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谈如何做好小学班主任工作
【作者】 吉米娜.吾斯满
【机构】 新疆库尔勒市英下乡中心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苏联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班主任的爱心是班主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素养与技能。爱是教育的灵魂,是班主任工作的基石。卢梭在《爱弥尔》中说:“教育必须从了解人心着手。只有了解人才能教育人,这是真理,是实践的总结”。只有充分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再辅以正确的教育方法才能让你的师爱得到学生的认可,但了解研究学生要从哪些方面入手?笔者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切入:
一、了解学生家庭环境
要了解学生,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了解他所处的家庭环境。每一个学生思想行为的产生、发展、形成都和家庭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学生的许多品质是在家庭的熏陶中形成的。因此,我们在决定对学生进行教育之前,必须了解学生的家庭,班主任 要做到了解班上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环境状况,生活状况,成员间的社会状况,并据不同的情况来制定、实施教育方案,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对生活状况不好的学生,教师要重点关心他们的生活状况,关注他们的具体困难所在,关心他们的所想所愿,并通过多方式、多渠道进行了解一旦情况有变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以从社会、学校、同学、伙伴等方面做工作,在经济上给予一定的帮助,解决他们的具体困难,让他们知道即使没有好的经济条件,他们也能够拥有自己的一片天,能够创造美好的未来。对于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要对他们作一定的限制,让其学会节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因家庭状况好而心生骄傲,并以此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对于父母在外打工的学生,更是老师们关心的重点,要了解其家庭成员的环境情况,对学生有重点、有计划、有的放矢地提供帮助,不让他们感到孤立无援。平时可以让这些家境不同的学生多多接触,互相学习对方身上的闪光点。通过了解学生家庭环境情况,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的根源。教师要多听听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以便寻求治本之策,解决问题的根本,使他们能感受到老师和同学真挚的情感。
二、了解学生性格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树叶。当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教育对象所具有的多样性就决定了教育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认识学生的外貌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然而要了解学生的内心却是一件非常复杂甚至可以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每一个人都是一件艺术品,需要你去不断地探索,不断地雕琢。学生更是其中最纯粹的一种,只有多方面了解学生才能做到因势利导,有的放矢。那么,如何了解学生的内心呢?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可见要了解他人很难,但作为教师不能因难而退,应该迎难而上,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因此,教师可以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来深入了解。
1.通过学生周围的人来了解。教师可以进行家访,通过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与日常生活,从而掌握学生性格上的优点与缺点,引导学生悦纳自己,扬长避短,不断进取。同时也可以通过原任教师、同学、邻居等来了解学生的性格,观察学生的表现,进一步认清学生的“庐山真面目”,以便对学生的突发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
2.通过找学生谈心来了解。如果一个教师不能很好的与学生沟通,很有可能会使师生之间的矛盾越演越烈。所以在课余时,最好可以找一个比较安静的地方,轻松地与学生聊天,这时老师要注意引导,可以以学生家庭、爱好、学习等为话题,让学生说出内心的声音。在学生面前尽量充当一个倾听者与解惑者,让学生多说、多表现、多流露,进而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
三、善于观察,及时了解学生在校时的情况
科学发展的历史证实,一切科学成就都离不开观察这个要素,观察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基础。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更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如果一个班主任不善于观察学生,没有敏锐的观察力,那么他就很难全面了解班级的学生,难以抓住学生中的思想苗头,做好防微杜渐的工作。俗话说“目有所见,心有所念,行有所动”。班主任只有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才能够及时捕捉各种信息,掌握班级各方面的情况,适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实现班级的管理目标。心理学家曾这样划分:当事情未萌时能科学预见者为一等观察力,当事情处于萌发状态时能预见发展趋势者为二等观察力,当事情成长起来后能认识者为三等观察力。班主任应该至少具备二等,争取一等。这就要求班主任处处做有心人,善于从学生的眼神、表情、姿态、行为、穿着、兴趣等外部表现中去透视其内心秘密和个性特征,从而及时发现那些稍纵即逝的现象,以及在复杂背景中被隐蔽的现象。从而达到及时了解学生在校情况,因材施教的目的。
四、做好家访工作,了解学生在校外情况
作为一个班主任,不但要关心学生的校内生活,也要关心他们的校外生活。要重视做家访工作,争取与家长密切联系,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家访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其形式是多样的。除个别交谈外,也可召开座谈会,以简单的道理向家长宣传党的教育方针,传授教育学心理学有关知识。使他们懂得如何以正确的方法去教育孩子,同时征求他们的意见,了解他们的要求。另外,班主任在争取家长配合时,不能单纯考虑到如何对自己的工作有利,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而是应该多从家长角度考虑问题。这样家长才愿意向班主任反映情况,接受班主任的建议。与家长接触时,态度要谦虚和气,亲切热情,多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到学生家里不要象客人一样,直接或间接地要家长招待,让家长感到班主任不是外人,愿意谈心里话,就能比较深入地交换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各方面的情况,为更好地教育学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总而言之,爱必须建立在了解的基础上,只有师生心灵的相通、融合,才能达到理想的境界;只有教师对学生有了一定的认知,才能更好地和谐相处;只有师生真正的互相信任、互相依赖,才能达到教育的最高境界。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引导者,认真观察,仔细分析,深入理解,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引导学生走向美好的未来,让学生成为祖国的栋梁,世界的强者。爱从了解开始,用爱铸造师生沟通的桥梁,用爱让学生绽放光芒,让学生不仅仅能获得知识,更能获得心灵上的洗涤 。
