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搭配中的学问”课堂实录
【作者】 余 琼
【机构】 秭归实验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执教人:余琼(秭归实验小学)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第76-77页
教学目标:
1、 结合“搭配服装”等情境,探索并掌握简单的搭配方法,能用合适的方式表示自己的搭配方法。
2、 在尝试、展示、交流的过程中,学会按一定顺序思考问题。
3、 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符号意识。
教学重点:用学具摆一摆、画一画,对不同的搭配方法及过程进行比较,明确有序搭配的科学性。
教学难点:学会有序搭配,训练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自然引出搭配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
生:圣诞节
师:对了。马戏团小丑奇奇今晚要去给大家表演节目,他非常高兴,可是难题出现了。他有一大堆的演出服,要选一定帽子和一条裤子,可他不知道怎样搭配才好?想请你们帮帮忙,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师:看,都有些什么?
生:蓝色的帽子、绿色的帽子、星星图案的裤子、格子裤子、条纹裤子。
师:先请你们分分类把,可以怎么分?
生:分两类,裤子和帽子。
师:奇奇要选一顶帽子和一条裤子,可以怎样搭配呢?又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呢?请同桌两人一组,用学具摆一摆,搭一搭。
【评析:这天刚好是圣诞节,教师借节日的气氛来导入本次新课,让学生对新知产生亲切感,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活动二:自主探究,初步发现搭配规律和表示方法
1、同桌两人一组动手摆一摆,并与同桌说一说。
师:谁能说说你们组搭配出了几种?
生1:两种。
师:上前来摆一摆,并说说你是怎么搭的?
生1:一顶帽子搭三条裤子,所以就是两种。
师:同学们,你们同意吗?
生:不同意。
师:为什么?
生2:不能一顶帽子搭三条裤子。因为题目中已经说了,只能一顶帽子搭一条裤子。
师:你真棒!同学们,以后读题一定要仔细哦!到底能搭配几种呢?
生2:六种。
师:说说你是怎么搭配的?
生2:先用一顶帽子分别与三条裤子搭配,再用另一顶帽子与三条裤子搭配。所以可以搭出六种。
师:表达的真好!同学们,你们都是这样搭配的吗?
生3:老师,我和她搭的结果一样,但过程不一样。
师:好!那请你说说你是怎样搭的。
生3:我是先用绿色的裤子分别和这两顶帽子搭,再用红格裤子分别和这两顶帽子搭,最后用紫色的裤子分别和这两顶帽子搭。
师:说的太好了!掌声在哪里?
学生给予他热烈的掌声。
师:刚才,我看见有一个同学摆来摆去老是乱,你们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生4:肯定是没按顺序摆。
师:你说对了。那我们在搭配的时候该注意什么呢?
生5:做到有序。
师:同学们记住了吗?
生:记住了。
【评析:这一环节,教师先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学生通过动手清楚的感知搭配的过程,无形中比较了有序搭配与无序搭配的区别。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魅力,还让学生进一步的体会到数学与生活是紧密相联的。次环节的教学既不能省,也不亦占太多时间和精力。】
2、画一画,说一说
师:好,请同学们收好学具。现在没有了这些学具,你有什么好方法把刚才搭配的过程记录下来吗?请大家在纸上写一写,画一画。注意:老师是有要求,你的方法不仅你自己能看懂,还要让大家都能看懂,明白吗?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并选出几张学生的作品。
【评析:教师大胆的放弃展示笑笑的各种搭配方法,而是选择本班学生的作品,通过观察、比较学生们所表示的搭配方法,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找到自己喜欢的表示方法。】
师:同学们都完成的很不错。看,这是同学的作品,你能看懂吗?
生:能看懂。他用△代表帽子,○代表裤子。
师:同学们真是善于观察。那这位同学的你们能看懂吗?
生:看不懂!他这个A和B到底是帽子还是裤子呢?
师:那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
生:不能用通一个字母表示两类物品,这样就混在一起了,看不懂。
师:说的真好。那我们在用图形或字母表示的时候该注意什么呢?
