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让美术课堂放飞孩子的童心

【作者】 赵 娟

【机构】 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小学美术课堂更应该着力于儿童本位的发展。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应卸下教育活动中的浓妆艳抹,回归教学的本真,俯下身子,站在儿童的立场,从儿童的视角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当我们心中怀着尊重,坚守童真的世界,就会发现另外一片艳阳天。因而美术课需要教师放飞童心,保护童真,让个性贯穿美术课堂教学之中。
  关键词:拥有童心;获得童心;阅读童心
  一、美术课堂的童心是什么
  (一)美术课堂的童心就是要让课堂“好玩”,就是“逗你玩”。
  一次一年级美术课,下边坐着十几位听课的老师。上课老师先出示了一个彩色卡纸制作的瓶子,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观察它的特点,老师把瓶子从中间对折:“发现什么了吗?”“瓶子左右两边的形状是相同的。” 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着,“我们可以根据瓶子的这个特点快速地制作一个瓶子吗?”老师一边说着,一边做起了示范:先把一张白纸对折,在纸的一边画半个瓶子,再剪下这半个瓶子,从中间打开,这一展示可让同学和听课的老师都愣了,只见瓶子左右两边一分为二,完全是一个被摔成两半的瓶子,这课不是上砸了吗?上课老师也很着急,不停地说:“这怎么回事儿呢?”突然一个孩子笑着说:“老师你画半个瓶子的方向错了,画在纸开口的一边剪下来的瓶子当然是坏的咯。”大家这才明白刚才那无意中剪破的瓶子,其实是“逗你玩”——要的就是剪破的效果,从中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启发思维的能力。生活中的美是发现出来的,这就是我曾经上过的一节美术课《漂亮的瓶子》之教学片断。
  在教学中,有意不直说,而是设个谜局让学生猜,是很容易取得“逗你玩”的效果的。美术老师就是要拥有这样“逗你玩”的童心,否则,再好的美术教材你上得都没有味道。如果你拥有了童心,再干枯的教材,你上得也会有味道。我的体会是,美术课就是好玩课,它好玩,它逗你玩,它不按常规出牌,它充满了创意和灵性。
  (二)美术课堂的童心就是师生要“好奇”,就是“爱发现”。
  在教学中,只要你带着一颗好奇的心,就会有诸多发现。发现教材,发现学生,发现自己。发现优点,发现问题,发现不足。以前在兴趣班上课时让学生画手,学生总说,自己的手有什么好画的,即使画的很逼真也不好看哪!后来交上来的作业不是对书上范作的死死临摹,就是对自己双手的胡乱涂鸦。可是当我调动童心,好奇也就来了:现在的孩子会做家务吗?肯定不会有几个。我想他们肯定很少见过一双从事繁重工作的手,这没见过不正是我上好课的资源吗?有了好奇,我就不怕这节课上不生动了。我要带着孩子们一起好奇。一上课我就先让学生观察自己的手,同伴的手,用白白嫩嫩、光滑等词加以形容,学生左看看右看看,从没觉得自己的手这么好玩过。当他们觉得很有趣时,我出示了一张农民的粗糙的手,开始学生并不觉得奇怪,我问:同学们,这样的手你在谁身上见过?这么一问,学生思维活跃起来,“我外婆的!”、“我爷爷的手就是这么粗糙的,手往我脸上一摸就疼!”,听到这么多答案,我很是高兴,因为其实这些孩子在平时挺注意观察的。“对啊,我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他们的工作都很辛苦,为了让我们生活得更好,以至于把手磨起了一个个老茧,于是手变得粗糙了,再也不像你们的手那么柔嫩光滑。同学们,这次我们的美术作业不画自己的手了,我们来画他们的手,好吗?”这样一来同学们的劲头可高了,等我稍微提示了手的画法后就布置今天回家每位同学找一双最值得画的手,最让你感动的手。第二天,我收到了让我出乎意料的作业,一双双手在纸上画得那么有力,可以看出学生在这次作业中倾注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我想,是童心帮了我的忙,童心调动了我上课的积极性,让我去好奇,让我去发现,让我去收获。童心是什么?童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
  (三)美术课堂的童心就是师生要拥有“真心”,就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
  在课堂中没有真情,如同池中抽干了水,任教师用华美的语言,再动听的语调上课,也不会打动学生的心灵,震撼学生的灵魂。只有拿出真心才能打动自己,继而打动别人。
  二、美术课教师怎样才能获得童心
  其实童心每人都不缺,就在你的内心深处。只需一点调动,可立即呼出。我的体会是:
  1.与孩子交朋友是获得童心的最佳捷径。童心具有感染性,跟孩子在一起,我们会被他们的天真所感化。于是乎,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你也就成了拥有童心的人了。
  2.阅读童心作品
  这也是我的真实体会,仅供参考:一是通过读童话书、看动画片来获得童心。二是通过读儿童画来获得童心。
  第一,读童话书、看动画片。不要以为童话书、动画片是孩子们的专利。法国一位学者说:“仅仅让孩子们喜欢的童话书不是好的童话书”。那意思是好的童话书,是连成人都喜欢的,它们在努力地改变成人,改变成人看儿童。在很多作品中充满着爱的气氛和快乐的童趣。多看一些童话书籍和动画片,对自己在课堂上,尤其是低年级课堂上,有很大的启发。例如我在上一年级《卡通明星总动员》一课中,就有很多话题和孩子们交流,和他们一起聊自己喜欢的卡通形象,是多么有趣的事。
  第二,读儿童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很多作品都反映出了孩子们基于生活而迸发出来的充满童真童趣的丰富的想象力,他们的画总是给人一种稚趣、欢快、新奇的感觉,令人情不自禁发出赞叹声。当然,儿童画的想象特点并不是孩子们自觉地表现出来的,更不是有意识地夸张描绘的,那是心灵活动的自然流露。我在  年级的美术课上,让学生画一幅丰收的场景画时,有的学生画了很多小朋友爬上树,摘果子;有的学生画了农民在强烈的太阳光下晒谷子;有一位学生出人意料地画了自己坐在沙发上边看电视边吃着丰盛水果的场景,问这个学生为什么有这样的作品想法时,他回答说:“只有丰收的时候,才能享受这些美味啊。”由此也可见,孩子的奇异想象和诗情画意,就看你有没有快乐地去发现。经常用心去解读一些原生态的儿童画,会让你心中洋溢着童心和童趣的。
  童心,是不受客观影响自然的流露,是对孩子设身处地的想象、理解和爱。拥有童心就拥有创意,因为创意的催化剂就是童心,创意的天空也是童心。我们热切的呼唤充满童真的课堂,呼唤拥有童心的教师,让这样的美术课成为孩子们描绘自己美好童话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