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体育课“分层教学”的探索
【作者】 唐治力
【机构】 贵州省贵定一小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学生个体存在着差异以及由此差异引发的学生对体育教学的不同需求,本文论述了小学体育教学的“分层教学”法,该教学法力求在保证绝大多数学生完成课程目标的同时,让每一个学生都受益于课堂,最终满足学生个体需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关键词:体育教学;个体差异;分层教学
一、前言
《小学健康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的要求。同一班里的学生,由于主观、客观、先天、后天等因素的影响,在个性、兴趣、爱好、能力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忽视了这种差异的存在,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学的效果。
本人在吸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十多年的教学实践和认识,从小学生个体差异研究入手,对小学体育开展分层教学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二、小学生个体差异分析
我校是厦门市唯一的一所面向国内及港澳台、东南亚地区招收音乐特长生的学校,与我市其它中小学校招收的生源有较大的区别;侨、港澳台,外籍特长生和本地招收的专业生源和非专业一般生源在各年级中均采用混合班教学,所以班级学生的个体差异,除了与其它学校有共性外,还具有音乐学校的特性。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
1.体质状况差异:我校学生大多从小学习乐器,琴上练习时间居多,体育锻炼时间相对较少,运动能力发展水平较低,体质状况相对比较弱,再加上肥胖生偏多,又是女多男少,故整体的体质状况比其它学校弱,有“厌体”情绪。
2.兴趣爱好差异:和其它学校不同的是,我校大多数学生要用手指进行练习乐器,为了让手指不受伤害,相当多学生对体育运动项目有一定的排斥心理。
3.运动技能差异:音乐学校的学生普遍协调性和柔韧性好,在跳远、跳高等项目上的成绩比较好;耐力和力量不足,在长跑、投掷等项目上的成绩更显欠缺。还有相当一部分体质较弱的学生或肥胖的学生,其运动技能相对比较弱,学习有困难,对体育产生自卑心理。
4.性格与接受能力差异:音乐学校学生性格内向的多,偏静,不好动,认为文化学习和专业学习比较重要,参加体育运动比较被动,接受能力受主观影响很大。由于音乐具有开发右脑,调整大脑两个半球功能的作用,音乐学校的学生乐感普通都比较好,对广播操、韵律操等节奏感强的项目接受速度快。
三、开展分层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在实际教学中,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结合本校的特点以及对新课标的理解,开展分层教学,即: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地进行教学,有针对性地加强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指导,使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完善与提高,促进他们的身体健康,个性得到发展。
(一)学生分层
主要根据学生的体质、学习水平等同时结合自我评价将学生归类分为A(强)、B(中)、C(弱)三个层次。当然这样的分层并非给学生贴标签,而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心中有数,便于对他们进行分层干预和指导。当然这种分层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些同学在某个项目上是低层次,在某个项目上也可能是高层次,因此,随着教学进程的发展和学生的变化,要及时对分层进行调整归类,要保持动态分层状态,以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变化。
(二)目标分层
新课程标准设定了不同级别的可选水平目标,为我们实施“分层教学”提供了依据和可能。在教学实践中,我将课程目标大体上分为发展性、提高性、基础性三个层次。一般来说,低层次学生必须从基础性目标开始,完成以后可以进行提高性目标甚至是发展性目标的练习。根据课程标准的学习、练习目标,在三个层次中分别确定合格、提高、优秀的底线,让每个层次的学生“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果子”。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享受到进步与超越的愉悦。
(三)合作分层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小组形式的合作学习是被证明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但在小组成员的组合要求和方式上,对“差异性”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我经常将分组组合采用动态合作方式,临时组成学习小组。如:1.A层的合格组与B层的优秀组组合;2.B层的合格组与C层的优秀组组合。
这些学生的认知水平、基础技能、体质心理虽有差距,但相对接近。这种差异互补的组合,在合作学习中,既有上一层次学生对下一层次学生的帮带,又有下一层次学生对上一层次学生的赶超。这种合组学习还可以引进竞争机制,如采用前一层次的后几名学生淘汰降级到后一层次,后一层次的前几名学生进步升级到前一层次的制度。及时调整学生合作层次,让所有学生时时都处于最佳学习状态之中。
(四)评估分层
学生成绩的评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在评价学生的成绩时应力求突破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评价的状况,是把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纳入学习成绩评定的范围,并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其学习兴趣。
1.同类教材分项评价。对同一种类型教材的学习,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学习项目,成绩评价分项目进行。
2.设立进步激励评价制度,对成绩提高或成绩提高明显的组别或个人给予进步评价加分。让学生知道只要努力,有进步就可能获得加分。
3.对学生学习态度进行评价分为:积极参加(优秀),比较努力参加(良好),能一般完成学习任务(合格),消极应付学习(须努力)。
4.调整结构性评价比例关系,不仅重视定量评价,而且重视定性评价。分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等进行评价。
