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如何当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作者】 罗布次仁
【机构】 西藏日喀则市萨迦县萨迦镇完小
【摘要】【关键词】
【正文】教师个人的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成长过程,即从一个“普通人”成长为一个“教育者”的发展过程。那么,中小学教师如何实现自己的专业化发展呢?
第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
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有新手型教师、经验型教师、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几个发展阶段,其发展动力又是什么呢?
1、从“新手型教师”到“经验型教师”——实践
这个阶段主要以职前的知识为“燃料”在实践的“氧气”中燃烧,获得发展的动力。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过程中积累自己的经验。由于职前的专业学习,“燃料”储备充分,这个阶段教师的发展速度比较快。经过若干年这样的过程绝大部分新手型教师都能发展成为一名经验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和反思也是必有可少的。
经验型教师所获得的经验和能力是基本的和一般的,所关注的是自己的工作表现,还不具备明显、充分的个人特色和风格。经验表明,80%左右的教师终身停留在这个成长阶段。
2、从“经验型教师”到“研究型教师”——学习
经验型教师已经基本燃尽了职前储备的“燃料”,如果不能获得新的“燃料”,其专业发展就会失去动力,进入徘徊不前的状态,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高原期”。获得再次飞越“燃料”的方式是系统地学习。边学习边实践边思考,并把研究渗入到这个过程中。
这个阶段的学习是构建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技能结构、能力结构和情意结构的过程,是初步形成自己独到见解和教学风格的过程。教师更多地关注和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心理等。这个阶段,也是教师学习研究的过程。主持或参与一些课题的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现实中真正完成此过程的教师并不多。
3、从“研究型教师”到“专家型教师”——研究
如果说教师专业发展的前两次飞越主要是学习的过程的话,那么从研究型教师到专家型教师的飞跃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是以研究担起实践和学习的过程。
专家型教师的特点,一是学识专深化,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二是目光前瞻化,非常注意学习和研究新的教育理论,关注教育改革的整体情况。他们对哲学、艺术及相关学科也有较深入的理解,并整合到教育教学工作中。他们在教育教学工作已经达到了比较自由的境界。
第二、教师专业发展的空间
中小学教师如果只埋头工作不去拓展自己的专业发展空间,教师的专业发展就会停滞不前或倒退。那么如何拓展自己的专业发展空间呢?
1、强化学、思、研、写,提高认识水平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但要“学”还要“思”。学习与思考解决不了的问题就要“研”。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写”就是把学、思、研的成果用书面语言表述出来,给自己以总结,给别人以借鉴。思维具有跳跃性,想明白的事,未必能说明白,说明白的事,未必能写明白。要写明白,就必需更深入地学、思、研。
2、增进全面发展,提升人生境界
从横向上讲,人的全面发展,是生理、心理、知识、智能、思想、品德的全面和谐发展。从纵向上讲,人的全面发展,是不断提升人生境界的过程。我国近代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把人生境界从低到高分成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四种。人只有不断地学习、实践与思考,才能不断提高全面发展的水平。中小学教师只有不断增进全面发展,提升人生境界,才能为专业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和智能支持。
3、拓宽发展环境,加强信息交流
教师的专业素质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构成教师专业发展系统。这个系统只有与外部环境进行信息交流,才能不断发展。这个外部环境包括本校、外校、教师进修学校、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学术团体、报刊图书、电子读物、广播电视、网上资源及网络联系起来的同行等。
第三、教师专业发展倡导的理念
1、强调以学生为本
小学生具有发展性、主动性等特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和中心的位置。学生为本,就是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坚持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尊重、关注和爱护学生,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将促进小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作为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
2、倡导以师德为先
师德是作为教师的第一要素,小学教师面对的是成长中的小学儿童,特别要注重为人师表,重视榜样的作用。师德大到遵纪守法、献身教育事业,具体到个人修养、言谈举止。特别是在对待小学生的态度方面,本着“教师爱是小学教师的灵魂”这一理念,着重要求教师要富有爱心、有耐心和责任心。
3、重视教师能力提升
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教育理念、专业知识的载体,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小学教师所面对的是生动活泼、日益成长的小学生,他的能力首先体现在认识学生、了解学生,把握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方面,同时还体现在教育教学的方法等实践环节上。当代教师不仅要把握学科的基本理论,还要有能力驾驭课堂,通过有效的方法、智慧来指导学生的学习,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4、践行终身学习理念
终身学习是当代社会的重要特征,教师在形成全民学习、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过程中应该起到领头羊的作用。小学教师的终身学习主要体现在主动发展的意识和不断反思、制定发展规划的能力。同时还要把握国内外教育发展的动向,跟上教育理论和知识学习的发展步伐,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使学习成为自身生活中的一种习惯。
作为教师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为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做出更大贡献。
第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
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有新手型教师、经验型教师、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几个发展阶段,其发展动力又是什么呢?
