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语文教学的反思
【作者】 吴英春
【机构】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江北高级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一节语文课,不论备课时考虑如何严密细致,也不可能把所有的问题都设想得很周全,况且课堂上随时可能出现不确定的因素,促使我们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如何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不再出现类似的失误,从而收到更优化的效果,这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因此,课后进行反思就显得十分必要。
如何进行语文教学的反思呢?
关键词:课后反思;反思内容;反思方法;反思记录
一、反思的内容
1.对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反思。
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切合学生的实际?学生对于教学目标的体会是明确的还是模糊不清的?例如《忆读书》这一课,如果把“让学生学习本文的写作方式”作为教学目标之一,显然这是不符学生的实际的。因为学生刚进入初中,对初中语文的学习还不熟悉,对初中作文的写作还不适应。
2.对教学内容的反思。
教学内容的选取是否科学合理?是否更好地体现了教学原则,从而便于学生获取知识和训练能力?例如教学《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课,如果把“让学生针对当时的社会背景谈自己的看法”作为目标之一,那也是不当的,因为这样的内容是没有必要让学生掌握的。
3.教材处理与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分析。
课堂教学中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情感、态度、价值观实现得如何?是牵强附会还是“水到渠成”?本次课堂教学是否起到为以后学习“搭桥”的作用?课前确定的教学重点、难点是否准确?解决得如何?如教学《地毯下的尘土》这一课,在让学生掌握通过心理描写来刻画米妮形象的同时,是不是让他们懂得了做人要诚实的道理?
4.对人际关系的反思。
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处理得是否融洽?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是否到位?是否促使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或较大程度的发挥?是否生成了预设的东西?课后我们应该就这些内容作出深入的思考。
5.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的反思。
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可使课堂教学层次分明,深入浅出,重点突出,难点分散,形象生动,使学生对知识的识记、领会、运用、习得和迁移以及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培养更加有效,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课后要仔细审查课前选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是否恰当有效,与学科特点及学生实践联系是否紧密,效果怎样,该如何改进,等等。
6.对课堂管理的反思。
有效的课堂管理能对教学起到促进作用,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良性互动,促进学生以最大的努力积极完成学习任务。因此,课后对课堂教学管理的成败得失要进行反思、评析、总结。
7.对教学语言的反思。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是否简洁?是否条理清楚、逻辑性强?讲解是否清晰明了?有没有知识的错误?等等。对这些内容的反思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语文老师的教学语言对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能直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8.对学生学习状态的反思。
课堂上,学生的知识储备怎样,有无浓厚的兴趣,反应是否积极,参与面和参与程度如何,本堂课学生在知识与能力、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哪些收获,等等。对这些方面进行反思,会使我们的教学更有针对性,更能收到实效。
9.对课堂教学全过程的全面反思。
课前准备得再好,教案写得再周到细致,讲课时也不可“一帆风顺”。因为课堂上随时都会出现突发情况,还有整个教学过程可能出现失误,这些都需要老师及时做出调整,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在课堂教学结束后,要对教学过程中的失败之处和创造性成果进行反思总结,找出今后可以借鉴的经验,比如教学环节是否衔接自然,教学流程是否流畅?还可以怎样改进?等等。
二、反思的方法
1.横向反思。
教师上完课后,抽时间回忆所讲的内容、学生听课的情况,从中找出成功与失败的原因,然后记录下来,作为课后总结的基础材料,以备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用。
同年级同学科教师间也应多交流,即上完课后教师之间互相交流信息,介绍各自的经验和发现的问题,共同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并记录下来作为资料。
2.纵向反思。
一是要做好作业讲评并记录。教师批发作业要从中发现带有普遍性的东西,找出上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给以后的教学提供经验的借鉴,避免重复性错误的出现。
二是搞好测验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进行了测验分析,从中检查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的情况,找出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据此改进以后的教学方案。
三是向学生了解。教师有时不能准确找出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缺点和不足之处,请学生来提意见,可以反映一定的情况。这样做不但不会降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反而会密切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听到学生对自己教学的真实意见,有助于自己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3.综合反思。
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各个要素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和比较,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订出改进方案。
三、反思的记录
教师抽时间进行了反思,不能只停留在头脑中,何况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如果不及时把反思的内容记录下来,作为资料保存,对以后教学工作的改进是起不到帮助作用的,那么我们的反思就会毫无意义。怎样记录我们的反思?最直接、简便的方法是每堂课后,教师把对刚才课堂教学的反思记在备课本上。有可能这只是零散的点滴之见,但积累多了,就是一笔宝贵的资源。每周教学结束,我们可以针对这一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进行反思,把它整理成教育周记。一周有多节课,每节课的情况各不相同,针对这些情况进行综合性的反思,从中能找到更多带规律性的东西。只要我们坚持记录下来,我们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一定会得到提升的。
如何进行语文教学的反思呢?
