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试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与现实的结合

【作者】 李玉林

【机构】 新疆巴州蒙古族高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做好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与现实的结合,就要明确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与现实的结合的意义,在实施方法上,做到教学语言生活化,教学方式生活化。
  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学;现实生活;实施
  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因为教育观念、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的偏差与局限而严重脱离了学生生活,填鸭式教学、满堂灌、照本宣科等现象屡见不鲜,使本来鲜活的历史变得呆板,学生也只能望“史”兴叹。构建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使高中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融合,是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历史教学发展的基本方向之一,也是时代的要求。对此,笔者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
  1.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结合的意义
  1.1有利于体现历史学科的价值
  高中历史教学应体现和反映人文教育思想,也就是说高中历史教学应该给学生更多人文精神的熏陶和价值理性的启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历史学科的价值,引起学生的共鸣。
  然而由于长时期与人文教育、素质教育相背离,高中历史教学一直处于尴尬的境地。学生喜欢历史却不喜欢历史课,历史课堂枯燥乏味,历史学科地位低下。这固然有很多主、客观的因素,但问题的根源主要是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仅局限于对“历史性”知识的传授,远离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脱离人文教育的精神。笔者认为只有把高中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融合才能给历史注入新鲜的血液,让历史“鲜活”起来,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引导学生把认识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转化为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才能让学生站在现实的角度去反思历史,总结经验教训,“以史为鉴”。历史课堂教学也只有扎根于学生的生活境地,联系实际生活,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理解自身与世界的关系,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获得生命价值的整体提升。可见,历史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融合符合新课改所倡导的“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理念,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新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人文素养,是推动当前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有效方法之一。
  1.2有利于树立新的教育观念
  21世纪的教育核心是“以人为本”,进行“生命化”和“未来化”的教育,是全身心地以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历史学科更是如此,实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生活化有利于树立符合学生发展的教育观。
  教育的一切活动归根结底是为了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教学观,应该是关注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不只是记住历史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背出现成的结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探究、分析、综合等能力;教会学生步入社会生活的实际本领,为学生的未来生活打下坚实基础。《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规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时,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加深对历史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也是在强调要建立起注重学生生命发展的教学价值观,因为教学应是一种以人的生命发展为依据的教学,它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蕴含着高度的生命价值与意义,是对生命的一种终极关怀。高中历史教师有了这样的教学理念,教学中就会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积累,把历史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和生命发展联系起来,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
  2.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结合的实施策略
  2.1教学语言生活化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的形式和思维的载体,是课堂教学内容的表达方式,语言是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是高中历史教师使用最广泛、最基本的信息载体。课堂语言不仅有口头表达语言、文字语言,还有肢体语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管是知识的传递还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都必须依靠语言为媒介。历史教师的语言表达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情感的抒发,可以这么说教师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让教学语言为高中历史课堂生活化教学服务,关键看我们能否恰当地把生活中通俗易懂的语言提炼出来。
  2.2教学方式生活化
  教学方式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所采取的基本行为和教学活动整体结构上表现出来的特征,它既包括外显的行为,也包括相关的思维方式和态度。高中历史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满堂灌”和机械训练式,这种课堂教学方式所带来的后果是学生丧失了独立思考,成了温顺的、被动的知识容器,而课堂依然是教师“独霸天下”。高中历史教学中,我们要改变课程实施中教师“满堂灌”,实现教学方式的多元化、生活化,吸引学生,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
  2.2.1以社会热点为媒介进行历史教学
  只有注重与国际国内的社会热点相结合,才能使历史教学贴近生活、贴近现实,充满活力。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求知欲特别强,他们所关注的范围比较广,大到国际国内的时事,小到校园的小事,但是,校园中的学生接触面较小,能够了解的东西往往一知半解,这一点,正好为我们历史教学与现实的结合提供了发挥用武之地的空间,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我们要结合一些时政热点讲述,做好历史课堂教学与现实的结合。
  2.2.2合理运用乡土历史资源进行历史教学
  与其他学科相比,高中历史课程资源具有丰富性、生动性和现实性的特点。与历史相关的课程资源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它们往往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并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合理运用乡土历史资源进行历史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无穷魅力。
  高中历史教学中,只有走出单一、走出封闭、走出机械,强化历史课堂教学与现实的结合,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回顾知识、记忆信息、提高智能。也只有当历史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融合的时候,高中历史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洪越.历史教育应落脚于“思想”与“现在”.历史教学参考,2007(12).
  [2]刘军.高中生历史课程认知状况调查问卷分析.历史教学,2009(12).
  [3]靳玉乐.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创新.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