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构建小学音乐高效课堂的策略
【作者】 杨 涛
【机构】 广西桂林全州县城北完小
【摘要】【关键词】
【正文】小学音乐教育是最基础的教育,是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要搞好音乐教学,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从而构建高效音乐课堂。高效课堂不仅要完成教学任务、丰富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创新教学方法,提升音乐教学实效,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下面是我在音乐教学中的点滴方法,提出与大家共勉。
一、激情导入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年龄和性格等特征,小学生对音乐的喜爱和学习,大多是源于个人的兴趣和爱好,这是一种无意识的学习。尤其是一些低年级的小学生,其自控能力不强,好动、爱说话,容易分散学习注意力。这就要求教师除了符合常规要求外,还要做课堂上的有心人,注重用强制以外的教学方法激发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使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更有利于让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
二、“趣”为先导,引发注意,使学生乐于倾听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随着时间流逝而流动。如何让学生在转眼即逝的音乐流动中,对音乐产生印象,只有让他们对音乐感兴趣,才能引起他们的听觉注意。
1、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使他们会听
学会倾听很重要。这一点在一年级的新生音乐学习中尤为重要。教参常提示我们音乐教学工作者,要给学生完整地聆听全曲,给予学生充分的体验与感受。在欣赏时,我总是让他们身体放松、自然而不要端端正正地坐在座位上,让他们闭上眼睛,身体可以自由地随着旋律进行,可以自由地轻轻摆动,或是不动。在相对安静的气氛中,进行“小耳朵”贴纸奖励,这大大激励了学生,也为更好地欣赏音乐创设安静的学习环境。
2、运用形象有趣的教学语言,让学生爱听
教师的语言艺术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富有艺术性的语言能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妙趣横生。因为音乐毕竟是抽象的,他带给人情感和情绪上的体验,只有学生通过语言或行为,才能向大家出音乐带来的这种微妙而朦胧的感觉。如一年级欣赏课《快乐的一天》如何让学生有效地进行欣赏,我想法子把学生“不懂”的音乐变成“懂”的音乐,把不熟悉的的乐曲变成熟悉的乐曲,把无意注意转化成有意注意,我不急着让学生听音乐,而是利用插图让学生“看”音乐,唤起听音乐的兴趣和注意:利用儿童爱听故事的心理,结合音乐故事听音乐片段,用动作表演将儿童置于音乐情景,获取身心快乐。用儿童熟悉的生活去感受“快乐的一天“,儿童不仅不觉得音乐陌生,还觉得音乐说的是自己的事,觉的音乐真有趣。
鉴于低年段的学生多无意注意、活泼好动、自制力弱等特征。音乐欣赏要贴近儿童生活,结合儿童认知心理和认知水平,创造条件(如一首歌、一首诗、一幅画、一个游戏、一个故事等)把陌生的音乐转化成熟悉的音乐,同时重视身体活动去感受音乐,获取音乐欣赏带来的“心灵快乐”。
三、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热情。
1、用歌唱的美感染学生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非常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也就是说,一定要把自己打扮的端庄、漂亮一些。也许有人会觉得有些言过其实,认为一名音乐教师只要在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上不断努力就可以了。但我认为面对天真可爱的孩子,我愿意让他们看到一个美丽的音乐的传递者。因为在小学生的眼中,漂亮的老师和好听的歌声是融为一体的。在教学生学唱歌曲《咏鹅》时,我特地换了一身漂亮的裙子,在音乐伴奏声中,我舒展着轻盈的舞姿,模仿着湖面上的白鹅,用优美、动听的歌声进行歌曲范唱时,我看到孩子们的眼中,除了被吸引,还闪着一片片奇异的光彩,那是对老师的欣赏和喜爱。我感到,学生从我的歌唱中,看到了一幅美丽的“咏鹅”图。我想,从那一刻起,我明白了,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追星族”。而我们新世纪的小学音乐教师为什么不应该成为孩子们眼中、心中的明星呢?当学生用欣赏的目光来看我们音乐教师时,我们就能让学生看到歌唱中的美,那样,学生就会情不自禁的走近美,这时,我们就可以告诉学生,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
2、利用多媒体课件
网络多媒体的介入活跃了音乐课堂的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了音乐课的教学方式,使音乐从单纯的听觉艺术拓展为视听艺术。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自觉运用多种感官的参与,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引发了学习的动机。在《过新年》一课中,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从网络上收集的人们欢度佳节的热闹场面,带给了学生无以伦比的震撼的视听感受。让他们从中真正的感受到各族人民在过幸福生活的喜庆场面。此时播放新歌《过新年》,拉近了学生与音乐之间的距离,增加了亲切感,同时弥补了以往传统教学中挂图式静态教学的不足,使课堂充满动感,使学生在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中,情不自禁地萌生喜爱音乐的兴趣及参与歌唱活动的强烈愿望。