生:不同类的物品我们要用不同的图形或字母表示。
师:你的建议真好,同学们可要记住哦!
哪位同学能再用准确的字母来展示出搭配的过程?
学生展示:
师:现在你们能看懂了吗?
生:能!A1和A2分别表示两顶帽子,B1、B2、B3分别表示三条裤子。先用A1分别和B1、B2、B3搭配,再用A2分别和B1、B2、B3搭配。
师:这样的字母图形就非常清晰了!同学们,不管是用图形还是用字母来展示搭配的过程,我们都该注意些什么?
生6:要注意按顺序搭配。
生7:不同的类物品要用不同的字母和图形。
生8:搭完要认真检查一下。
【评析:这一环节,是突破本节课重点和难点的关键所在,也是这节课的精彩之处,教师没有做过多的牵引,而是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探究、交流、总结,到最后的自然生成。孩子们是智慧的精灵,他们表现的非常好,解决了教师设计的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串,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突破了本节课重难点。】
活动三:多次体验,逐步加深对规律和方法的理解
1、搭配午餐
师:同学们说的太好了!你们帮助奇奇解决了穿的问题,他非常高兴。想请大家一起去吃饭。看,都有些什么?
生:有米饭、馒头、鸡蛋西红柿、土豆片、青椒炒肉、烧茄子。
师:有几类?
生:两类。主食和炒菜。
师:那配餐有什么要求呢?
生:一种主食和一种炒菜。
师:先请同学们想一想,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配餐方法?
生9:有8种。
师:你怎么这么快就知道了呢?
生9:因为一种主食分别和四种炒菜搭,就是四种;两种主食就能搭出2个4,二四得八,所以是8种。
师:你真是太棒了!同学们你们听懂了吗?
生:听懂了。
师:好。那现在我再加一种主食,有多少种不同的配餐方法呢?
生:12种。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3种主食,4种炒菜,3×4=12(种)
师:看来同学都学会了这种好方法。那现在请你们在纸上记录下你搭配的过程。
展示学生的作品,集体交流。
【评析:这一环节,教师没有急于让学生去操作,而是先让学生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学生自己找到了解决这类题型的数学方法,教师及时的将此题进一步拓展,起到强化训练的作用。最后才让学生分别展示各自不同的表示方法,进一步掌握借助符号表示搭配结果的方法。】
2、去动物园的路线
师:吃完饭,奇奇准备去动物园表演节目,这是去动物园的路线,你能看懂吗?谁能给大家讲讲。
生10:能看懂。学校到少年宫有2条路,少年宫到动物园有3条路。
师:讲的真好,谢谢!那从学校经过少年宫到动物园,一共有几条路可以走呢?先请同学们在纸上搭一搭。
学生动手操作。
师:同学们都完成的很好!谁能来边指边说?
学生上台演示。
【评析:这一环节,学生很轻松的完成了搭配问题,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不仅能做,还要能说。】
4、 观察比较,发现不同问题的内在联系。
师:谢谢你们帮助奇奇解决了穿、吃、行的问题。请你们观察比较一下刚才解决的这三个搭配问题时所画的图示,你发现了什么?
生11:画图时都是先选一类中的一个,跟另一类中的每一个搭配,再选择下一个同样跟另一类中的每一个搭配,方法都是一样的。
师:说的真好!那画图时我们该注意什么呢?
