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谈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

【作者】 陈 罗

【机构】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老君镇双河九年义务教育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多媒体为教学媒介的新型教学方法不断应用于实践中。如何更有效地将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更好地使信息技术服务于数学课堂成为一大难点。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整合
  就现阶段而言,一些学校中由于硬件和软件等问题导致了小学数学仍然不能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整合。本文就如何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并给出相应对策。
  一、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中存在的问题
  1、硬件设备问题和软件问题并存
  在许多学校,计算机多媒体等设备暂时还没有完全普及,这导致了课堂中老师无法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课程讲解。同时,学校的硬件设备使用年限过长,因此设备严重老化,在使用过程中无法满足课程的需要。除此之外,软件上,一些数学老师没有过硬的计算机技术,即便设备齐全,老师为了方便也仅仅是口头讲解内容,对多媒体设备的利用不到位。另一方面,由于老师在进行课程讲解时,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使得多媒体的存在成为老师眼中的障碍。这也是造成多媒体设备与小学数学无法整合的原因。
  2、学生操作基础差,接受能力有待提高
  在小学数学课程中,虽然所讲解的内容都比较简单,但是由于学生的基础差,接受能力不强,导致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成为一大难题。造成这一难题的原因还有学生对于多媒体的兴趣多于课程内容,因此很多老师拒绝使用多媒体的另一原因是因为学生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更多地关注多媒体这一媒介,而不是课程内容。另一方面,学生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接受能力降低,导致学生的操作能力也逐渐下降,因此即便是全面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课程教学,仍然会课程讲解造成很大困难。
  3、课程讲解过程中忽视数学本身的地位
  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大多数老师并没有重视数学本身的地位,例如,忽视了数学本身所具有的操作性和想象性等。虽然在小学数学中,计算占有很大的比例,但是三视图和三角形之类几何基础的学习需要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对于课堂中老师所讲解的内容进行操作,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教学内容,也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而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也存在诸多弊端。多媒体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如果一直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那么势必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吸收,也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
  二、如何更好地将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整合
  1、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加快软件硬件建设
  要想使小学数学课堂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机融合,需要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加快硬件设备和软件的建设,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教学理念需要与时俱进,不能落后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理念的现代化能够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创新,提高学生对数学课堂的积极性。同时,学校也应该投入资金,加快学校硬件设备的建设,这是小学数学课堂和信息技术有机整合的前提。同时,学校也应该加强对数学老师技术辅导,使得每一名老师都能够拥有制作课件、正确使用多媒体的能力,从而提高老师对多媒体的使用率。只有硬件设备和软件设施共同发展了,并且结合新型的教学理念,这样才能够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和信息技术的整合程度。
  2、重视老师的主导地位,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合作
  在新型教学模式中,老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存,因此在课堂中不能忽视老师的作用。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不仅仅是多媒体的“放映者”,同时也是知识传授者和讲解者。在小学课堂中,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和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与学生做朋友,将学生的想法应用于教学中,这样既能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老师的主导地位,同时也能够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对提高教学质量很有帮助。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三角形,并探讨三角形内角和的度数问题。同时,老师也可以利用作图软件进行三角形画图,从最典型的直角三角形内角和开始计算,再计算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与学生同时参与到量角的过程中,这是提高师生合作的有效方法。
  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加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吸收能力。同时,老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进行情境教学,将数学与生活相联系,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吸引力,也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进行“三视图”的讲解时,老师可以给出几种立体图形,并且让学生自主收集生活的立体图形,并且画出单独的一个立体图形的三视图。而在课堂中,老师可以利用多种立体进行组合,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三视图”的由来以及画法。同时,老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出三视图,并且让学生回答这些“三视图”是由哪些柱体组合而成的。在学习“三视图”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学生进行刺激教学,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能力,并且将数学与生活相联系,更好地理解数学内容。
  结语:
  要想提高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力度,需要加强对老师的技术辅导以及硬件设备建设。同时,发挥老师的主导地位,利用多媒体刺激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将数学与生活相联系,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黄伟.小学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10)
  [2]曹国庆.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1(50)
  [3]廖双兴.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成才之路.2011(17)
  [4]赵永林.让素质教育“落入”信息技术课堂[J].学周刊.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