1、从“新手型教师”到“经验型教师”——实践
这个阶段主要以职前的知识为“燃料”在实践的“氧气”中燃烧,获得发展的动力。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过程中积累自己的经验。由于职前的专业学习,“燃料”储备充分,这个阶段教师的发展速度比较快。经过若干年这样的过程绝大部分新手型教师都能发展成为一名经验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和反思也是必有可少的。
经验型教师所获得的经验和能力是基本的和一般的,所关注的是自己的工作表现,还不具备明显、充分的个人特色和风格。经验表明,80%左右的教师终身停留在这个成长阶段。
2、从“经验型教师”到“研究型教师”——学习
经验型教师已经基本燃尽了职前储备的“燃料”,如果不能获得新的“燃料”,其专业发展就会失去动力,进入徘徊不前的状态,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高原期”。获得再次飞越“燃料”的方式是系统地学习。边学习边实践边思考,并把研究渗入到这个过程中。
这个阶段的学习是构建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技能结构、能力结构和情意结构的过程,是初步形成自己独到见解和教学风格的过程。教师更多地关注和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心理等。这个阶段,也是教师学习研究的过程。主持或参与一些课题的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现实中真正完成此过程的教师并不多。
3、从“研究型教师”到“专家型教师”——研究
如果说教师专业发展的前两次飞越主要是学习的过程的话,那么从研究型教师到专家型教师的飞跃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是以研究担起实践和学习的过程。
专家型教师的特点,一是学识专深化,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二是目光前瞻化,非常注意学习和研究新的教育理论,关注教育改革的整体情况。他们对哲学、艺术及相关学科也有较深入的理解,并整合到教育教学工作中。他们在教育教学工作已经达到了比较自由的境界。
第二、教师专业发展的空间
中小学教师如果只埋头工作不去拓展自己的专业发展空间,教师的专业发展就会停滞不前或倒退。那么如何拓展自己的专业发展空间呢?
1、强化学、思、研、写,提高认识水平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但要“学”还要“思”。学习与思考解决不了的问题就要“研”。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写”就是把学、思、研的成果用书面语言表述出来,给自己以总结,给别人以借鉴。思维具有跳跃性,想明白的事,未必能说明白,说明白的事,未必能写明白。要写明白,就必需更深入地学、思、研。
2、增进全面发展,提升人生境界
从横向上讲,人的全面发展,是生理、心理、知识、智能、思想、品德的全面和谐发展。从纵向上讲,人的全面发展,是不断提升人生境界的过程。我国近代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把人生境界从低到高分成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四种。人只有不断地学习、实践与思考,才能不断提高全面发展的水平。中小学教师只有不断增进全面发展,提升人生境界,才能为专业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和智能支持。
3、拓宽发展环境,加强信息交流
教师的专业素质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构成教师专业发展系统。这个系统只有与外部环境进行信息交流,才能不断发展。这个外部环境包括本校、外校、教师进修学校、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学术团体、报刊图书、电子读物、广播电视、网上资源及网络联系起来的同行等。
第三、教师专业发展倡导的理念
1、强调以学生为本
小学生具有发展性、主动性等特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和中心的位置。学生为本,就是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坚持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尊重、关注和爱护学生,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将促进小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作为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
2、倡导以师德为先
师德是作为教师的第一要素,小学教师面对的是成长中的小学儿童,特别要注重为人师表,重视榜样的作用。师德大到遵纪守法、献身教育事业,具体到个人修养、言谈举止。特别是在对待小学生的态度方面,本着“教师爱是小学教师的灵魂”这一理念,着重要求教师要富有爱心、有耐心和责任心。
3、重视教师能力提升
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教育理念、专业知识的载体,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小学教师所面对的是生动活泼、日益成长的小学生,他的能力首先体现在认识学生、了解学生,把握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方面,同时还体现在教育教学的方法等实践环节上。当代教师不仅要把握学科的基本理论,还要有能力驾驭课堂,通过有效的方法、智慧来指导学生的学习,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4、践行终身学习理念
终身学习是当代社会的重要特征,教师在形成全民学习、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过程中应该起到领头羊的作用。小学教师的终身学习主要体现在主动发展的意识和不断反思、制定发展规划的能力。同时还要把握国内外教育发展的动向,跟上教育理论和知识学习的发展步伐,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使学习成为自身生活中的一种习惯。
作为教师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为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