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高中物理教学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探寻

【作者】 龙学明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万善职业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创设问题情境开展物理教学,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还能很好地诱发其思维,促进主动参与,在物理探究学习中发展科学素养。
  关键词:高中物理  问题情境  创设  实践策略
  古人说得好:“学起于思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而我们现行学生大多不愿主动思维,质疑学习,又特别是我们职业中学学生,他们不仅知识基础差,还没有良好学习习惯,对于质疑、思考等需要思维参与的活动更是“懒得很”。为了促进他们学习,我们唯有象南宋教育家朱熹告诉我们的那样:“读书无疑须教有疑。”落实到教学中最好的方法就是创设问题情境来触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带着思维学习。因而,创设问题情境就成了教师教学的常用手段,高中物理也就自觉不自觉地把这一手段运用到了实践教学中。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物理教学,谈谈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一、利用学生认知冲突,创设矛盾型问题情境
  所谓矛盾型问题,就是指利用相关知识之间的“矛盾”,有意识地促使学生原有认知与新知发生激烈冲突,让学生认识矛盾激发,从而产生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心理学研究表明:“认知矛盾是动机的根源。”矛盾冲突的问题情境能激起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与学科知识结构之间的矛盾,使之产生认知冲突,导致一种紧张感,学生必然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良好的问题情境在于它能有效地引起学生认识的不平衡,使其产生矛盾心理。通过精心设计,巧妙揭露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之间的矛盾,进而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通过制造矛盾打开学生的心扉,激发学生去思考,逐步引入佳境。例如在教学“原子结构”时,我们就可利用学生认知冲突创设矛盾型情境,让学生面临某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感到原有的知识不够用,动摇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中平衡状态,从而激起疑惑、惊奇、诧异的情感,进而产生一种积极探究的愿望,集中注意积极思维,真正“卷入”到学习活动之中。 
  二、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创设实用型问题情境
  物理源于生活,是生活的理性概括,“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物理教学的基本理念。因此,我们就可利用学生生活经验,即物理知识现实来创设生活情境,以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广泛的实用性和生活的普遍性。例如,在教学《超重与失重》这一节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现象的本质,让学生体会用磅称测体重的情节,在磅称上猛地下蹲再站起这一过程,称的示数如何变?重力变了吗?在学《光的色散》中,雨后彩虹是怎样形成的?晴天时能不能创造条件形成彩虹?试从力和运动的角度分析:为什么不弯腿就跳不高?这一系列现实性的问题,贴进学生生活,极易引起学生关注和思考,使学生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更容易激发起探究科学知识的积极性。在教学时,我们运用生活中生动有趣的现象,促发学生思考,引发学生学习动机,产生想知道而的探究欲望。这样,学生才能带着思维,更加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
  三、利用学生认知规律,创设梯度型问题情境
  所谓梯度型问题情境,就是将教学的重点、难点以问题串的形式呈现,通过层层深入的系列问题,引发学生由浅入深地接近问题的实质,从而理解、获得知识的学习与建构。例如在教学“比热容”这一课时,我们就可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时思考这样的一系列问题:①你能从这个实验中观察到什么现象?②要使水升高的温度跟煤油升高的温度相同,应怎么办?③从观察的现象出发通过分析,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④你说应当用怎样的概念反映这个物理事实呢?⑤你能说出比热容的物理意义吗?⑥根据比热容的物理意义,你能给比热容下一个定义吗?这样,通过一连串的拾阶而上的发问,将学生带入一个不断探索的情境中,引导他们自觉地运用分析、比较、综合等思维方法,顺利地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过渡,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提高了学生思维的自觉性。在这儿我们应注意,我们在所设计的演示实验应以“趣、疑、难”为诱因,趣中设疑,疑中有难,才能将学生置入问题情境的深度思考中,从而激发他们不断地向未知探索。
  四、利用学生好强心理,创设辩论型问题情境
  我们知道,中学生普遍具有争强好胜的个性心理。利用这点,我们可在教学中创设辩论型问题情境,通过以问激发学生讨论、甚至辩论,来达到生生交流研讨的目的。实践中,我们可故意设 错立疑,让学生形成正反两个阵营,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辩论。通过辩论型问题让学生争论,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争论中撞击思维的火花,产生探究兴趣,从而达到深化对有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既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口才,又发展学生发散性思维。这需要我们精心设置“问话”,尽量不要提“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这样无思考价值的等问题,要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来分析我们所面对的问题,鼓励学生在辩论中敢于表达自身观点,善于提出疑问,最后引导学生在讨论归纳总结出结论。在这样的交流中,让每个人都成为解决问题的主角。通过讨论争辩,不仅激活了学生思维,还在交换意见中相互启发,相互质疑,取长补短,加深理解。
  虽然,创设问题情意的方法还有很多,但无论哪种方法,我们都必须从利于学生“最近发展区”出发进行设计,而不能仅仅为了问学生而提出问题,更不能单纯地为了“制造”课堂气氛而创设问题情境。课堂问题不在多,而在精,在是否能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问题负载的情境不在华丽,而在短小,激趣性强,这样才能有效性调动职业中学学生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刘妍,在物理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J].甘肃教育,2004年。 
  [2]张海涛,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3]吴剑平,创设适宜创造力训练的物理问题情境[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