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创新方法

【作者】 李良珍

【机构】 贵州省福泉市凤山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文言文是汉语言文学的源头,是我们中华民族语言的根基。文言文教学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占据相当分量。那么,如何高质量地落实文言文教学的目标,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是摆在每个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本人是从个人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通过对多年来的教学历程进行反思,表达一些对文言文教学的初步想法。
  一、初教之时
  针对大部分学生在家自主学习的时间少,学习自觉性差,又没有什么文言基础。面对这样的学情,于是我就有了如下的教学之路上课了,先让学生读,将其中的生字、生词障碍扫除,然后逐词逐句的翻译,对号入座,让学生一字不漏的记下,就这样,从开头第一段一直串讲到结尾最后一段,这之后带领学生整体分析理解一下课文,学生的笔记记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讲完了,学生再利用早读把文章背下来,就这样逐词逐句,先词后句再篇章全拿下来,一篇文言文就教完了。当时觉得似乎很完美,可是教完之后,就是感觉一个字:“累”。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累,考试的效果还不太好。这样看来,文言文教学真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
  二、反思之路
  该怎么办?仔细反思,发现自己走入了一个误区,那就是以讲代读,备课以考试为中心,忽略了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只一心想着自己怎样讲,才能让学生把知识掌握;怎样分析,才能让学生把文章吃透,所以教学都是由自己包办,根本没给学生太多的的时间去阅读品味文章,不能引导他们怎样去学,不让他们自己主动去学。因为总是担心学生没有听懂,影响考试成绩,于是就反复地讲解,抓字词句的翻译。把考试的知识点讲的很透彻。实际上,由于讲得越多,学生听得越枯燥乏味。导致学生笔记记得很多,思想却领悟得很少。
  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武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基于以上这些认识,我先是明确了文言文教学的总体目标:会读、会译、会赏、会背、会做,然后依据课文特点确定“译”“赏”的具体目标,再根据教学课时确定每课时的具体目标。每篇文言文一般是用两到三个课时完成。在教学方面,将自主、合作、探究等环节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课前自主预习,二是课内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有了这样一些反思之后,便有信心落实到具体实践当中,将文言文教学搞好。
  三、具体实践
  下面便以《唐雎不辱使命》的教学过程为例,阐述我现在的文言文教学表现:
  第一,课前预习的任务:朗读课文至少三遍。查字典,扫清语音、句读障碍,在文中将生字标记,并将拼音注于其上;了解与课文相关的文学知识:《战国策>是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战国策》当初有《国策》、《国事》、《事语》、《短长》、《长书》、《修书》等名称和本子,西汉末年刘向编订为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内容多记谋臣策士的活动,写了他们雄辩的言辞和机智的运筹。文笔挥洒自如,描写人物活动绘声绘色,栩栩如生,富有文学意味。
  第二,教学步骤:首宪是导入新课,明确目标:会读,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读顺课文;会译,积累文言实词、虚词,重点掌握“辱、易、广、谢、谕、加惠”的词义和“然、以”的用法,通译课文;会品。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权、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会背;会做。
  第三,教学环节的开展:
  1、解决目标一:会读。听读。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欣赏。学生注意听,听出感情、节奏。整体把握文章。练读。将课文朗读音频设置为反复播放,学生自己反复练读。试读。小组中合作,听、读课文各一遍。互相评议、归纳总结。赛读。每小组推选或随机点一名代表,比赛看谁读得好。多表扬、肯定读得好的地方,如声音洪亮,节奏把握较准、富有感情等。
  2、解决目标二:会译。自主译读。会读之后,要继续让学生操作:结合文下注释翻译课文。以句子为单位,边默读边译,如果遇到无法理解的词句,把它标记出来,再自己查找工具书,将相关要点写到书本上,仍不能解决的,做好标记拿到小组合作上去。合作译读。小组中的各个成员都把自主译读时的疑难之处拿出朗读、交流、解决。仍不能解决的,做好标记拿到集体探究上去,集体探究。经过小组合作译读之后,存在的疑难己不多了,再把这些问题收集整理提出来,教师引导学生集体讨论,共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有一些就由教师直接释疑。
  3、解决目标三:会赏。出示问题,自主完成,疑难之处合作探究。课堂展示,品读文章:学生针对问题,自由回答。形成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补充追问,讲解释疑。然后进行归纳总结。体验反思,总结固学:学生自由发言,畅谈学习课文的感受。拓展提升:唐雎、专诸、聂政、要离都是英勇无畏、大义凛然的英雄,请你再列举两位这样的英雄,并谈谈他们的精神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4、解决目标四:会背。经过上面兰个流程,学生已经整体感知、理解课文了。教师再对学生进行背诵指导,然后让学生自己自由去读去背,往往可以事半而功倍,很快就会背了。只是老师最后一定要以不同的方式落实背诵的情况。这一教学环节是学生最终形成积累的关键。只有背多了,积累多了,学生才能从大量的文言材料中慢慢地感受语言,形成语感,继承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作为语文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文学素养,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不放弃每一个学生,有这样一句诗:“为有春风巧得力,枯木也能成绿荫。”相信只要方法得当,我们就能搞好初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