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让心灵之声叩开语感之门

【作者】 赵阳香

【机构】 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陈庄镇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语感是阅读能力的核心 。在语文教学中,语感教学是纲,其他是目,纲举目张,否则纲不举则目也难张。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深刻认识语感培养的重要性。在阅读教学中自觉地运用语言规律和儿童心理发展规律指导学生的语感训练。那么,应当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一、注重朗读教学,培养学生语感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常见的基本训练方式。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点训练项目。朗读是多种感官参与的以声释意的活动。其表现形式为用响亮、清晰的用声语言来转换书面的文字语言,它是语言教学中最常见的练习形式。在教学中学生对课文内容可通过朗读去获得感知,在此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对文章的重点部分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掌握文章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揣摩作者蕴涵的情趣和意旨。充分感知课文准确的用词,生动造句,巧妙的布局,感人的情趣等,使课文内容立体化,形象化,进而对文章的内容产生真切感受,自然而然的浸润到学生的内心深处,从而激起学生情感共鸣,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语言的感受能力,培养了语感。
  二、比较诵读,培养语感
  对文中含有表现力丰富的词语的句子与改动后的句子通过诵读进行比较,是培养语感准确性的重要方法。教学中,可以通过增补、删除、替代、变序等方式,使学生感受原文语言的精练、形象、细腻等特点,达到培养语感的目的。例如,教学《燕子》“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一句时,把句中的“痕”与“根”做比较,使学生体会到,一个“痕”字,把处于高远处的电线只能隐约可见的特点极准确地表达出来,产生了一种朦胧美。通过对“痕”字的挖掘,使学生懂得了如何用最贴切的词语来准确地表情达意。学生在边比较、边揣摩、边赏析的过程中,发现了文章中的一字一语的特性。
  三、展开想象,培养语感
  小学生的情感是伴随着清晰的表象和正确的理解不断深化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借助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定向引导,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把学生引入课文情境,感受形象,达到领悟感情的目的。如在教学《登鹳鹊楼》时,可让学生掩书静坐,心中“画彩图”,脑中“过电影”:白日西沉,冉冉而没,黄河东流,滚滚而去。诗人拾级而上,更上一层楼,欲穷目力之所及。学生会感到胸襟一开,如临其境,如睹其景。然后让学生出声朗读,自然会进入文章意境,品出其中优劣,提高对语言、语义和语法的感受能力,对语言规范的敏感性及其文章的鉴别能力,从而培养语感。
  四、句式练习,培养语感
  句式练习具有培养语感和进行语言训练的双重功效。《海滨小城》一课,重点是感受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描写海滨部分主要是通过色彩美来表现景色美的,如课文第一自然段写道:“天是(蓝)的,海也是(蓝)的,海天交接的水平线上,(棕色)的机帆船,(银白色)的海鸥,还有和海鸥一样颜色的云朵。”在学生初读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填空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多彩的画面,从而感悟到海滨的美多在色彩,同时完成了词语的积累。
  五、联系生活,培养语感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训练学生的语感,应引导他们把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同对语言的研究结合起来,不是单从语言文字方面进行研究,而是以丰富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去研究表现生活的语言。例如,《麻雀》一课,老麻雀保护小麻雀时,“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战斗”的情景,可启发学生拿生活中常见到的猫或狗要扑向小鸡时,母鸡保护小鸡的情景来作比照,使老麻雀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形象浮现于学生的头脑中。
  六、调动感官,培养语感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情境,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用眼、用耳、动手、动口、动脑,并将之作为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着力培养。如《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时,老师先出示一张红里透亮、非常饱满的杨梅果,随后让学生边做动作边读“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新鲜红嫩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鲜红的汁水。”读后还颇有意思地舔舔嘴,虽口中无果,但从他们的表情,可感受到一种甜味渗在心头。这样学生经常运用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就会使语感得到不断加强和提高。
  语感是通向更高语言文字境界的桥梁,是学生语言基础、生活体验、思想情趣和文学修养的综合体现。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语感的培养,努力提高他们感受语言的灵敏度和顿悟力,必将对学生从更高层次理解语言和使用语言起到促进作用。
  培养学生用心阅读文本,用情感悟语情语境;让心灵甘露浇灌语感之芽,让心灵之声叩开语感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