一、了解学生家庭环境
要了解学生,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了解他所处的家庭环境。每一个学生思想行为的产生、发展、形成都和家庭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学生的许多品质是在家庭的熏陶中形成的。因此,我们在决定对学生进行教育之前,必须了解学生的家庭,班主任 要做到了解班上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环境状况,生活状况,成员间的社会状况,并据不同的情况来制定、实施教育方案,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对生活状况不好的学生,教师要重点关心他们的生活状况,关注他们的具体困难所在,关心他们的所想所愿,并通过多方式、多渠道进行了解一旦情况有变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以从社会、学校、同学、伙伴等方面做工作,在经济上给予一定的帮助,解决他们的具体困难,让他们知道即使没有好的经济条件,他们也能够拥有自己的一片天,能够创造美好的未来。对于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要对他们作一定的限制,让其学会节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因家庭状况好而心生骄傲,并以此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对于父母在外打工的学生,更是老师们关心的重点,要了解其家庭成员的环境情况,对学生有重点、有计划、有的放矢地提供帮助,不让他们感到孤立无援。平时可以让这些家境不同的学生多多接触,互相学习对方身上的闪光点。通过了解学生家庭环境情况,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的根源。教师要多听听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以便寻求治本之策,解决问题的根本,使他们能感受到老师和同学真挚的情感。
二、了解学生性格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树叶。当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教育对象所具有的多样性就决定了教育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认识学生的外貌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然而要了解学生的内心却是一件非常复杂甚至可以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每一个人都是一件艺术品,需要你去不断地探索,不断地雕琢。学生更是其中最纯粹的一种,只有多方面了解学生才能做到因势利导,有的放矢。那么,如何了解学生的内心呢?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可见要了解他人很难,但作为教师不能因难而退,应该迎难而上,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因此,教师可以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来深入了解。
1.通过学生周围的人来了解。教师可以进行家访,通过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与日常生活,从而掌握学生性格上的优点与缺点,引导学生悦纳自己,扬长避短,不断进取。同时也可以通过原任教师、同学、邻居等来了解学生的性格,观察学生的表现,进一步认清学生的“庐山真面目”,以便对学生的突发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
2.通过找学生谈心来了解。如果一个教师不能很好的与学生沟通,很有可能会使师生之间的矛盾越演越烈。所以在课余时,最好可以找一个比较安静的地方,轻松地与学生聊天,这时老师要注意引导,可以以学生家庭、爱好、学习等为话题,让学生说出内心的声音。在学生面前尽量充当一个倾听者与解惑者,让学生多说、多表现、多流露,进而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
三、善于观察,及时了解学生在校时的情况
科学发展的历史证实,一切科学成就都离不开观察这个要素,观察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基础。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更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如果一个班主任不善于观察学生,没有敏锐的观察力,那么他就很难全面了解班级的学生,难以抓住学生中的思想苗头,做好防微杜渐的工作。俗话说“目有所见,心有所念,行有所动”。班主任只有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才能够及时捕捉各种信息,掌握班级各方面的情况,适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实现班级的管理目标。心理学家曾这样划分:当事情未萌时能科学预见者为一等观察力,当事情处于萌发状态时能预见发展趋势者为二等观察力,当事情成长起来后能认识者为三等观察力。班主任应该至少具备二等,争取一等。这就要求班主任处处做有心人,善于从学生的眼神、表情、姿态、行为、穿着、兴趣等外部表现中去透视其内心秘密和个性特征,从而及时发现那些稍纵即逝的现象,以及在复杂背景中被隐蔽的现象。从而达到及时了解学生在校情况,因材施教的目的。
四、做好家访工作,了解学生在校外情况
作为一个班主任,不但要关心学生的校内生活,也要关心他们的校外生活。要重视做家访工作,争取与家长密切联系,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家访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其形式是多样的。除个别交谈外,也可召开座谈会,以简单的道理向家长宣传党的教育方针,传授教育学心理学有关知识。使他们懂得如何以正确的方法去教育孩子,同时征求他们的意见,了解他们的要求。另外,班主任在争取家长配合时,不能单纯考虑到如何对自己的工作有利,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而是应该多从家长角度考虑问题。这样家长才愿意向班主任反映情况,接受班主任的建议。与家长接触时,态度要谦虚和气,亲切热情,多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到学生家里不要象客人一样,直接或间接地要家长招待,让家长感到班主任不是外人,愿意谈心里话,就能比较深入地交换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各方面的情况,为更好地教育学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总而言之,爱必须建立在了解的基础上,只有师生心灵的相通、融合,才能达到理想的境界;只有教师对学生有了一定的认知,才能更好地和谐相处;只有师生真正的互相信任、互相依赖,才能达到教育的最高境界。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引导者,认真观察,仔细分析,深入理解,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引导学生走向美好的未来,让学生成为祖国的栋梁,世界的强者。爱从了解开始,用爱铸造师生沟通的桥梁,用爱让学生绽放光芒,让学生不仅仅能获得知识,更能获得心灵上的洗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