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如何创建和谐的班级文化
【作者】 扎西拉姆
【机构】 西藏日喀则市萨迦县雄玛乡中心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班级文化能够促进班集体在同一类型或者同一模式的文化环境中形成大致相同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校园主题的班级文化构建,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也只有在良好的班级文化引导下,才能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
关键词:班级文化 和谐 班集体 班主任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证明:良好的班级文化就像一个大磁场,以巨大的磁力吸引着学生;又像一个感情场,产生一条条情感链,形成一股股情感流,流向每个学生的心田。班主任不仅应从理论上懂得班级文化建设对于个性发展的意义,而且更应当掌握班级文化建设的方法,将班级文化建设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真正和谐发展。
学校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和谐与否,对社会影响巨大。作为教师,我们教学的最理想境界莫过于“创建和谐的班集体”。那么怎样才能构建和谐的班集体呢?
一、制定班规靠大家
管理班级要有一定之规,管理才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但这个法规不是由教师一人说了算。班规大家定,不仅体现了民主的管理原则,也能体现出学生是班级的主人。陶行知说过:“有的时候学生自己共同所立之法,比学校所立的更加易行,这种法规的力量也更加深入人心。自己共同所立之法,从始至终,心目中都存在,平时的一举一动,都受自立之法所影响。因此自己所立之法,其作用大于他人所立之法;大家共同所立之法的力量大于一人独断之法。”班规必须涵盖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不宜过多过严,否则不好实施,最终导致管理不落实。特别是小学高年级阶段,随着学生心智日渐成熟,要求受尊重、重视的意识增强,我们不妨顺着学生的心理要求,班级事务和学生共同商量,制定方案。学期开始,跟学生一起制定班级目标、班规班纪,探讨实施措施;制度实施过程中,和学生一起查漏补缺;学期结束,和学生一起总结得失。这样,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尊重,贯彻执行制度的积极性自然就会高涨,效果特别的好。
二、解决问题要民主
一个班集体里有几十个学生,免不了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有了问题怎么办?专制型的教师可能就会自己说了算。这样表面上看问题好像解决了,但学生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很可能对老师的处理并不满意,但碍于老师的威严,不敢跟老师提意见,老师也不了解学生的心思。长此以往,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开展班级工作就会困难重重。民主型的教师在处理问题前,会广泛听取同学们的意见,然后再做决定,在工作中,我努力地向这个方向发展。当班里出现问题时,我总是先让每个同学都谈谈自己的看法,对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提出建议。俗话说的好:“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一个人所想的总是有限,但几十个人所想的方法就很多。通过分析比较学生们的意见,最后再采纳合理的建议,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们所提的建议,有许多是老师没有想到的,常给我以启发。即使学生们的意见与我的一样,但通过集体讨论的形式体现出来,从而通过集体去影响每一个学生,学生会真切感受到集体对他们的关注和监督,想到自己与集体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感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着班级集体,因此,都必须管好自己。让学生多参与问题处理,也使我们的教育体现出民主的精神。
三、思想工作要到位
高年级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产生对抗行为,跟他们做思想工作时要讲究艺术,摆事实讲道理。训斥和劈头盖脸的批评最容易导致对着干。语言啰嗦、唠唠叨叨、废话连篇、离题太远也会使学生厌烦,制造逆反心理。如我们班有个同学家庭情况比较富裕,常常从家里拿零钱买一些垃圾饮料喝,搞得班里整天垃圾不断,卫生搞不好,教育也不听,反而有时还表现出不满意的行为。我就从附近村里举了个例子:某某谁家的小孩,由于喝这样的饮料导致白血病,无法就治以致死亡;还从互联网、报刊等搜集一些这样的案例,和他一起读。事实让他震惊,使他认识到其行为的严重性,从而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以身作则要实现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向师性”心理发生了改变,他们不但会听老师怎么说,更关注的是老师怎样做,仿效老师的做法。因此,在高年级的学生的班级管理中,尤其要重视教师的身教作用。“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如:有一次学校劳动,我们班分到了给班里分煤的任务,我亲自动手带领学生挥锨搓碳,同学们在我的带领下,个个都干得非常带劲,我们班的任务很快就完成了,受到了学校领导的好评。相反,如果老师只是在一边指手画脚的话,哪怕你说的再动听,劳动纪律再严明,学生的劳动热情也决不会高。正可谓教师其身正,学生不令则行,教师其身不正,学生有令不行。教育学生要诚信,教师首先要诚信。教师在学生中不可说大话,也不可随便许诺,而要言行一致,说话算数,以诚育人。