四、表演歌曲,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合作能力
在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求学生在会唱歌曲的基础上,比一比谁唱得准、唱得美,以满足学生自我表现的精神需求。为此,师生可共同交流,探讨歌曲节奏的快慢、音调的高低,以及个人情绪的调控,借此确定究竟需要用何种形式表现音乐形象。笔者充分利用学生的表演欲,让学生自由地演唱歌曲,利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为歌曲配舞蹈等方法,调动学生的情绪,使课堂气氛更活跃。
在这个环节中,我还提倡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学习、交流的平台。学生间平等商讨的气氛、友好且富有争议的交流,能够营造出平等、自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与同伴的学习交流中增进友谊,同时加深其对所学歌曲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使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下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对此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还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趣味竞赛。例如,在教学三年级的《唱给妈妈的摇篮曲》这首歌,学会歌曲后,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各小组用不同速度、力度、音色演唱歌曲,从而使学生理解音乐的速度、力度、音色,直接影响歌曲的情绪。这样学生通过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理解音乐知识技能会感到非常高兴。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感染,学习热情和参与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音乐课是当前小学阶段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如何激发小学生对乐曲的学习兴趣,则成了音乐教师开展音乐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其次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自主地参与.
一、激情导入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年龄和性格等特征,小学生对音乐的喜爱和学习,大多是源于个人的兴趣和爱好,这是一种无意识的学习。尤其是一些低年级的小学生,其自控能力不强,好动、爱说话,容易分散学习注意力。这就要求教师除了符合常规要求外,还要做课堂上的有心人,注重用强制以外的教学方法激发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使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更有利于让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
二、“趣”为先导,引发注意,使学生乐于倾听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随着时间流逝而流动。如何让学生在转眼即逝的音乐流动中,对音乐产生印象,只有让他们对音乐感兴趣,才能引起他们的听觉注意。
1、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使他们会听
学会倾听很重要。这一点在一年级的新生音乐学习中尤为重要。教参常提示我们音乐教学工作者,要给学生完整地聆听全曲,给予学生充分的体验与感受。在欣赏时,我总是让他们身体放松、自然而不要端端正正地坐在座位上,让他们闭上眼睛,身体可以自由地随着旋律进行,可以自由地轻轻摆动,或是不动。在相对安静的气氛中,进行“小耳朵”贴纸奖励,这大大激励了学生,也为更好地欣赏音乐创设安静的学习环境。
2、运用形象有趣的教学语言,让学生爱听
教师的语言艺术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富有艺术性的语言能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妙趣横生。因为音乐毕竟是抽象的,他带给人情感和情绪上的体验,只有学生通过语言或行为,才能向大家出音乐带来的这种微妙而朦胧的感觉。如一年级欣赏课《快乐的一天》如何让学生有效地进行欣赏,我想法子把学生“不懂”的音乐变成“懂”的音乐,把不熟悉的的乐曲变成熟悉的乐曲,把无意注意转化成有意注意,我不急着让学生听音乐,而是利用插图让学生“看”音乐,唤起听音乐的兴趣和注意:利用儿童爱听故事的心理,结合音乐故事听音乐片段,用动作表演将儿童置于音乐情景,获取身心快乐。用儿童熟悉的生活去感受“快乐的一天“,儿童不仅不觉得音乐陌生,还觉得音乐说的是自己的事,觉的音乐真有趣。
