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现状及必要性

【作者】 黄桂春

【机构】 贵州省威宁县民族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语文教学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是丰富而且宝贵的,随着新课程的实施,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力度也在不断提高,但由于种种原因,高中语文教学中还是存在一些背离人文教育的弊端。由此看来,切实在新课程背景下实行高中语文的人文教育是十分有迫切,它不仅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也是国家教育方针和新课改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对现代教育提出的要求。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人文教育现状;必要性
  在我国现在的社会环境下,高考制度成为一种公认的相对公平的选拔人才手段,随着语文科目分值的增大,应试教育之风愈演愈烈,从而使高中语文教学渐渐走入误区,离人文教育的初衷越来越远。高中语文课堂上人文精神的缺失己经让这门学科逐渐淡去了泛着温馨光芒的人文关怀,教学中越来越缺乏人文底蕴,越来越注重学生应考能力地发展,在教师教育理念、语文课程安排、语文教学实施、语文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高中语文教学逐步陷入了人文性缺失的困境。
  在应试教育的现实操纵下,为了迎合考试需求,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有些高中的语文课堂便还是遵循以前的老路,偏重知识技能的训练,重视训练学生的记忆、理解、概括等能力,忽视了对学生的兴趣培养、情感体验、意志历练,轻视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削弱了语文学科的人文属性,从而使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更为突出,使语文学习论为一种应试的手段。目前,在高中课程的设置上,语文学科作为主要科目课时并不少,但绝大多数的学校都将语文课程安排为课文学习和作文训练两大部分,语文课的主要内容为语言赏析、文法会通、修辞运用、写作应用等,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很多语文教师并没有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长期以来,在语文教学中都流传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却变成教师唱主角的“指令性课堂”,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语文课程的学习目标设置上,经常只重视知识和能力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在语文科目的学习方法上,多以接受性学习为基本手段,忽视学生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在语文学习内容的设定上,主要以语文知识为主要学习内容,忽视了课外的延伸拓展和与其他科目的内在逻辑联系。所以,现在我们更应切实注重学生在语文课程学习中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思考、探讨、挖掘自己的人生感悟,把语文学科建设成一门具有放性和创造性的人文学科。
  人们在过分注重成绩与功利的同时,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对人文教育的关注,髙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缺失,显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就
  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传授人文知识、培养人文精神,是一种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的教育,人文教育让学生通过学习优秀历史文化知识来感悟自己的人生状态,从而自觉提高自身素质,净化自己的灵魂,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本文将从下几个方面对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必要性进行论证。
  1.语文教学现状呼唤人文教育回归
  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现状说明了在语文教学中重建人文精神势在必行,我国的语文课程传承着民族优秀文化,具有深厚的的历史文化意义。自古以来,充满人文精神的灿烂文化是我们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高中语文课程一定要建立在全人类智慧结晶的基础上,大力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中以修身养性和审美情趣为主要内容的人文精神,又要引进现代世界先进的人文精神精华,如平等、自由、博爱、和谐等等。在高中语文课程中进行人文教育,既是时代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把民族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历史使命,更是与世界发展同步的必由之路。
  人文精神是人类文明博大精深的重要体现,是人类发展社会实践的重要产物,是先哲们智慧和心血凝聚的经典,是值得我们去继承和发扬的精神营养。在现代教育领域里,利用高中语文教育进行人文精神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有取之不完、用之不尽的资源,因为高中语文课程是教会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基础课程,它指导学生在阅读大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感悟和体验语言的魅力,然后用之与人交流,创作出新的文字作品。在这个过程里一直都有人文精神贯穿其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含英阻华,虚心涵泳,体味文学作品浓厚的诗意美,感悟语言文字带给我们的独特享受。高中语文教学的健康发展需要我们把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实实在在地放在同等高度,让高中语文教学传递着人文情怀,闪耀着睿智之光。
  2.国家教育注重人文精神培养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就是把学生从应试教育的牢笼中解脱出来,让他们自由、全面地发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有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质,丰富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鲜明的性格特征。所以,关注人文教育,也就是注重素质教育,重视素质教育,就必须把人文教育放在首位。人文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人文教育是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最好的体现。
  3.实施课程改革关注人文精神教育
  高中语文课程改革越来越重视对人文教育地加强,语文课程体系的建设、教材地编写、课堂地实施、课程评价也都更加突出人文意蕴。语文课程改革不断注入人文精神作为发展动力,越来越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全力体现了语文课程基础性、工具性、人文性的特点。新的课程改革指明了高中语文的发展之路,让其回到本真位置,那就是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达到人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完善。
  结语
  高中语文课程中渗透人文精神,是国家教育方向所指,课程改革大势所趋,也是髙中语文教育现状焕然一新的必由之路,更是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终南捷径。借助高中语文教学,教会学生吸收人类先进文化,提升自身审美情趣和文化品味,启迪学生的思想态度,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注重高中语文教学人文精神的培养,不但将会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在语文课程的改革中也会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
  参考文献:
  【1】朱绍禹.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
  【2】愧文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