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合中的运用”反思

【作者】 杨 静

【机构】 贵州省道真县阳溪镇阳坝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信息时代背景下的教师,需紧跟时代步伐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这是每一位一线教师的重要职责。随着课改实验的继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意识到——计算机辅助教学在“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合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我将结合平日的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以及对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方面做出的探索,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和反思。
  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的整合,意味着信息技术将作为主要的媒介和工具融入到教与学的各个环节,包括课程建设、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过程和绩效评价等。要达到“课程整合”的目标,要求教师不仅要深刻了解教育的本质,了解本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了解教学中的重难点所在,了解传统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而且要充分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
  计算机辅助教学(Copm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是利用计算机作为主要的教学媒体来进行教学活动。具体来说就是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依托,辅以投影仪、大屏幕、音响等输出设备辅助教师进行教学。这样的课堂不仅能呈现文字、数字、图片等平面的教学信息,还能输出动画、视频、图像和声音之类的多维立体信息;同时学生以计算机为信息媒体,通过一定的输入、输出设备,在人机“对话”的过程中探索学习。由于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网络通讯等手段,除了能表现传统教学无法实现的一些生动的效果,使讲解更直观、清晰,更具吸引力外,还可以增加课容量,提高课堂密度。
  然而在实际教学实践中,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实际使用和反映的效果上却不尽如意。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两方面
  一、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准备过程中,需要老师自己开发、制作课件。或因教师手中没有合适的软件,或受到教师的计算机应用水平的限制,抑或教师还不明白该如何利用计算机来开展教学活动。使得课件的开发需要花费相当大的时间和精力,一些教师用几十小时甚至一个月的时间准备一节多媒体公开课,造成了长期以来计算机辅助教学仅仅是“一堂课”的精美展示,大多以“观摩课”的方式成为教育教学中的一个点缀,而难于推广于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计算机没有被当作帮助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工具,计算机辅助教学并没有真正与学科教学“整合”在一起。
  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的误区:单纯为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名称而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形式,片面追求直观和生动,忽视了作为主体存在的学生的主动性,由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少,大部分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难发挥;认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了课件就是实现了计算机辅助教学,期望用课件的直观形象展示替代学生的独立思维与操作;片面追求花俏的技术含量,众多的按钮、繁杂的背景图画和声音,使得教师操作起来手忙脚乱,把原本的“课件辅助教师”变成了“教师辅助课件”,学生的注意力也被无关信息所分散,不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
  回顾利用多媒体给学生讲课的过程,我经历了“使用课件,无所不能”,认为课件完全可以代替老师讲解掌控课堂;——“利用不好,效果甚微”如学生与计算机交互方面差,教学效果不好;——“结合实际,合理配置”,找到问题的根源,有选择性地使用计算机开展教学三个阶段。现在觉得,要想让计算机辅助教学真正高效实用,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
  一、我们在从网络上选择或者自己制作课件时严格把关,操作时可参照著名评估组织MicoSIFT对CAI课件的评价标准进行甄选:
  1.课件内容:内容精确;有教育价值。
  2.教学质量:目标确定良好;内容清晰。逻辑合理;对学生来说难度适当;多媒体运用适当;课件能有效地激励学生的创造力;对学生的回答反馈有效;教学符合学生过去的经验;学习在一定范围内有普遍性。
  3.技术质量:补充材料有效且便于理解;便于师生操作;课件能充分发挥计算机效能;课件使用可靠。
  二、学科教师作为实现计算机呈现与学生联系的实际操作者,要在以下方面迅速成长起来。而计算机辅助教学对学科教师的要求:
  1. 学科教师应该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并能够随时使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和学习资源,用于课堂教学,从而把握计算机辅助教学发展的方向,体现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扎实的师资培训,具体培训工作包括:计算机意识、知识、技能与态度--教师操作计算机的问题,使教师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真正把计算机当作自己备课、授课、组织学生活动的工具;学科教育理论与学科最新发展--加强教师的学科修养,并且帮助教师更进一步地把握学科教育的目的和本质;教育技术和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解决如何用现代教育手段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的理论问题。
  2. 由于学科教师最清楚本学科的重点、难点,所以应该积极参与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制作;
  3.学科教师要多提供让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机会,使学生觉得学到的是自己迫切知道的知识,是自己学到的,而不是教师“灌输”的。促使学习活动更加积极,记忆也更加深刻。同时,还可以缩短反馈的周期,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补救。
  最后希望经过我们共同的探索和努力,在我们的日常教学活动中能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恰当地融合到课程中——就象在教学中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自然、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