鉴于低年段的学生多无意注意、活泼好动、自制力弱等特征。音乐欣赏要贴近儿童生活,结合儿童认知心理和认知水平,创造条件(如一首歌、一首诗、一幅画、一个游戏、一个故事等)把陌生的音乐转化成熟悉的音乐,同时重视身体活动去感受音乐,获取音乐欣赏带来的“心灵快乐”。
三、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热情。
1、用歌唱的美感染学生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非常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也就是说,一定要把自己打扮的端庄、漂亮一些。也许有人会觉得有些言过其实,认为一名音乐教师只要在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上不断努力就可以了。但我认为面对天真可爱的孩子,我愿意让他们看到一个美丽的音乐的传递者。因为在小学生的眼中,漂亮的老师和好听的歌声是融为一体的。在教学生学唱歌曲《咏鹅》时,我特地换了一身漂亮的裙子,在音乐伴奏声中,我舒展着轻盈的舞姿,模仿着湖面上的白鹅,用优美、动听的歌声进行歌曲范唱时,我看到孩子们的眼中,除了被吸引,还闪着一片片奇异的光彩,那是对老师的欣赏和喜爱。我感到,学生从我的歌唱中,看到了一幅美丽的“咏鹅”图。我想,从那一刻起,我明白了,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追星族”。而我们新世纪的小学音乐教师为什么不应该成为孩子们眼中、心中的明星呢?当学生用欣赏的目光来看我们音乐教师时,我们就能让学生看到歌唱中的美,那样,学生就会情不自禁的走近美,这时,我们就可以告诉学生,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
2、利用多媒体课件
网络多媒体的介入活跃了音乐课堂的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了音乐课的教学方式,使音乐从单纯的听觉艺术拓展为视听艺术。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自觉运用多种感官的参与,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引发了学习的动机。在《过新年》一课中,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从网络上收集的人们欢度佳节的热闹场面,带给了学生无以伦比的震撼的视听感受。让他们从中真正的感受到各族人民在过幸福生活的喜庆场面。此时播放新歌《过新年》,拉近了学生与音乐之间的距离,增加了亲切感,同时弥补了以往传统教学中挂图式静态教学的不足,使课堂充满动感,使学生在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中,情不自禁地萌生喜爱音乐的兴趣及参与歌唱活动的强烈愿望。
四、表演歌曲,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合作能力
在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求学生在会唱歌曲的基础上,比一比谁唱得准、唱得美,以满足学生自我表现的精神需求。为此,师生可共同交流,探讨歌曲节奏的快慢、音调的高低,以及个人情绪的调控,借此确定究竟需要用何种形式表现音乐形象。笔者充分利用学生的表演欲,让学生自由地演唱歌曲,利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为歌曲配舞蹈等方法,调动学生的情绪,使课堂气氛更活跃。
在这个环节中,我还提倡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学习、交流的平台。学生间平等商讨的气氛、友好且富有争议的交流,能够营造出平等、自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与同伴的学习交流中增进友谊,同时加深其对所学歌曲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使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下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对此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还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趣味竞赛。例如,在教学三年级的《唱给妈妈的摇篮曲》这首歌,学会歌曲后,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各小组用不同速度、力度、音色演唱歌曲,从而使学生理解音乐的速度、力度、音色,直接影响歌曲的情绪。这样学生通过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理解音乐知识技能会感到非常高兴。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感染,学习热情和参与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音乐课是当前小学阶段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如何激发小学生对乐曲的学习兴趣,则成了音乐教师开展音乐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其次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自主地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