生12:搭配时要按顺序来。
生13:画图时不同类的要用不同的图形或字母。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能用到今天学到的有关搭配的知识?今天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
【评析:本节课,教师将《搭配中的学问》设计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让学生在一个故事的三个不同片段中完成了整个教学活动。教师先巧妙的给予引导;然后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探究,小组合作、交流,最后展示、总结。整个教学做到了水到渠成,知识自然生成的效果。同时关注了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走进课堂,使数学教学更具体;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有助于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培养创新思维。使学生认识到“原来搭配中也有那么多的数学知识呀!”学生由衷地发出了感叹!但是,课堂教学总是有许多的遗憾、许多的瑕疵,在以后要多注意细节的处理,让课堂不仅要精彩,还要精致。】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第76-77页
教学目标:
1、 结合“搭配服装”等情境,探索并掌握简单的搭配方法,能用合适的方式表示自己的搭配方法。
2、 在尝试、展示、交流的过程中,学会按一定顺序思考问题。
3、 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符号意识。
教学重点:用学具摆一摆、画一画,对不同的搭配方法及过程进行比较,明确有序搭配的科学性。
教学难点:学会有序搭配,训练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自然引出搭配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
生:圣诞节
师:对了。马戏团小丑奇奇今晚要去给大家表演节目,他非常高兴,可是难题出现了。他有一大堆的演出服,要选一定帽子和一条裤子,可他不知道怎样搭配才好?想请你们帮帮忙,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师:看,都有些什么?
生:蓝色的帽子、绿色的帽子、星星图案的裤子、格子裤子、条纹裤子。
师:先请你们分分类把,可以怎么分?
生:分两类,裤子和帽子。
师:奇奇要选一顶帽子和一条裤子,可以怎样搭配呢?又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呢?请同桌两人一组,用学具摆一摆,搭一搭。
【评析:这天刚好是圣诞节,教师借节日的气氛来导入本次新课,让学生对新知产生亲切感,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活动二:自主探究,初步发现搭配规律和表示方法
1、同桌两人一组动手摆一摆,并与同桌说一说。
师:谁能说说你们组搭配出了几种?
生1:两种。
师:上前来摆一摆,并说说你是怎么搭的?
生1:一顶帽子搭三条裤子,所以就是两种。
师:同学们,你们同意吗?
生:不同意。
师:为什么?
生2:不能一顶帽子搭三条裤子。因为题目中已经说了,只能一顶帽子搭一条裤子。
师:你真棒!同学们,以后读题一定要仔细哦!到底能搭配几种呢?
生2:六种。
师:说说你是怎么搭配的?
生2:先用一顶帽子分别与三条裤子搭配,再用另一顶帽子与三条裤子搭配。所以可以搭出六种。
师:表达的真好!同学们,你们都是这样搭配的吗?
生3:老师,我和她搭的结果一样,但过程不一样。
师:好!那请你说说你是怎样搭的。
生3:我是先用绿色的裤子分别和这两顶帽子搭,再用红格裤子分别和这两顶帽子搭,最后用紫色的裤子分别和这两顶帽子搭。
师:说的太好了!掌声在哪里?
学生给予他热烈的掌声。
师:刚才,我看见有一个同学摆来摆去老是乱,你们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生4:肯定是没按顺序摆。
师:你说对了。那我们在搭配的时候该注意什么呢?
生5:做到有序。
师:同学们记住了吗?
生:记住了。
【评析:这一环节,教师先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学生通过动手清楚的感知搭配的过程,无形中比较了有序搭配与无序搭配的区别。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魅力,还让学生进一步的体会到数学与生活是紧密相联的。次环节的教学既不能省,也不亦占太多时间和精力。】
2、画一画,说一说
师:好,请同学们收好学具。现在没有了这些学具,你有什么好方法把刚才搭配的过程记录下来吗?请大家在纸上写一写,画一画。注意:老师是有要求,你的方法不仅你自己能看懂,还要让大家都能看懂,明白吗?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并选出几张学生的作品。
【评析:教师大胆的放弃展示笑笑的各种搭配方法,而是选择本班学生的作品,通过观察、比较学生们所表示的搭配方法,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找到自己喜欢的表示方法。】
师:同学们都完成的很不错。看,这是同学的作品,你能看懂吗?
生:能看懂。他用△代表帽子,○代表裤子。
师:同学们真是善于观察。那这位同学的你们能看懂吗?
生:看不懂!他这个A和B到底是帽子还是裤子呢?
师:那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
生:不能用通一个字母表示两类物品,这样就混在一起了,看不懂。
师:说的真好。那我们在用图形或字母表示的时候该注意什么呢?
