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者】 莫安兰
【机构】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河西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教育要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就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之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才能紧跟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步伐。教师要创设平等、自由、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
关键词:语文教学 学习兴趣 创新能力 民族地区
教育要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就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才是新世纪赋予我们教育者的神圣使命,因此,必须重视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才能紧跟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步伐。那么,怎样培学生的创新能力呢?在此,结合自己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几点做法和体会,浅谈以下几点:
一、转变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传统教育重视知识的教育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照本宣科,教得死,学生学得死,学生按照老师设定的教学路子走,很少有思维和想象的时间和空间。在应试教育中,强调教师的主导性和权威性,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强调学生“学会”,忽视学生“会学”;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里,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个性受到压抑和控制。未来社会需要综合能力强,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这就迫切要求我们转变观念。我认为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是唤起创新意识的起点,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在语文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索的兴趣,肯定和鼓励他们的点滴发现。只有教师与学生平等、和谐地相处,才能让学生更愉快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让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产生创新的冲动。同时要激发他们的成就感,并通过学习上的成功,强化他们在学习中勇于创新的动机。
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创新活动中,有了创新意识,才能启动创新思维,挖掘创新方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主动的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才可以积极思考、踊跃的发言,才可能有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爆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通过恰当的教学形式、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比如教学《画风》时,让学生来换换小脑瓜,闭上眼睛,随着音乐,想象还能用哪些景物来表现风?想好后把风画在纸上。学生兴趣盎然,真像一群小画家。又如教学《五彩池》时,为了使学生了解五彩池形状的多、异,让学生动手画一画,从中受到美的感染,而且不同的作画,正体现了学生的理解和创意。再如教学《草原》一课时,先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首歌曲,把学生引入辽阔的草原,这时学生对草原就会产生憧憬与向往,唤起了学生学习课文兴趣和好奇。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学生提供了表现创新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发挥语文学科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具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独特优势。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多提问题,多质疑,同时发挥语文学习的思维功能,把创新教育融入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教学《七颗钻石》时,课文通过爱的力量使水罐发生神奇变化,当金水罐变成了一个泉眼,涌出了一股清澈的水流时,让同学们张开想象的翅膀说说大地上有水后会是什么样?孩子们各抒己见。又如教学《去年的树》,课文最后一段中鸟儿唱歌时,前后两次“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它在想什么?让学生自由畅谈,充分利用教材内含的创新素材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运用多媒体网络课件进行课堂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多媒体教学使其内容更丰富充实、形象具体、生动直观,给学生视、听等感官以更大的冲击和吸引。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为了使学生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我利用课件直观形象让学生欣赏漓江的水及桂林的山,学生如同身临其境。然后让学生闭上眼去想象桂林山水的美,用笔把自己想到的桂林山水表达出来。在教学《蝙蝠和雷达》时,利用课件让学生直观感受飞机夜间能安全飞行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发明雷达,通过对比,学生不难理解。再课件出示生活中人们从生物身上得到启示进行的发明创造。让学生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设计一个小发明。在学习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火花,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鼓励实践,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以要把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我们要带领学生走向大自然,发动学生参加公益劳动、家务劳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做人,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创新能力。如开展故事会,朗诵会和课本剧等。让学生有更多自我展现的机会,从而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总之,在民族地区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今天,培养创新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是推进素质教育前进的有效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之中。在平等、自由、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陈若松;论创新能力的整合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2]赵建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势在必行[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14年12期
[3]谷琳;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小学教育;2012,(2)
关键词:语文教学 学习兴趣 创新能力 民族地区
教育要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就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才是新世纪赋予我们教育者的神圣使命,因此,必须重视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才能紧跟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步伐。那么,怎样培学生的创新能力呢?在此,结合自己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几点做法和体会,浅谈以下几点:
一、转变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传统教育重视知识的教育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照本宣科,教得死,学生学得死,学生按照老师设定的教学路子走,很少有思维和想象的时间和空间。在应试教育中,强调教师的主导性和权威性,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强调学生“学会”,忽视学生“会学”;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里,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个性受到压抑和控制。未来社会需要综合能力强,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这就迫切要求我们转变观念。我认为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是唤起创新意识的起点,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在语文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索的兴趣,肯定和鼓励他们的点滴发现。只有教师与学生平等、和谐地相处,才能让学生更愉快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让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产生创新的冲动。同时要激发他们的成就感,并通过学习上的成功,强化他们在学习中勇于创新的动机。
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创新活动中,有了创新意识,才能启动创新思维,挖掘创新方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主动的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才可以积极思考、踊跃的发言,才可能有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爆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通过恰当的教学形式、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比如教学《画风》时,让学生来换换小脑瓜,闭上眼睛,随着音乐,想象还能用哪些景物来表现风?想好后把风画在纸上。学生兴趣盎然,真像一群小画家。又如教学《五彩池》时,为了使学生了解五彩池形状的多、异,让学生动手画一画,从中受到美的感染,而且不同的作画,正体现了学生的理解和创意。再如教学《草原》一课时,先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首歌曲,把学生引入辽阔的草原,这时学生对草原就会产生憧憬与向往,唤起了学生学习课文兴趣和好奇。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学生提供了表现创新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发挥语文学科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具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独特优势。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多提问题,多质疑,同时发挥语文学习的思维功能,把创新教育融入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教学《七颗钻石》时,课文通过爱的力量使水罐发生神奇变化,当金水罐变成了一个泉眼,涌出了一股清澈的水流时,让同学们张开想象的翅膀说说大地上有水后会是什么样?孩子们各抒己见。又如教学《去年的树》,课文最后一段中鸟儿唱歌时,前后两次“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它在想什么?让学生自由畅谈,充分利用教材内含的创新素材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运用多媒体网络课件进行课堂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多媒体教学使其内容更丰富充实、形象具体、生动直观,给学生视、听等感官以更大的冲击和吸引。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为了使学生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我利用课件直观形象让学生欣赏漓江的水及桂林的山,学生如同身临其境。然后让学生闭上眼去想象桂林山水的美,用笔把自己想到的桂林山水表达出来。在教学《蝙蝠和雷达》时,利用课件让学生直观感受飞机夜间能安全飞行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发明雷达,通过对比,学生不难理解。再课件出示生活中人们从生物身上得到启示进行的发明创造。让学生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设计一个小发明。在学习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火花,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鼓励实践,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以要把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我们要带领学生走向大自然,发动学生参加公益劳动、家务劳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做人,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创新能力。如开展故事会,朗诵会和课本剧等。让学生有更多自我展现的机会,从而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总之,在民族地区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今天,培养创新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是推进素质教育前进的有效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之中。在平等、自由、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陈若松;论创新能力的整合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2]赵建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势在必行[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14年12期
[3]谷琳;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小学教育;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