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语文课堂实施问题式教学法实践探索
【作者】 胡佳国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胜利镇初级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问题式教学法在语文课堂有着广泛的实施空间,我们要以此为策略,着力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发展创新思维能力。本文从其意义和实施途径阐述了作者的实践积攒。
关键词:初中语文 问题式教学法 实施
问题是思维的发动机,是开启思维驰骋、想象放飞的原动力。针对现行很多学生象小和尚念经一样嘴过无痕的阅读问题,我们须想方设法引导他们形成质疑阅读习惯。南宋教育家朱熹在《读书法下》中告诉我们:“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而我们实施问题式教学法,就是这一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行为,是“教有疑”的具体设计与实施,也是启发式教学原则的延伸与拓展,旨在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我结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际谈谈问题式教学法的应用。
一、问题式教学法实施的意义
实施问题式教学法,其最大优势就在于引导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认识与深化。传统多年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课上直接授予学生的知识,学生可能很快就会忘记;但若通过“以问促思”授予的知识,让学生自己探究知识,则能加深印象,将知识内化,这便是问题教学法最重要价值之一。同时,问题教学法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探究能力。所谓“疑是思之始,学之端”,也就是说教师提出的种种问题是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重要推动力;而在这些问题的推动下,学生通常能够更多地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积极展开对答案的探究。此外,问题式教学法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传统教学模式,带动了学生思考,改变了传统的“满堂灌”与“填鸭式”教学模式,这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真正意义上对教学模式创新的一种践行。对学生而言,问题式教学法使其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在接触问题式教学法之前,学生可能极少主动进行自主学习,然而随着教师不断提问,不断地展开思考,学生为求解答自觉展开探究,这一过程不仅有利于缓减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心理,还能在潜移默化中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态度和敢问、会问的学习习惯。
二、问题式教学法实施的途径
问题式教学法是以问题生成和问题解决为主线的一种教学法,旨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虽然其实施途径在不同细化,但大体过程是相同的。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教学时,教师应重视创设诱思情境,通过问题为载体,让学生感受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诱导学生寻找问题并提出问题:即在教师创设情境中寻找问题,在课题上寻找问题,在知识的生长点上寻找问题,在课本结语处寻找问题,在新旧知识异同点上寻找问题,在知识应用上寻找问题,在解题策略多样性上寻找问题等。同时还要诱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诱导学生主动探索。创设具有生活气息、难易适度,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的开放性问题情境,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关键。通过观察汇报,营造学生想提出问题的心理倾向,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提供了认知的基础,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焕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营造氛围。
(二)自主探究,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并不等于分析解决问题,还必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研究信息、分析问题,为解决问题打下坚实基础。应做到:①创设自主探究的氛围。提供给学生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自由地活动,焕发主体意识,变传统的被动的接受式学习为积极、主动探究式学习。②创设一个实践活动环境。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手脑结合的能力,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学会新知。这个环节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材料和信息,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给学生以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从而构建起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主要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当学生汇报后,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提出一些数学问题,有时候教材里先提了问题,可以先引导一下后,再思考还能提什么问题。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可以讨论式提出,也可单独提出。最后进行问题筛选,根据学生年级的不同,学生知识水平的不同,对于提出的问题可以有不同的处理办法。
(三)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对第二环节所留下的问题任务进行多方式、多渠道的解决。作为释疑引导、点拨的教师,要参与到各个讨论小组中去,及时收集学生讨论焦点问题信息,适时引导调控。个人或小组针对问题进行自主探究,或讨论、或实验、或举例验证等方式,进而逐步得出结论。教师收集同学们存在的共性问题、疑难问题、核心问题、难点问题,组织学生汇报、讨论、交流。值得提出的是,方法再多,其中根本一条就是要引导学生阅读文本,语文问题还需要语文方式来解决,而继续研读文本,深入阅读是其重要方法。问题式教学法也不例外。
(四)实践应用、深化问题。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使学生不仅巩固对所学新知的理解与掌握,还把新知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使问题进一步升华,在完善认知结构中,达到求异创新。在这一环节中既安排一些基本题,让学生用已掌握的知识进行解答,以达到巩固应用的目的;也安排一些发展性习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学以致用,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结合学生知识,能力的差异,组织学生分层练习。
总之,问题式教学法在语文课堂有着广泛的实施空间,我们要以此为策略,着力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发展创新思维能力。这是我们实施问题式教学法的初衷,也是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江健,浅谈问题式教学法中问题的有效创设[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年。
