用的思考[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5年。
  [2]周银峰、王传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师评价性语言探微[J].小学教学参考,2015年。
  [3]张兵群,数学教学中评价性语言的运用原则[J].数理化学习,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