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利用时事政治优化思想品德课教学
【作者】 陈忠明
【机构】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宗营镇新沟桥初级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时事政治教育是思想品德课程的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时事政治所蕴涵的信息能培养学生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良好习惯。把备受关注的时政新闻引入课堂,不仅能为思想品德课注入新鲜的时代气息,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优。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时事政治;方法;重要性
1.思想品德课为什么要引入时事政治?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1利用时事政治是政治课本身性质和内容的要求。强调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积极反映当前国内外形势发展中的重点、热点问题,是思想品德课的特定要求和特有形式。设置这门课程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使学生初步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分析和探讨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统一。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的教与学应从丰富、变化、发展中的现实实际出发,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同时,青少年学生思想活跃,喜欢议论时事新闻,谈论热点事件。因此,教师只有将讲授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与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以及我们关注的时事结合起来,才能适应这一课程的特定要求,才能永葆政治课的生命力。
1.2利用时事政治教学是克服现行思想品德课教材弊端的要求。现行的初中政治教材是2007年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中引用的事例已失去时代感,教材中阐述的有些内容、观点已滞后于社会现实的发展,解释不了当前社会实践中的新问题。如果教学上拘泥于教材,就教材讲教材,照本宣科而不渗透时政,不结合当前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政治课将会变成空洞、枯燥无味的说教课,政治理论将变得苍白无力。
1.3利用时事政治教学是实现思想品德课教育目标的要求。思想品德课肩负着十分重要的育人使命,是我国学校进行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它对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着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当前我们的一些政治课教学仍拘于教材,没有从学生和社会的客观实际出发,教学内容忽视了与当前丰富又生动的国内外热点时事的结合,使课堂缺乏生机和活力。由于教学目标脱离实际,知识变得教条化和抽象化,导致学生对政治课讲授的理论观点缺乏深刻的认同,学习失去兴趣和热情,最终达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如何把教材的观点和现实发生的时政热点有效的结合起来,优化思想品德课教学,这是我们每一个政治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我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探索与尝试。
2.1转变思想,树立新课程的理念。
思想是先导,树立新课程的理念是前提。关注时事政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不断变化发展的需要。作为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全新的教育理念,利用时事政治教学理应成为思想品德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的国内外时事,既丰富又生动,大多跟思想品德课有一定的联系,且学生对这些时事非常关心,教师要因势利导,帮助他们确立开放学习的新理念,掌握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研究,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必将推动整个政治科学习的深入,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推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2.2学习时事,增强时事信息量的储备。
储备必要的时事政治信息量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基础,是上好上活政治课的重要条件,也是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的前提。储备时事政治知识的途径是不断加强时事政治的学习。为此师生要共同学习、共同搜集整理人们普遍关注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社会热点问题以及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时事,共同探究其本质。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青少年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在平常的学习中积极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时事学习活动,不断积累时事政治知识。如成立“时事沙龙”兴趣小组,引领大家多看书报和新闻;举行课前的“新闻发布会”促进时事信息的交流;开展时事政治知识竞赛,激发学习时事政治的热情;进行每周“时事热点评论”,培养和提高学习时事政治的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储备了丰富的时事政治信息量,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分析表达能力。
2.3利用时事政治活跃课堂。
利用时政热点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重要手段,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一大特点,是思想品德课教学时代性特征最主要的表现。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恰当地引用一些时事材料,渗透必要的时事信息,可使学生兴趣大增,思维活跃,从而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利用时政应根据课堂讲授内容的需要,联系大家关注的时事,恰当地选用与讲授内容有内在联系的时政材料,克服时事热点和课本内容两张皮的现象。教师还要对所选材料进行精心设计,促进时政知识与课本知识点的融合,从而使学生达到由外到内的知识升华,实现由时事材料到理论的飞跃。
2.4积极开展时政研究性学习活动。
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把课本所学理论和社会热点时事、自己的思想实际结合起来,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是思想品德科新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因此,教师要根据当前的时事热点和大家关注的社会问题,结合思想品德课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确定研究课题,设计研究方案,组织他们开展专题研讨、社会实践、调查研究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他们通过研究性学习从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认真总结,形成小论文、调查报告等成果。通过课题的研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了他们分析、综合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总之,思想品德课只有关注社会热点,利用好时事政治,才能充分体现其价值,教师只有转变教学观念并付诸实践,才能让思想品德课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时事政治;方法;重要性