综上所述,在充分认识我校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既能满足身体健康、体育基础好、技术水准高的学生的要求,发挥他们的优势,又能充分调动体育基础一般和较差同学的积极性,消除他们心理上的自卑感,使不同类型学生的身心得到发展,身体得到锻炼,体质得到增强,个性得到发展。
关键词:体育教学;个体差异;分层教学
一、前言
《小学健康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的要求。同一班里的学生,由于主观、客观、先天、后天等因素的影响,在个性、兴趣、爱好、能力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忽视了这种差异的存在,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学的效果。
本人在吸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十多年的教学实践和认识,从小学生个体差异研究入手,对小学体育开展分层教学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二、小学生个体差异分析
我校是厦门市唯一的一所面向国内及港澳台、东南亚地区招收音乐特长生的学校,与我市其它中小学校招收的生源有较大的区别;侨、港澳台,外籍特长生和本地招收的专业生源和非专业一般生源在各年级中均采用混合班教学,所以班级学生的个体差异,除了与其它学校有共性外,还具有音乐学校的特性。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
1.体质状况差异:我校学生大多从小学习乐器,琴上练习时间居多,体育锻炼时间相对较少,运动能力发展水平较低,体质状况相对比较弱,再加上肥胖生偏多,又是女多男少,故整体的体质状况比其它学校弱,有“厌体”情绪。
2.兴趣爱好差异:和其它学校不同的是,我校大多数学生要用手指进行练习乐器,为了让手指不受伤害,相当多学生对体育运动项目有一定的排斥心理。
3.运动技能差异:音乐学校的学生普遍协调性和柔韧性好,在跳远、跳高等项目上的成绩比较好;耐力和力量不足,在长跑、投掷等项目上的成绩更显欠缺。还有相当一部分体质较弱的学生或肥胖的学生,其运动技能相对比较弱,学习有困难,对体育产生自卑心理。
4.性格与接受能力差异:音乐学校学生性格内向的多,偏静,不好动,认为文化学习和专业学习比较重要,参加体育运动比较被动,接受能力受主观影响很大。由于音乐具有开发右脑,调整大脑两个半球功能的作用,音乐学校的学生乐感普通都比较好,对广播操、韵律操等节奏感强的项目接受速度快。
三、开展分层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在实际教学中,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结合本校的特点以及对新课标的理解,开展分层教学,即: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地进行教学,有针对性地加强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指导,使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完善与提高,促进他们的身体健康,个性得到发展。
(一)学生分层
主要根据学生的体质、学习水平等同时结合自我评价将学生归类分为A(强)、B(中)、C(弱)三个层次。当然这样的分层并非给学生贴标签,而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心中有数,便于对他们进行分层干预和指导。当然这种分层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些同学在某个项目上是低层次,在某个项目上也可能是高层次,因此,随着教学进程的发展和学生的变化,要及时对分层进行调整归类,要保持动态分层状态,以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变化。
(二)目标分层
新课程标准设定了不同级别的可选水平目标,为我们实施“分层教学”提供了依据和可能。在教学实践中,我将课程目标大体上分为发展性、提高性、基础性三个层次。一般来说,低层次学生必须从基础性目标开始,完成以后可以进行提高性目标甚至是发展性目标的练习。根据课程标准的学习、练习目标,在三个层次中分别确定合格、提高、优秀的底线,让每个层次的学生“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果子”。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享受到进步与超越的愉悦。
(三)合作分层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小组形式的合作学习是被证明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但在小组成员的组合要求和方式上,对“差异性”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我经常将分组组合采用动态合作方式,临时组成学习小组。如:1.A层的合格组与B层的优秀组组合;2.B层的合格组与C层的优秀组组合。
这些学生的认知水平、基础技能、体质心理虽有差距,但相对接近。这种差异互补的组合,在合作学习中,既有上一层次学生对下一层次学生的帮带,又有下一层次学生对上一层次学生的赶超。这种合组学习还可以引进竞争机制,如采用前一层次的后几名学生淘汰降级到后一层次,后一层次的前几名学生进步升级到前一层次的制度。及时调整学生合作层次,让所有学生时时都处于最佳学习状态之中。
(四)评估分层
学生成绩的评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在评价学生的成绩时应力求突破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评价的状况,是把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纳入学习成绩评定的范围,并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其学习兴趣。
1.同类教材分项评价。对同一种类型教材的学习,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学习项目,成绩评价分项目进行。
2.设立进步激励评价制度,对成绩提高或成绩提高明显的组别或个人给予进步评价加分。让学生知道只要努力,有进步就可能获得加分。
3.对学生学习态度进行评价分为:积极参加(优秀),比较努力参加(良好),能一般完成学习任务(合格),消极应付学习(须努力)。
4.调整结构性评价比例关系,不仅重视定量评价,而且重视定性评价。分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等进行评价。
综上所述,在充分认识我校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既能满足身体健康、体育基础好、技术水准高的学生的要求,发挥他们的优势,又能充分调动体育基础一般和较差同学的积极性,消除他们心理上的自卑感,使不同类型学生的身心得到发展,身体得到锻炼,体质得到增强,个性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