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初中德育教育教学方法探析
【作者】 赵 兴
【机构】 四川省南部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德育是初中阶段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初步形成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德育将会对于学生未来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不仅要重视德育,而且要注重德育的生活化,要让学生从生活化的角度来学习德育,在生活之中能够以德为本,匡正己身。
关键词:初中德育;教学;策略
初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初步形成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德育非常关键。而以往的初中德育实践性不足,很多教师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仅仅是照本宣科,这样学生获得的是书本本身的德育知识,而并没有真正地触动学生的内心,让学生发自内心地获得德育方面的成长。然而对于德育并不能够单纯地将其作为一门学科来看待,而是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成为学生生活道德标准的内在行为准则,因此德育要注重生活化,要通过德育来塑造学生良好的内在品质和行为标准。
初中教育对学生的一生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初中生正处在个人性格的养成期,对外界的认知不完全,受外界的影响比较大,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学生需要有人加以引导教育,这样才能形成完整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初中时受到的教育会让学生形成一辈子都难以改变的世界观,对外界事物形成自己的判断能力,所以初中德育教育对帮助初中生树立完整人格、形成正确思维方式有不可否认的重要意义。但是现在的很多初中生出现心理承受能力弱,对家长和老师有很强的依赖性,甚至出现沉迷于网络游戏、经常打架等不良现象。总的来说,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与德育教育不健全有很大关系。所以,为了学生未来发展考虑,初中教育一定要重视起德育教育,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人才,下面笔者谈谈初中德育的问题及改革措施。
一、以生活为基准,逐步渗透德育
在初中阶段的德育中,生活对于学生的道德影响非常关键,生活之中的很多现象都是开展德育良好的素材,并且生活之中的德育素材更加的真实,也更加具有教育实践意义。在这方面教师可以根据近期之内发生的民生新闻,筛选出一些符合教材内容的新闻事件来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评价。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学到的德育知识将会更加得真实和生动,结合生活实例而学到的德育知识也会更加触动学生的内心,让学生具备更加优异的德育品质。
二、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感悟德育
德育的最终目标并不是要求学生将课内的知识记忆和理解,也不局限于让学生能够灵活的应用,而更关键的是要求学生能够将这些知识内容转化为内心的道德标准,作为自己一生的行为准则。但是在达到这一目标之前教师要做好学生德育知识的外化过程,要组织学生去参与实际的社会实践,让学生在不断的社会实践之中感悟德育的真谛,并且在每一次的社会实践参与之中逐步完善自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初中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3.1教学内容刻板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改革的深化,人们的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开始注重对公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目的在于对初中生的思维发展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然而,中学生对德育教育一直都比较厌烦,归根结底是感觉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太过刻板说教,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甚至多数学生把思想品德课当做自由时间,很少有听课的学生。我国当前的初中德育教育课程内容基本都是脱离实际生活之上的教条式说教,刻板的教导初中生要遵守“道德规范”,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做事情之前要为他人考虑,等等。这样的刻板说教对初中生来说,并没有什么可操作性。当以后初中生走向社会的时候也不知道应该怎么用自己受到的教育指导自己的言行,所以这种脱离实际的刻板说教方式并不可取。
3.2教学方式单一
初中德育教育的考核是采用传统考试成绩的方式判定学生思想品德是否合格,这样的考核方式使得如今的初中德育教育教学方法单一,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只是应付升学考试。偏重于让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死记硬背,并不对知识体系详细梳理,也没有考虑怎么才能对学生的人格培养有好处。这样的教学方式并没有真正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人才,而是培养出来一批批擅长背诵的呆子。
四、初中德育教育改革措施
4.1明确教学目标
以往的初中教学都是以学生在考试中的成绩提高为教学目标,让学生记忆考试内容。这样的教学目标可以说是偏离德育教育本质的,不符合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这样的教学目标导致初中的德育教学存在几方面问题。一是德育教育没有基础明确的目标体系和教学要求,教学内容脱离社会生活实际。二是德育教学太多笼统,对不同年龄和性格的同学没有区别教学。这些问题导致初中德育教育的教学质量不高。所以初中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完善德育教育的教学目标,制定明确的目标体系,可以把德育教育渗透进初中教育的各个学科教学过程中,各学科的教学都要在重视学科教学的同时重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的引导。对学生的引导要注意根据学生年龄性格的不同区别对待,制定不一样的教学目标。
4.2教育内容多样化
初中德育教育如果单纯地考理论讲解从而进行教学活动,则难免会让学生感觉抽象不容易理解。所以老师在讲解理论的时候可以融入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把抽象问题具体化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初中德育教育内容多是离不开爱国主义、共产主义等基本路线的。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在讲解何为爱国主义时,老师多是选择一些历史时期或抗战时期的人物作为案例。
结语
德育教育是中华民族提高国家软实力的提高和培养社会所需的综合素质人才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才能成为我国未来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栋梁。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人才,初中德育教育一定不能轻视。初中德育教育工作者要对当前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正确认识,积极找寻可以提高德育教育质量和学生道德素养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陶西平.我国青少年道德教育困境与出路选择[J].教育科学研究,2013(03).