1.思想品德课为什么要引入时事政治?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1利用时事政治是政治课本身性质和内容的要求。强调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积极反映当前国内外形势发展中的重点、热点问题,是思想品德课的特定要求和特有形式。设置这门课程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使学生初步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分析和探讨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统一。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的教与学应从丰富、变化、发展中的现实实际出发,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同时,青少年学生思想活跃,喜欢议论时事新闻,谈论热点事件。因此,教师只有将讲授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与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以及我们关注的时事结合起来,才能适应这一课程的特定要求,才能永葆政治课的生命力。
1.2利用时事政治教学是克服现行思想品德课教材弊端的要求。现行的初中政治教材是2007年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中引用的事例已失去时代感,教材中阐述的有些内容、观点已滞后于社会现实的发展,解释不了当前社会实践中的新问题。如果教学上拘泥于教材,就教材讲教材,照本宣科而不渗透时政,不结合当前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政治课将会变成空洞、枯燥无味的说教课,政治理论将变得苍白无力。
1.3利用时事政治教学是实现思想品德课教育目标的要求。思想品德课肩负着十分重要的育人使命,是我国学校进行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它对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着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当前我们的一些政治课教学仍拘于教材,没有从学生和社会的客观实际出发,教学内容忽视了与当前丰富又生动的国内外热点时事的结合,使课堂缺乏生机和活力。由于教学目标脱离实际,知识变得教条化和抽象化,导致学生对政治课讲授的理论观点缺乏深刻的认同,学习失去兴趣和热情,最终达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如何把教材的观点和现实发生的时政热点有效的结合起来,优化思想品德课教学,这是我们每一个政治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我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探索与尝试。
2.1转变思想,树立新课程的理念。
思想是先导,树立新课程的理念是前提。关注时事政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不断变化发展的需要。作为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全新的教育理念,利用时事政治教学理应成为思想品德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的国内外时事,既丰富又生动,大多跟思想品德课有一定的联系,且学生对这些时事非常关心,教师要因势利导,帮助他们确立开放学习的新理念,掌握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研究,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必将推动整个政治科学习的深入,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推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2.2学习时事,增强时事信息量的储备。
储备必要的时事政治信息量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基础,是上好上活政治课的重要条件,也是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的前提。储备时事政治知识的途径是不断加强时事政治的学习。为此师生要共同学习、共同搜集整理人们普遍关注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社会热点问题以及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时事,共同探究其本质。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青少年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在平常的学习中积极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时事学习活动,不断积累时事政治知识。如成立“时事沙龙”兴趣小组,引领大家多看书报和新闻;举行课前的“新闻发布会”促进时事信息的交流;开展时事政治知识竞赛,激发学习时事政治的热情;进行每周“时事热点评论”,培养和提高学习时事政治的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储备了丰富的时事政治信息量,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分析表达能力。
2.3利用时事政治活跃课堂。
利用时政热点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重要手段,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一大特点,是思想品德课教学时代性特征最主要的表现。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恰当地引用一些时事材料,渗透必要的时事信息,可使学生兴趣大增,思维活跃,从而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利用时政应根据课堂讲授内容的需要,联系大家关注的时事,恰当地选用与讲授内容有内在联系的时政材料,克服时事热点和课本内容两张皮的现象。教师还要对所选材料进行精心设计,促进时政知识与课本知识点的融合,从而使学生达到由外到内的知识升华,实现由时事材料到理论的飞跃。
2.4积极开展时政研究性学习活动。
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把课本所学理论和社会热点时事、自己的思想实际结合起来,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是思想品德科新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因此,教师要根据当前的时事热点和大家关注的社会问题,结合思想品德课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确定研究课题,设计研究方案,组织他们开展专题研讨、社会实践、调查研究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他们通过研究性学习从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认真总结,形成小论文、调查报告等成果。通过课题的研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了他们分析、综合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总之,思想品德课只有关注社会热点,利用好时事政治,才能充分体现其价值,教师只有转变教学观念并付诸实践,才能让思想品德课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