生:不同类的物品我们要用不同的图形或字母表示。
师:你的建议真好,同学们可要记住哦!
哪位同学能再用准确的字母来展示出搭配的过程?
学生展示:
师:现在你们能看懂了吗?
生:能!A1和A2分别表示两顶帽子,B1、B2、B3分别表示三条裤子。先用A1分别和B1、B2、B3搭配,再用A2分别和B1、B2、B3搭配。
师:这样的字母图形就非常清晰了!同学们,不管是用图形还是用字母来展示搭配的过程,我们都该注意些什么?
生6:要注意按顺序搭配。
生7:不同的类物品要用不同的字母和图形。
生8:搭完要认真检查一下。
【评析:这一环节,是突破本节课重点和难点的关键所在,也是这节课的精彩之处,教师没有做过多的牵引,而是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探究、交流、总结,到最后的自然生成。孩子们是智慧的精灵,他们表现的非常好,解决了教师设计的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串,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突破了本节课重难点。】
活动三:多次体验,逐步加深对规律和方法的理解
1、搭配午餐
师:同学们说的太好了!你们帮助奇奇解决了穿的问题,他非常高兴。想请大家一起去吃饭。看,都有些什么?
生:有米饭、馒头、鸡蛋西红柿、土豆片、青椒炒肉、烧茄子。
师:有几类?
生:两类。主食和炒菜。
师:那配餐有什么要求呢?
生:一种主食和一种炒菜。
师:先请同学们想一想,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配餐方法?
生9:有8种。
师:你怎么这么快就知道了呢?
生9:因为一种主食分别和四种炒菜搭,就是四种;两种主食就能搭出2个4,二四得八,所以是8种。
师:你真是太棒了!同学们你们听懂了吗?
生:听懂了。
师:好。那现在我再加一种主食,有多少种不同的配餐方法呢?
生:12种。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3种主食,4种炒菜,3×4=12(种)
师:看来同学都学会了这种好方法。那现在请你们在纸上记录下你搭配的过程。
展示学生的作品,集体交流。
【评析:这一环节,教师没有急于让学生去操作,而是先让学生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学生自己找到了解决这类题型的数学方法,教师及时的将此题进一步拓展,起到强化训练的作用。最后才让学生分别展示各自不同的表示方法,进一步掌握借助符号表示搭配结果的方法。】
2、去动物园的路线
师:吃完饭,奇奇准备去动物园表演节目,这是去动物园的路线,你能看懂吗?谁能给大家讲讲。
生10:能看懂。学校到少年宫有2条路,少年宫到动物园有3条路。
师:讲的真好,谢谢!那从学校经过少年宫到动物园,一共有几条路可以走呢?先请同学们在纸上搭一搭。
学生动手操作。
师:同学们都完成的很好!谁能来边指边说?
学生上台演示。
【评析:这一环节,学生很轻松的完成了搭配问题,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不仅能做,还要能说。】
4、 观察比较,发现不同问题的内在联系。
师:谢谢你们帮助奇奇解决了穿、吃、行的问题。请你们观察比较一下刚才解决的这三个搭配问题时所画的图示,你发现了什么?
生11:画图时都是先选一类中的一个,跟另一类中的每一个搭配,再选择下一个同样跟另一类中的每一个搭配,方法都是一样的。
师:说的真好!那画图时我们该注意什么呢?
生12:搭配时要按顺序来。
生13:画图时不同类的要用不同的图形或字母。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能用到今天学到的有关搭配的知识?今天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
【评析:本节课,教师将《搭配中的学问》设计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让学生在一个故事的三个不同片段中完成了整个教学活动。教师先巧妙的给予引导;然后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探究,小组合作、交流,最后展示、总结。整个教学做到了水到渠成,知识自然生成的效果。同时关注了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走进课堂,使数学教学更具体;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有助于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培养创新思维。使学生认识到“原来搭配中也有那么多的数学知识呀!”学生由衷地发出了感叹!但是,课堂教学总是有许多的遗憾、许多的瑕疵,在以后要多注意细节的处理,让课堂不仅要精彩,还要精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