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互联网+教育”促进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

【作者】 梁 斌

【机构】 太原市第五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目前我国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严重,尤其体现在师资力量的不均衡上。随着国家“互联网+”战略的提出和电信网络提速降费的实现,本文试图通过“互联网+教育”模式,以互联网平台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发展,解决互联网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创新互联网学习模式,进而达到促进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 互联网+ 中小学教育 教育均衡发展
  一、 选题意义
  目前,我国城乡、地区、学校与学校之间中小学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显著,大多数有条件的家庭都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到城市里的优质学校入学,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城市学校设施完善,但更重要的是因为城市优质学校有更好的师资力量。而教育发展不均衡会出现很多问题,影响社会一系列相关层面的发展。
  2015年3月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互联网与各传统行业结合,改变传统行业模式,让传统行业焕发新的活力。
  李克强在2015年5月1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明确促进提速降费的五大具体举措。其中包括鼓励电信企业尽快发布提速降费方案计划,使城市平均宽带接入速率提升40%以上;推进光纤到户和宽带乡村工程;加快农村等基础薄弱区域宽带设施升级改造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
  所以,为了解决城乡在师资力量上的差距,可以借助“互联网+教育”来促进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
  二、调研内容
  (一)什么是“互联网+”?
  通俗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它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二)“互联网+教育”带来了什么?
  1. “互联网+教育”重新配置了教育资源
  “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体现在教育资源的重新配置上,它打破了权威对知识传播的垄断,拓宽了学生汲取知识的渠道。一方面,互联网放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功能和价值,惠及数以万计的学生;另一方面,因区域、时间、师资导致的教育鸿沟逐一被填平。
  我们可以把名校名师名课程的视频放到网上,这样有助于优质资源的社会共享,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天天象上http://www.daydays.com/”(如图1 “天天象上”网站首页),是一个专注于K12领域的C+2C在线教育平台。C+2C是在线教育领域的专业用语,是新型的在线教育平台模式,实现内容消费者与内容生产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在这个模式中,教师向平台提供内容,学生在平台消费内容,但与电子商务类的C2C模式不同的是,在线教育领域由于消费机会成本过高,需要对内容提供者增加一定的约束限制,从而约束劣质内容的生产,促进精品内容的生产,以保证内容消费者对平台的认可度及信任度,降低内容消费者的机会成本,促进平台的良性发展。所以说C+2C模式是一套让教师和学生在线教学的诚信体系和科学规范的平台模式。














  该网站利用互联网平台,与全国百强名校联盟,其中包括北京人大附中、北京四中、衡水中学、成都七中、长郡中学、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深圳中学、华中师大附属中学、雅礼中学、东北师大附中、哈尔滨三中等重点中学,更有万位签约名师的独家微课资源,为学生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精品课程。网上学习个性化程度非常高,传统的“课”的概念有所改变,学生不再需要花40分钟到1小时去看一堂课,而是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掌握一个知识点或者一类题型的解题方法,不再需要规定固定的上课下课时间,甚至不再需要过于拘泥于学科与专业知识体系结构了,让学生以问题为中心、以个人需要为中心,打破原来的学科知识体系,构建个性化的、有利于问题解决的知识结构。
  2. “互联网+教育”打破了师生之间的边界
  传统教育中,知识的权威来源是教材及把握教材的教师,互联网平台给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更多通道,师生间知识规模的天平不再绝对地偏向教师。
  “互联网+教育”充分发挥了网络的积极影响,通过培养学生驾驭网络和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和交流的能力,教育他们逐步掌握从网络中获取、传递、加工和处理各种有益信息的能力。通过教育实践发现,学生自己从网络上获取新知识,可以增强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竞争力,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在互联网中与同学和老师交流学习和方法,可以提高学习质量和效果。
  超星集团旗下网站——“中国基础教育课程平台http://jichu.chaoxing.com/”致力于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搭建交流平台,教师可以把课程中所需要的各种载体的资料上传至该平台,把自己所教班级的学生名单导入,学生用自己的用户名密码就可以登录学习(如图2 太原五中平台首页)。学生除了学习教师安排的内容以外,可以将自己找到的与课程相关的资料都上传至平台中,实现学生之间的共享交流。

















  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利用此平台实现组织学生讨论、组织考试、统计成绩等功能。即使学生不能到校上课,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在家完成课程的学习与交流(如图3 《多媒体技术应用》课程页面)。














