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语文教学应为学生自学探究能力提升奠基
【作者】 唐 毅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花板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培养学生自学探究能力是语文新课标的强烈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时代呼唤。我们要高度重视,并想方设法,创新策略,多措开启学生自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小学语文 自学探究能力 培养 提升奠基
自学探究能力就是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综合能力。这是个人获得较强竞争能力的核心要素, 是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竞争加剧,良好的自学探究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小学语文作为奠基学科,培养学生自学探究能力就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大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探究能力,就是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学习者进行语文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诊治,使之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学习之中,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和科学活动的探究能力,为以后全面发展奠定学力基础和方法支撑。我们作为奠基教育的一线教师,不仅要高度认识培养学生自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性,更要想方设法,加强学生自学探究能力培养,多措开启学力培养之旅。
一、激发学生自学探究兴趣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到:“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愿望。”自学探究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如果没有兴趣支撑,他们就很难克服学习过程、探究历程中的所有困难。所以,要培养学生自学探究能力,第一位的是培养其兴趣。而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师常常直奔主题,采取“满堂灌”方式,学生只能被动的应和着教师的“一问一答”,根本没有受到兴趣激发和培养。而在践行新课改的今天,我们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多种学习平台上扬起学习自信,能在自主探究学习活动中根据需要而自主动脑、动手、动口,通过反复综合的语文实践提高探究能力,养成探究学习习惯。只有这样的学习,我们学生才会感觉到学习快乐,体验到学习也是一种幸福,进而兴趣大增,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自主地开展探究学习。
二、设置悬念诱发自学探究
学起于思贵有疑。但我们小学生没有质疑学习习惯,也就没有探究意向。但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探究动力。我们如果能充分抓住这一特征,引发学生在原有经验与当前面对的现实之间形成矛盾,造成认知冲突,就能在教学中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人都有“想当然”的惯性认知,小学生更是如此,在生活实践中往往按照习惯的做法和想法,我们如能抓住点巧妙设置教学“矛盾”,就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中来。因为每当学生遇到了教师所设置的矛盾时,就会产生“为什么”、“怎么办”的疑问,而学生的思维只有在“为什么”的情境中才会启动,在“怎么办”的情境中才会进一步深入。因此,我们就要针对教材内容,设置让学生渴望求知的气氛,激发学生产生强烈求知欲望,从而产生主动探究的内驱力,形成自学兴趣,主动成为“我要学”的新知学习建构者。
三、授予方法促进自学探究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经说到:“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我们都知道,方法式知识更重要。但我们小学生既没有学习方法,也没有相应的学力基础,需要我们在授予方法中加强学习能力地培养。传统教学太注重“教师中心论”的实践,忽视了学生是课堂学习主体这一理念,强调了教的作用,多年实践证明这种模式下的学生学习依赖性很强,不能离开教师的“灌喂”而主动学习。这是与新课标精神是相悖的,在大力倡导自学探究能力培养的今天,我们必须改变,提高认识,加强方法授予,教给学生与知识程度相当的学习策略和自主探究意识,能在知识面前有选择地使用方法,找到通往知识殿堂的门径。为此,要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让学生学到扎实的知识,需要我们加强“读”和“练”的有机结合,使其贯穿课堂始终,始终成为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实践平台。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要求学生先将学本上的“自学提示”对照课文内容,通过“读—解—析—评—读”的方法,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感受最深的段落或句子,或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找出关键性的词语,或就课文的内容、语言、写法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问。例如,教学《火烧云》一课时,学生通过自学,分析了文中的字、词、句、段落,还能指出作者的写作特色,点出作者运用了时间词“一会儿”、“两三分钟”,连接词“忽然”、“接着”,把文中火烧云形状变化之快描述得生动形象,使人如临其境。这样的“读练”既使学生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又避免了使语文课变成答题课。
总之,培养学生自学探究能力,既是新课标的强烈要求,也是时代赋予我们基础教育的历史使命,我们必须重视并落实到实践中,在反复培养践行中逐渐提高。同时,我们还要在学生自学探究基础上,通过相机辅导、实时点拨,给予必要辅助,让学生学有伴,思有助,得到最大信心支持。这样既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自学探究能力,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学生能积极思维、畅所欲言,充分感受到学习成功的愉悦感,学习兴趣更浓,有良好的自学内驱,能为长远发展奠定浓厚的兴趣支撑。
参考文献:
[1]陈昱蓓,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J].新课程(小学),2010年。