[2]胡为平,问题式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马建华,对“问题式教学的层次性”的认识和实践[J].考试周刊,2010年。
关键词:初中语文 问题式教学法 实施
问题是思维的发动机,是开启思维驰骋、想象放飞的原动力。针对现行很多学生象小和尚念经一样嘴过无痕的阅读问题,我们须想方设法引导他们形成质疑阅读习惯。南宋教育家朱熹在《读书法下》中告诉我们:“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而我们实施问题式教学法,就是这一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行为,是“教有疑”的具体设计与实施,也是启发式教学原则的延伸与拓展,旨在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我结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际谈谈问题式教学法的应用。
一、问题式教学法实施的意义
实施问题式教学法,其最大优势就在于引导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认识与深化。传统多年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课上直接授予学生的知识,学生可能很快就会忘记;但若通过“以问促思”授予的知识,让学生自己探究知识,则能加深印象,将知识内化,这便是问题教学法最重要价值之一。同时,问题教学法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探究能力。所谓“疑是思之始,学之端”,也就是说教师提出的种种问题是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重要推动力;而在这些问题的推动下,学生通常能够更多地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积极展开对答案的探究。此外,问题式教学法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传统教学模式,带动了学生思考,改变了传统的“满堂灌”与“填鸭式”教学模式,这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真正意义上对教学模式创新的一种践行。对学生而言,问题式教学法使其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在接触问题式教学法之前,学生可能极少主动进行自主学习,然而随着教师不断提问,不断地展开思考,学生为求解答自觉展开探究,这一过程不仅有利于缓减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心理,还能在潜移默化中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态度和敢问、会问的学习习惯。
二、问题式教学法实施的途径
问题式教学法是以问题生成和问题解决为主线的一种教学法,旨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虽然其实施途径在不同细化,但大体过程是相同的。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教学时,教师应重视创设诱思情境,通过问题为载体,让学生感受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诱导学生寻找问题并提出问题:即在教师创设情境中寻找问题,在课题上寻找问题,在知识的生长点上寻找问题,在课本结语处寻找问题,在新旧知识异同点上寻找问题,在知识应用上寻找问题,在解题策略多样性上寻找问题等。同时还要诱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诱导学生主动探索。创设具有生活气息、难易适度,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的开放性问题情境,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关键。通过观察汇报,营造学生想提出问题的心理倾向,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提供了认知的基础,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焕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营造氛围。
(二)自主探究,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并不等于分析解决问题,还必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研究信息、分析问题,为解决问题打下坚实基础。应做到:①创设自主探究的氛围。提供给学生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自由地活动,焕发主体意识,变传统的被动的接受式学习为积极、主动探究式学习。②创设一个实践活动环境。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手脑结合的能力,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学会新知。这个环节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材料和信息,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给学生以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从而构建起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主要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当学生汇报后,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提出一些数学问题,有时候教材里先提了问题,可以先引导一下后,再思考还能提什么问题。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可以讨论式提出,也可单独提出。最后进行问题筛选,根据学生年级的不同,学生知识水平的不同,对于提出的问题可以有不同的处理办法。
(三)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对第二环节所留下的问题任务进行多方式、多渠道的解决。作为释疑引导、点拨的教师,要参与到各个讨论小组中去,及时收集学生讨论焦点问题信息,适时引导调控。个人或小组针对问题进行自主探究,或讨论、或实验、或举例验证等方式,进而逐步得出结论。教师收集同学们存在的共性问题、疑难问题、核心问题、难点问题,组织学生汇报、讨论、交流。值得提出的是,方法再多,其中根本一条就是要引导学生阅读文本,语文问题还需要语文方式来解决,而继续研读文本,深入阅读是其重要方法。问题式教学法也不例外。
(四)实践应用、深化问题。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使学生不仅巩固对所学新知的理解与掌握,还把新知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使问题进一步升华,在完善认知结构中,达到求异创新。在这一环节中既安排一些基本题,让学生用已掌握的知识进行解答,以达到巩固应用的目的;也安排一些发展性习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学以致用,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结合学生知识,能力的差异,组织学生分层练习。
总之,问题式教学法在语文课堂有着广泛的实施空间,我们要以此为策略,着力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发展创新思维能力。这是我们实施问题式教学法的初衷,也是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江健,浅谈问题式教学法中问题的有效创设[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年。
[2]胡为平,问题式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马建华,对“问题式教学的层次性”的认识和实践[J].考试周刊,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