  如图3 《多媒体技术应用》课程页面

  这种方式打破了师生之间的界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由绝对的主体地位转变为学习资料的收集提供者,由控制学生、灌输学生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习,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则更为主动,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互联网+教育的结果,将会使未来的一切教与学活动都围绕互联网进行,老师在互联网上教,学生在互联网上学,信息在互联网上流动,知识在互联网上成型,线下的活动成为线上活动的补充与拓展。
  (三)“互联网+教育”在山西,阻力何在?
  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教育形式在全国的很多省市已经开展,但是在山西的开展情况并不理想。据笔者分析,有以下原因:
  1. 学生家长不信任、不支持
  学生家长本身就对“互联网+教育”不信任,尤其是中学学生家长。一方面是因为他们不信任自己的孩子。现阶段中学生的家长大多数是70后,他们的思想还停留在孩子上网就是为了玩游戏的阶段,家长觉得孩子经不住诱惑,可能因为一个小游戏或动画片,把本来计划好的事情往后拖。所以有很多学生家长为了能让孩子专心学习,家里的计算机不连网,甚至家里没有计算机,从源头上杜绝学生使用互联网学习。
  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不信任互联网上的课程质量和教学效果。在学校的课堂上,教师可以关注到每一个学生,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学生可以随时提问,家长也可以和教师交流,教师、学生、家长三者之间容易建立起信任。而在线教育在这方面却先天不足,所以家长宁愿付出更多的金钱请老师面对面的辅导自己的孩子,同时这也是校外培训机构蓬勃发展的原因。
  2. 学生在校时间过长,没有自由学习时间
  目前,山西省高中学生在校时间普遍在10小时以上,个别学校甚至达到13小时,虽然教育部门明令禁止学校在周六周日组织学生补课,但仍有部分学校无视规定,给学生增加课时、减少学生活动时间成为学校的家常便饭。学生回家还要疲于应付作业,根本没有自由学习的时间。
  3. 学校教育模式难转变,教师作课无动力
  “互联网+教育”模式相对传统教育模式来讲,属于新兴模式。许多学校特别是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取得一定成绩的老牌优质学校,缺乏教育模式转变的魄力,担心一旦转变,成绩会有下降的现象。作为老教师,教学方法已经形成固定模式,想要转变非常困难,而且平时教学任务很重,再加上对计算机使用不熟悉,这些都是制约其制作课程资源的劣势。如果没有自上而下的行政考核压力或者是足够的绩效奖励,这部分教师是没有动力转变教学模式的。作为年轻教师,教学经验不够丰富,在传统课堂上尚不能准确抓住重难点,那么在互联网课堂更难以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形成有效学习。没有优质的课程资源,则“互联网+教育”模式难以为继。
  (四)“互联网+教育”走向何方?
  针对“互联网+教育”模式目前的发展情况和遇到的瓶颈,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两方面着力改善:
  1. 家校配合,让学生有自由学习的时间和资源
  作为家长,首先要转变自己的观念。互联网上的内容量极大,不仅仅只有游戏,孩子上网可以搜集到很多对自己有用的知识,掌握在互联网上搜集内容,对孩子以后的学习帮助是非常大的。家长和学校都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上网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校方面,要严格遵守教育部门规定的课程和作息时间,不得随意增加课时和学生在校时间;鼓励优质学校的教师制作或者收集与课程相关的资源上传至相应平台,并以此作为绩效考核、评优选模、晋升职称的条件;学校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优质课程的录制并检查教师上传的资源,确保教师上传资源的质量,使优质资源得以共享;建立健全“师徒”制度,培养年轻的后备力量。
  2. 互联网平台专业化,创新互联网学习模式
  目前做“互联网+教育”平台的都是互联网公司,他们的专注点不在教育上,而是在“怎样以教育营利”上,所以他们只是把教育当作一个产品,不是当作一项事业。互联网公司应该引进熟悉教育行业、熟悉教育规律的人才,将教育经验与互联网技术结合在一起,开发丰富多样的教育应用,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解决融资问题,投入足够资金,让利于一线教师,使平台更专业化。
  为了打消家长的顾虑,应该创新互联网学习模式,实现多媒体互动化学习,可以使学生与教师实时交流,监督学生学习效果。如果条件成熟,可以考虑成立“互联网学校”,核发普通学校毕业证。
  结语
  依托互联网平台,将优质的教学资源和丰富多样的教学应用引入教学过程中,实现多媒体、情景、互动式课堂,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习惯,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达到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最终通过创新教学空间,改变学习世界,铸造中国教育梦。
  参考文献:
  [1]周均虎.让“互联网+教育”托起未来和希望[N]. 曲靖文明网,2015-03-30.
  [2]佚名.三是三非三趋势:互联网+教育是什么样的?[N]. 新华信息化,2015-07-05.
  [3]孟令江 朱兆民.黑龙江联通关于“互联网+ 教育”的应用探究[J].通信管理与技术,2015(5):39-41.
  [4]李季.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宁夏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研究[D].宁夏:宁夏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