[2]孙志璞、苏继红、陈淑清,关于探究性学习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2006年。
[3]赵扬,探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创新[J].学苑教育,2014年。
关键词:小学语文 自学探究能力 培养 提升奠基
自学探究能力就是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综合能力。这是个人获得较强竞争能力的核心要素, 是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竞争加剧,良好的自学探究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小学语文作为奠基学科,培养学生自学探究能力就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大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探究能力,就是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学习者进行语文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诊治,使之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学习之中,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和科学活动的探究能力,为以后全面发展奠定学力基础和方法支撑。我们作为奠基教育的一线教师,不仅要高度认识培养学生自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性,更要想方设法,加强学生自学探究能力培养,多措开启学力培养之旅。
一、激发学生自学探究兴趣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到:“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愿望。”自学探究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如果没有兴趣支撑,他们就很难克服学习过程、探究历程中的所有困难。所以,要培养学生自学探究能力,第一位的是培养其兴趣。而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师常常直奔主题,采取“满堂灌”方式,学生只能被动的应和着教师的“一问一答”,根本没有受到兴趣激发和培养。而在践行新课改的今天,我们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多种学习平台上扬起学习自信,能在自主探究学习活动中根据需要而自主动脑、动手、动口,通过反复综合的语文实践提高探究能力,养成探究学习习惯。只有这样的学习,我们学生才会感觉到学习快乐,体验到学习也是一种幸福,进而兴趣大增,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自主地开展探究学习。
二、设置悬念诱发自学探究
学起于思贵有疑。但我们小学生没有质疑学习习惯,也就没有探究意向。但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探究动力。我们如果能充分抓住这一特征,引发学生在原有经验与当前面对的现实之间形成矛盾,造成认知冲突,就能在教学中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人都有“想当然”的惯性认知,小学生更是如此,在生活实践中往往按照习惯的做法和想法,我们如能抓住点巧妙设置教学“矛盾”,就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中来。因为每当学生遇到了教师所设置的矛盾时,就会产生“为什么”、“怎么办”的疑问,而学生的思维只有在“为什么”的情境中才会启动,在“怎么办”的情境中才会进一步深入。因此,我们就要针对教材内容,设置让学生渴望求知的气氛,激发学生产生强烈求知欲望,从而产生主动探究的内驱力,形成自学兴趣,主动成为“我要学”的新知学习建构者。
三、授予方法促进自学探究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经说到:“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我们都知道,方法式知识更重要。但我们小学生既没有学习方法,也没有相应的学力基础,需要我们在授予方法中加强学习能力地培养。传统教学太注重“教师中心论”的实践,忽视了学生是课堂学习主体这一理念,强调了教的作用,多年实践证明这种模式下的学生学习依赖性很强,不能离开教师的“灌喂”而主动学习。这是与新课标精神是相悖的,在大力倡导自学探究能力培养的今天,我们必须改变,提高认识,加强方法授予,教给学生与知识程度相当的学习策略和自主探究意识,能在知识面前有选择地使用方法,找到通往知识殿堂的门径。为此,要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让学生学到扎实的知识,需要我们加强“读”和“练”的有机结合,使其贯穿课堂始终,始终成为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实践平台。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要求学生先将学本上的“自学提示”对照课文内容,通过“读—解—析—评—读”的方法,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感受最深的段落或句子,或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找出关键性的词语,或就课文的内容、语言、写法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问。例如,教学《火烧云》一课时,学生通过自学,分析了文中的字、词、句、段落,还能指出作者的写作特色,点出作者运用了时间词“一会儿”、“两三分钟”,连接词“忽然”、“接着”,把文中火烧云形状变化之快描述得生动形象,使人如临其境。这样的“读练”既使学生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又避免了使语文课变成答题课。
总之,培养学生自学探究能力,既是新课标的强烈要求,也是时代赋予我们基础教育的历史使命,我们必须重视并落实到实践中,在反复培养践行中逐渐提高。同时,我们还要在学生自学探究基础上,通过相机辅导、实时点拨,给予必要辅助,让学生学有伴,思有助,得到最大信心支持。这样既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自学探究能力,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学生能积极思维、畅所欲言,充分感受到学习成功的愉悦感,学习兴趣更浓,有良好的自学内驱,能为长远发展奠定浓厚的兴趣支撑。
参考文献:
[1]陈昱蓓,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J].新课程(小学),2010年。
[2]孙志璞、苏继红、陈淑清,关于探究性学习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2006年。
[3]赵扬,探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创新[J].学苑教育,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