[2]王子荣.基于生活化的学校德育困境与突破[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10).
关键词:初中德育;教学;策略
初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初步形成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德育非常关键。而以往的初中德育实践性不足,很多教师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仅仅是照本宣科,这样学生获得的是书本本身的德育知识,而并没有真正地触动学生的内心,让学生发自内心地获得德育方面的成长。然而对于德育并不能够单纯地将其作为一门学科来看待,而是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成为学生生活道德标准的内在行为准则,因此德育要注重生活化,要通过德育来塑造学生良好的内在品质和行为标准。
初中教育对学生的一生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初中生正处在个人性格的养成期,对外界的认知不完全,受外界的影响比较大,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学生需要有人加以引导教育,这样才能形成完整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初中时受到的教育会让学生形成一辈子都难以改变的世界观,对外界事物形成自己的判断能力,所以初中德育教育对帮助初中生树立完整人格、形成正确思维方式有不可否认的重要意义。但是现在的很多初中生出现心理承受能力弱,对家长和老师有很强的依赖性,甚至出现沉迷于网络游戏、经常打架等不良现象。总的来说,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与德育教育不健全有很大关系。所以,为了学生未来发展考虑,初中教育一定要重视起德育教育,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人才,下面笔者谈谈初中德育的问题及改革措施。
一、以生活为基准,逐步渗透德育
在初中阶段的德育中,生活对于学生的道德影响非常关键,生活之中的很多现象都是开展德育良好的素材,并且生活之中的德育素材更加的真实,也更加具有教育实践意义。在这方面教师可以根据近期之内发生的民生新闻,筛选出一些符合教材内容的新闻事件来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评价。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学到的德育知识将会更加得真实和生动,结合生活实例而学到的德育知识也会更加触动学生的内心,让学生具备更加优异的德育品质。
二、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感悟德育
德育的最终目标并不是要求学生将课内的知识记忆和理解,也不局限于让学生能够灵活的应用,而更关键的是要求学生能够将这些知识内容转化为内心的道德标准,作为自己一生的行为准则。但是在达到这一目标之前教师要做好学生德育知识的外化过程,要组织学生去参与实际的社会实践,让学生在不断的社会实践之中感悟德育的真谛,并且在每一次的社会实践参与之中逐步完善自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初中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3.1教学内容刻板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改革的深化,人们的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开始注重对公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目的在于对初中生的思维发展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然而,中学生对德育教育一直都比较厌烦,归根结底是感觉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太过刻板说教,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甚至多数学生把思想品德课当做自由时间,很少有听课的学生。我国当前的初中德育教育课程内容基本都是脱离实际生活之上的教条式说教,刻板的教导初中生要遵守“道德规范”,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做事情之前要为他人考虑,等等。这样的刻板说教对初中生来说,并没有什么可操作性。当以后初中生走向社会的时候也不知道应该怎么用自己受到的教育指导自己的言行,所以这种脱离实际的刻板说教方式并不可取。
3.2教学方式单一
初中德育教育的考核是采用传统考试成绩的方式判定学生思想品德是否合格,这样的考核方式使得如今的初中德育教育教学方法单一,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只是应付升学考试。偏重于让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死记硬背,并不对知识体系详细梳理,也没有考虑怎么才能对学生的人格培养有好处。这样的教学方式并没有真正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人才,而是培养出来一批批擅长背诵的呆子。
四、初中德育教育改革措施
4.1明确教学目标
以往的初中教学都是以学生在考试中的成绩提高为教学目标,让学生记忆考试内容。这样的教学目标可以说是偏离德育教育本质的,不符合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这样的教学目标导致初中的德育教学存在几方面问题。一是德育教育没有基础明确的目标体系和教学要求,教学内容脱离社会生活实际。二是德育教学太多笼统,对不同年龄和性格的同学没有区别教学。这些问题导致初中德育教育的教学质量不高。所以初中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完善德育教育的教学目标,制定明确的目标体系,可以把德育教育渗透进初中教育的各个学科教学过程中,各学科的教学都要在重视学科教学的同时重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的引导。对学生的引导要注意根据学生年龄性格的不同区别对待,制定不一样的教学目标。
4.2教育内容多样化
初中德育教育如果单纯地考理论讲解从而进行教学活动,则难免会让学生感觉抽象不容易理解。所以老师在讲解理论的时候可以融入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把抽象问题具体化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初中德育教育内容多是离不开爱国主义、共产主义等基本路线的。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在讲解何为爱国主义时,老师多是选择一些历史时期或抗战时期的人物作为案例。
结语
德育教育是中华民族提高国家软实力的提高和培养社会所需的综合素质人才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才能成为我国未来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栋梁。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人才,初中德育教育一定不能轻视。初中德育教育工作者要对当前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正确认识,积极找寻可以提高德育教育质量和学生道德素养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陶西平.我国青少年道德教育困境与出路选择[J].教育科学研究,2013(03).
[2]王子荣.基于生活化的学校德育困境与突破[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