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读写结合

【作者】 牛俊萍

【机构】 新疆哈密地区巴里坤县一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听说读写”能力的和谐发展渐渐成为了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读、写能力的训练尤为重要, “读”与“写”的结合,实际上是“举一”与“反三”的结合,是“学习”与“运用”的结合。如何让学生从“读”到“写”,做到读写的有效结合?下面我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一、阅读习作  做好笔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优秀作品给人很多的启发,光靠脑子记不行,还要培养学生动手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文章可以得到启发,受到教育,获得间接经验,而在真正理解的同时,对文章的写作技巧必然有所领会,可以作为写作的借鉴。”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一方面指导学生广泛阅读典范性作品及小学生优秀作文,一方面让学生摘抄好词佳句,完成阅读记录卡,补充学生词汇量,丰富语言积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审美力,提升应用语言文字的水平。我在每天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轮流为大家朗读自己摘抄的好词佳句。组织全班同学交流评赏。我在及时指点,给予鼓励,促进和巩固学生做读书笔记这一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二、 阅读课文  学会迁移
  读写训练的有机结合,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捕捉到更多信息,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拿《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课文来说。首先我们让学生对这一文章进行熟读,感知语言文字。通过读接触到文中的字、词、句、段。然后,对这篇文章的思想内容就会有所认识。作者写故乡的杨梅是为了抒发他眷恋家乡,对家乡一草一木深深热爱的感情。我让学生写家乡的草原,抒发对家乡的热爱。
  再如《落花生》一课,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作者许地山从落花生与苹果、石榴的特点进行对比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学习完这篇课文后,我引导学生谈谈从自己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然后选择一种熟悉的事物写写。这样练习,可以让学生把在阅读中学到的相关知识用到实际的写作之中去。
  这就是我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的读写结合的方法,这种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重视了语言文字训练,又让学生学到了一些写作的方法,并锻炼了习作能力。
  三、读写结合,共同发展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读与写必须有效衔接在一起。在读与写的有效衔接的教学中,如果强调写而忽视了读,写就会陷入盲目性,但如果强调读而忽视了写,读也会失去有效的检验机会,读者会眼高手低。因此,读写要紧密结合,掌握本领。这样才能既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又训练其习作能力,以达到共同提高,共同发展这一终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