关键词:课后反思;反思内容;反思方法;反思记录
一、反思的内容
1.对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反思。
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切合学生的实际?学生对于教学目标的体会是明确的还是模糊不清的?例如《忆读书》这一课,如果把“让学生学习本文的写作方式”作为教学目标之一,显然这是不符学生的实际的。因为学生刚进入初中,对初中语文的学习还不熟悉,对初中作文的写作还不适应。
2.对教学内容的反思。
教学内容的选取是否科学合理?是否更好地体现了教学原则,从而便于学生获取知识和训练能力?例如教学《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课,如果把“让学生针对当时的社会背景谈自己的看法”作为目标之一,那也是不当的,因为这样的内容是没有必要让学生掌握的。
3.教材处理与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分析。
课堂教学中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情感、态度、价值观实现得如何?是牵强附会还是“水到渠成”?本次课堂教学是否起到为以后学习“搭桥”的作用?课前确定的教学重点、难点是否准确?解决得如何?如教学《地毯下的尘土》这一课,在让学生掌握通过心理描写来刻画米妮形象的同时,是不是让他们懂得了做人要诚实的道理?
4.对人际关系的反思。
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处理得是否融洽?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是否到位?是否促使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或较大程度的发挥?是否生成了预设的东西?课后我们应该就这些内容作出深入的思考。
5.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的反思。
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可使课堂教学层次分明,深入浅出,重点突出,难点分散,形象生动,使学生对知识的识记、领会、运用、习得和迁移以及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培养更加有效,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课后要仔细审查课前选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是否恰当有效,与学科特点及学生实践联系是否紧密,效果怎样,该如何改进,等等。
6.对课堂管理的反思。
有效的课堂管理能对教学起到促进作用,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良性互动,促进学生以最大的努力积极完成学习任务。因此,课后对课堂教学管理的成败得失要进行反思、评析、总结。
7.对教学语言的反思。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是否简洁?是否条理清楚、逻辑性强?讲解是否清晰明了?有没有知识的错误?等等。对这些内容的反思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语文老师的教学语言对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能直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8.对学生学习状态的反思。
课堂上,学生的知识储备怎样,有无浓厚的兴趣,反应是否积极,参与面和参与程度如何,本堂课学生在知识与能力、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哪些收获,等等。对这些方面进行反思,会使我们的教学更有针对性,更能收到实效。
9.对课堂教学全过程的全面反思。
课前准备得再好,教案写得再周到细致,讲课时也不可“一帆风顺”。因为课堂上随时都会出现突发情况,还有整个教学过程可能出现失误,这些都需要老师及时做出调整,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在课堂教学结束后,要对教学过程中的失败之处和创造性成果进行反思总结,找出今后可以借鉴的经验,比如教学环节是否衔接自然,教学流程是否流畅?还可以怎样改进?等等。
二、反思的方法
1.横向反思。
教师上完课后,抽时间回忆所讲的内容、学生听课的情况,从中找出成功与失败的原因,然后记录下来,作为课后总结的基础材料,以备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用。
同年级同学科教师间也应多交流,即上完课后教师之间互相交流信息,介绍各自的经验和发现的问题,共同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并记录下来作为资料。
2.纵向反思。
一是要做好作业讲评并记录。教师批发作业要从中发现带有普遍性的东西,找出上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给以后的教学提供经验的借鉴,避免重复性错误的出现。
二是搞好测验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进行了测验分析,从中检查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的情况,找出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据此改进以后的教学方案。
三是向学生了解。教师有时不能准确找出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缺点和不足之处,请学生来提意见,可以反映一定的情况。这样做不但不会降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反而会密切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听到学生对自己教学的真实意见,有助于自己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3.综合反思。
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各个要素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和比较,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订出改进方案。
三、反思的记录
教师抽时间进行了反思,不能只停留在头脑中,何况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如果不及时把反思的内容记录下来,作为资料保存,对以后教学工作的改进是起不到帮助作用的,那么我们的反思就会毫无意义。怎样记录我们的反思?最直接、简便的方法是每堂课后,教师把对刚才课堂教学的反思记在备课本上。有可能这只是零散的点滴之见,但积累多了,就是一笔宝贵的资源。每周教学结束,我们可以针对这一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进行反思,把它整理成教育周记。一周有多节课,每节课的情况各不相同,针对这些情况进行综合性的反思,从中能找到更多带规律性的东西。只要我们坚持记录下来,我们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一定会得到提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