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一次数学作业引发的思考

【作者】 支开江

【机构】 贵州省普定县鸡场坡乡鸡场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文章通过自己随意的安排作业而产生的一些问题,指出了大多教师在作业布置方面的随意性,不仅不能提高教学,反倒打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值得深思。
  关键词:课堂教学,数学作业,思考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作业既是教师了解学生的一种方式,也是训练学生思维和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方式。作为一个农村中学的数学教师,几乎每一堂课都会安排作业,周而又复始,重复着昨天的故事,对作业的随意安排也时有发生。作为一个从教多年的老教师,早已对教材滚瓜烂熟,很多时候会觉得教材上的习题不够全面,不够深度,更担心的是学生早已备好了答案,布置的作业达不到检验的作用,因此会在其它资料或者借助网络收集一些题目,以作补充。前不久刚上完“二次根式”时,感觉对学生对本章知识的掌握没有一个底,因此就用一张白纸抄了一些题目放到班班通的展台上,让学生照着抄下去做,当天晚上正好是这个班的晚自习,一进教室就有学生拿题目上来问我,并马上围上来一圈人,所问题目几近相同,只要是这几个题:
 







  我认真阅读了这几个题,在发现这几个题都比较难,不适宜安排作业,并且第2、4题我当时还做不出来,第1、8题我也是费了好大劲才算出来,加上对学生讲解,花了十几分钟,对于一个老师来说这点时间已经够多了。另外的两题在安排学生先自己思考时,借助手机解题软件的思维(软件上也没收到这个题)解出来了,在解题过程中我知道这几个题都不适合一般学生,在讲解时大多学生也是听得云里雾里,不知其所然。这次作业中这几个题最多出现一个就够了。我心里明白这次作业安排有点失败(8个小题出现4个难题),并不是因为老师做不来,而是难题过多,容易打击学生做作业的兴趣。当初在抄作业时我根本就没有先去仔细看看这些题,也没有考虑过难易程度,是不是很适合的这群学生,只知道是这一章的内容没错。于是我陷入反思中,并要求自己今后一定要改掉这种随意性;同时要求今后布置作业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布置作业前要考虑题目的难易程度及其对知识点的覆盖情况,尽量避免知识点的重复性。可能你会认为应该按照分类设置作业,将学生分成A、B、C.....几等,这无疑是一种好方法,但很不现实,无论在作业的安排或批改上都很费劲,加上老师的工作量本身就大,每班的学生又多(60人以上),所以还是统一安排比较恰当。但在安排时就需要老师[2]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学生作业应分为两类:一类是基础题,一类是达标题。其中基础题量要大一些,其目的就是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在布置一章复习题时,可根据作业量适当设置1至2个创新探究题(如上面出现的4个题)。下面是《二次根式》一章设置的问题:
  









  这几个题既考察了二次根式的意义,也考察了学生的运算能力,从简单到复杂都有,第4题又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培优题)。
  第二,作业中的问题要能体现学生思维的开发,问题中能设置适当的“陷阱”,但一定要强调基础性。“陷阱”就是有意识的让学生做错,使其印象深刻。[3]通过矫正错题,预防“旧病复发”。老师可让学生把出错的题按正确答案改正后,完整地做在做在错题本上,同时将出错地方做出标志,分析原因等,还可收集全体学生具有共性的出错典型题目,平时安排作业时可适当安排这些易错题。[4]传统作业的完成形式会使学生养成通过简单模仿或者生搬硬套定义、定理和公示解决问题的习惯,教师又不善于在作业中创设猜想论证的情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就形成一种不求甚解、浅尝辄止的学习作风。因此作业的安排应有利于对学生大脑的开发,数学本身是一门逻辑性和思维性比较强的学科,数学好的学生,反应一般比较灵敏,推理能力也较强。
  第三,作业布置应生活化、有趣化。数学教学本身就有点枯燥、乏味,就导致有的学生怕学、厌学。如果老师在作业上能给学生换个口味,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会有很大帮助。并且,数学本身源于生活,数学问题就是生活问题。因此在设置作业时应尽量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觉得这些问题都好像与自己有关,都在自己生活中发生,这样就会产生一种想要解答——我要解答的欲望。如在上完“勾股定理及其应用”一节内容时,我们可以布置以下几个作业:
  1.如图,从电杆离地面5米处向地面拉一条7米长的钢缆,求地面钢缆固定点A到电杆底部B的距离.(结果可以保留根号)
  



  2.一木杆在离地面3m处折断,木杆顶端落在离木杆底端4m处,木杆折断前有多高?
  




  3. 有一个水池,水面是一个边长为10尺的正方形.在水池正中央有一根新生的芦苇,它高出水面1尺.如果把这根芦苇垂直拉向岸边,它的顶端恰好到达岸边的水面.请问这个水池的深度和这根芦苇的长度各为多少?



  第1、2题中从图片就可以看出题目非常生活化,第3题学生一读题就有要把问题解决的欲望,不仅可以让勾股定理的方法用于生活,而且可学习另一个长度单位:尺,并且题目中问题的设置非常巧妙,要解决这个题目不简单,也不难。我认为这个题时考察这一节知识最经典的一个题。
  总之,数学教学中学生作业布置也同教学方法一样,需要数学教师不断的探索,以求真正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数学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桔子味的博客.浅谈数学作业的作用[J].网络,2011.
  [2]李可荣.如何巧妙设置初中数学作业[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09年第51期.
  [3]卜朝辉.作业中读懂学生、错误中领略成功[J].教育科学与艺术,2014年第10期.
  [4][5]高春雪.数教专业数学作业存在的问题及改革与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1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