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之我见

【作者】 徐随华

【机构】 东风6264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将子女留在家乡就读,造成了大批留守儿童。虽然我校身处城区,但外出务工人员子女却不少,长期寄养在亲属家庭的留守儿童就有10多人。由于长期远离父母缺乏亲情的温暖,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出现焦虑、缺乏自信等心理问题。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是一个非常紧迫急待解决的问题,全社会都应重视和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确保 “留守儿童”身心健康。
  一、留守儿童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
  1、亲情缺失导致留守儿童出现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
  我班几位长期留守的儿童,有的半年、一年与父母都不能见到一面,缺少父母的关爱使孩子产生焦虑、抑郁、自卑、怯懦等心理缺陷,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和交往。姗姗、小琪是我班的两个留守女孩儿,从一岁起一直与老人生活,平时和父母的联系多半是每周一次的电话。亲情的缺失致使他们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课后很少与与伙伴相处,不轻易向人表露心事。小君是我班的一个留守男孩子,近三年来父母外出务工,孩子一直与姑姑一家同住,性格内向孤僻,难于适应集体的生活;在家情绪经常低落,爱哭,爱和大人顶撞,自尊心很容易受到伤害。
  以上只是个例,在这些留守儿童身上还共同存在着严重的自卑心理。因为在学习和生活上缺少父母的帮助,他们常常感到自己的能力不如别人,对集体活动缺乏参与热情。一旦遇到家长会或联欢会等家校共同参与的活动,这些儿童更容易心理失衡,感到自卑。
  2、留守儿童极易出现人际交往障碍
  留守儿童长时间与老人居住,语言减少,缺乏社交的技巧,情感淡漠,思维容易固化,智力也随之会受到影响。加之老年人不爱进行室外活动,对孩子过于溺爱,担心孩子受到伤害,长期的安静使孩子缺乏生活热情和进取心,容易向困难妥协,人际交往很受影响。我班学生小毅的爷爷奶奶对他过于呵护,很少让孩子与同龄人外出活动,时间一长,孩子更不敢和同龄人交往了。
  针对上述情况,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辅导呢?
  教师要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世界。教师应放下架子,走进留守儿童的真实生活,建立家校联系本,要求他们把教师布置的各种作业、任务记在本子上。回家后一一对照完成,养成良好的自理能力。学生也可以把自己的困惑、烦恼写在联系本上,积极的一面教师及时给予鼓励,消极困惑的给予疏导,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心态。老师在生活、学习中应该时时留心观察他们的学习表现,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乐于和他们交朋友,做好他们的思想疏导,让他们更多地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就是他们的朋友,是他们的父母,是对他们最好的人。
  教师要与家长保持联系及时沟通。协助留守儿童每周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封信或通一次电话,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既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又大大地提高了班主任工作的效果。
  教师要搭建活动平台,培养留守儿童积极向上的道德品质。要通过开设“心灵小屋”“知心信箱”的形式,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阅读、小制作、唱歌等兴趣小组,抵制不良活动对儿童的引诱和腐蚀,让孩子们养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
  建立固定的交流沟通制度,每周一次的谈心、每月一次通话、每季度一次表彰、每学期一次聚会,让孩子与父母建立起心连心的联系,感受到亲情,帮助孩子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问题。
     引导留守儿童学会关爱他人。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是“祖孙同堂”,过分的溺爱,使得他们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只求得到他人的关爱,却很少主动关爱他人。教师应经常深入留守儿童家庭中,引导学生主动承担家务,帮助父母去照顾老人,让他们学会感恩。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和社会的发展进程。我们期望家庭、学校和社会能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承担起各自的责任,让留守儿童和其他孩子一样共享一片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