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论农村初中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

【作者】 兰 章

【机构】 贵州省瓮安县鱼河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留守儿童”是我国经济发展特定背景下形成的特殊群体,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由于家庭教育与爱的缺失,留守儿童在学习动机、同伴关系、情绪及自信等方面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本人通过对初级中学“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留守儿童”有效的教育政策。
  关键词:留守儿童  心理问题教育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脚步的加快,大量的农村劳力涌入到城市,而他们的子女们大多被留在家乡,成为“留守儿童”。出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在安全、教育、情感、心理等方而的一系列问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笔者在邻近的几所农村初级中学进行了问卷调查,获得了273名“留守儿童”的相关资料,经过对资料的深入分析,发现部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
  一、初中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
  1、学习动机低,学习成绩差
  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中有53%的学生都对自己的将来缺乏明确的目的,学习根本刻苦,很不重视学习,在学校就是为混日子,许多学生都有今后像父母一样出去打工的愿望。他们在校就表现出厌学,无动力支撑学习。他们对学习缺乏热情,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他们要么是为父母学,要么是为了走出家乡,这影响到学习的后劲和成绩。出于缺乏父母的监督,留守儿童学习习惯较差,自制力弱,在学习困难时,不能承受过大的压力,造成学习兴趣的失去,有的甚至产生学校恐惧症、厌学等问题。因此,农村初中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一般都不容乐观,这些学生中学习成绩好的只占6%,较好的占19.4%,一般、较差的占51.3%,差的占23.3%。
  2、情绪问题突出,逆反心理较强
  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是隔代抚养或者托付在亲戚家,不能同长辈进行有效沟通,在情感上缺乏关爱,容易产生情绪问题。有的“留守儿童”性格内向孤僻、敏感多疑、不合群,他们不愿与别人交往,生活在狭小的自我空间里,对外界的一切都漠不关心,对他人和集体的情感冷漠;有的则脾气暴躁、冲动易怒、不听任何教导,或者过分淘气;有的留守儿童有较强的孤独感、委屈感、自卑感以及忧虑情绪;有的儿童则有焦虑心理,抑郁症状。“留守儿童”因为情感长期得不到满足,再加土初中阶段又是儿童身心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青春期的内心冲突与情感的压抑,也使得部分“留守儿童”产生比较强的逆反心理。
  3、同伴关系不良,人际关系敏感
   “留守儿童”在学习、情绪上存在心理问题直接影响到其人际关系的发展。根据对“留守儿童”是否愿意和同学一起参加集体活动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统计显示:19.4%的“留守儿童”认为对活动不感兴趣,不愿跟同学一起参加,显得很不合群,人际关系十分敏感,孤
僻自闭;41.2%的表示别人叫我去才去,显得内向,不积极;也有39.4%的表示非常愿意参加。有些“留守儿童”因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管理很不到位,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再加上缺乏与同学及老师有效沟通的技巧,导致部分“留守儿童”常常出现打架斗殴事件。个别“留守儿童”缺乏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与社会上那些不三不四的“小混混”混在一起,从而染上很多不良习气。
  二、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教育对策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作为学校,更应该担负起这个重要责任,尽量使每个留守儿童都能达到学业发展正常、情绪健康、人际关系适应的心理健康标准。
  1、建立完备的留守儿童心理档案
  心理档案主要包括以下方而的内容:留守儿童个人的爱好特长;身体状况;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气氛,家长的教育方式与态度,与父母和监护人的关系;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性格类型及特征,气质类型及特征,
个性心理有哪些特征,个性心理中有哪些良好或不良的品质等。这样才能随时了解儿童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
  2、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建立起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阵地
  心理健康活动课应该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通过游戏、情景创设、角色扮演、讨论等方式帮助留守儿童从而提高心理素质。侧重点主要包括: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情绪的合理调控等。要着力培养“留守儿童”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及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儿童特殊的信息渠道和参照框架,也是儿童得到情感支持的来源之一,可以满足儿童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要对“留守儿童”进行适当的情绪调节,从不同的角度帮助“留守儿童”抑制或削弱其不良的情绪问题,维持和增加良好的情绪,使其正确而对现实,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帮助他们重建自信心,克服自卑、疑虑等不良心理。
  3、提高任课教师对“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认识
  要充分尊重和严格要求学生,公平对待他们,对他们施以爱心,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这些“留守儿童”从心灵上说就已失去某种平衡,他们很可能对失去的平衡在学习生活中充分的压抑或尽可能的发泄。因此,教师绝不能以疏远、淡漠、鄙视,甚至是漫小经
心、肤浅的态度去对待他们,而应该对他们予以深刻的理解和真诚的关怀,让他们的个性到充分的尊重,从而赢得学生的充分信赖。在充分尊重的同时也必须严格要求,让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
健康的心理。
  4、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鼓励“留守儿童”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教师不仅要在学习上关心他们,还要关心他们的课余生活。让他们多参加活动,如利用班会活动,通过各种集体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培养他们的爱好,让他们在活动中认识自己,表现自我,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忘却远离父母的孤单,逐步形成活泼开朗
的性格。
  总之,现阶段“留守儿童”山现的心理问题,在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下,形成爱和教育的合力,一定能解决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让所有的留守儿童都得到身心健康的发展。享受平等的受教育待遇。
        课题编号:2015b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