五、竞争气氛要营造
高年级的学生精力充沛、竞争意识增强,针对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在班里开展各种项目的竞赛活动,如学习、体育、纪律、卫生以及选拔班干部等,激发学生各方面的积极性,把学生的精力吸引到校园、班级学习当中去。在学习上,要求学生每学期找一位竞争对手,比成绩比进步。学期结束,班主任对胜利者进行奖励,表示祝贺,鼓励他们不断超越,你追我赶,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对挑战失意者班主任则要帮助他们寻找失败的原因,激励他们重拾信心,不敢落后,急起直追。在其它方面则开展小组竞赛活动,设立比赛规则,违规扣分,为班级争光添彩者加分,每个月末统计好分数,看哪个小组分数最高,分数高的将获得奖品,还可作为学期末评优的条件。通过多种形式的竞争,培养学生的进取心。
时代在进步,科学在发展,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具有综合素质的多样化人才。教师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引路人,应树立对学生终生负责的意识。让我们厚爱每一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知识上的启导者、人生道路的导航人,为每一位学生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让祖国的花朵们都能沐浴到“和谐之光”。
关键词:班级文化 和谐 班集体 班主任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证明:良好的班级文化就像一个大磁场,以巨大的磁力吸引着学生;又像一个感情场,产生一条条情感链,形成一股股情感流,流向每个学生的心田。班主任不仅应从理论上懂得班级文化建设对于个性发展的意义,而且更应当掌握班级文化建设的方法,将班级文化建设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真正和谐发展。
学校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和谐与否,对社会影响巨大。作为教师,我们教学的最理想境界莫过于“创建和谐的班集体”。那么怎样才能构建和谐的班集体呢?
一、制定班规靠大家
管理班级要有一定之规,管理才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但这个法规不是由教师一人说了算。班规大家定,不仅体现了民主的管理原则,也能体现出学生是班级的主人。陶行知说过:“有的时候学生自己共同所立之法,比学校所立的更加易行,这种法规的力量也更加深入人心。自己共同所立之法,从始至终,心目中都存在,平时的一举一动,都受自立之法所影响。因此自己所立之法,其作用大于他人所立之法;大家共同所立之法的力量大于一人独断之法。”班规必须涵盖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不宜过多过严,否则不好实施,最终导致管理不落实。特别是小学高年级阶段,随着学生心智日渐成熟,要求受尊重、重视的意识增强,我们不妨顺着学生的心理要求,班级事务和学生共同商量,制定方案。学期开始,跟学生一起制定班级目标、班规班纪,探讨实施措施;制度实施过程中,和学生一起查漏补缺;学期结束,和学生一起总结得失。这样,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尊重,贯彻执行制度的积极性自然就会高涨,效果特别的好。
二、解决问题要民主
一个班集体里有几十个学生,免不了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有了问题怎么办?专制型的教师可能就会自己说了算。这样表面上看问题好像解决了,但学生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很可能对老师的处理并不满意,但碍于老师的威严,不敢跟老师提意见,老师也不了解学生的心思。长此以往,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开展班级工作就会困难重重。民主型的教师在处理问题前,会广泛听取同学们的意见,然后再做决定,在工作中,我努力地向这个方向发展。当班里出现问题时,我总是先让每个同学都谈谈自己的看法,对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提出建议。俗话说的好:“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一个人所想的总是有限,但几十个人所想的方法就很多。通过分析比较学生们的意见,最后再采纳合理的建议,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们所提的建议,有许多是老师没有想到的,常给我以启发。即使学生们的意见与我的一样,但通过集体讨论的形式体现出来,从而通过集体去影响每一个学生,学生会真切感受到集体对他们的关注和监督,想到自己与集体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感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着班级集体,因此,都必须管好自己。让学生多参与问题处理,也使我们的教育体现出民主的精神。
三、思想工作要到位
高年级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产生对抗行为,跟他们做思想工作时要讲究艺术,摆事实讲道理。训斥和劈头盖脸的批评最容易导致对着干。语言啰嗦、唠唠叨叨、废话连篇、离题太远也会使学生厌烦,制造逆反心理。如我们班有个同学家庭情况比较富裕,常常从家里拿零钱买一些垃圾饮料喝,搞得班里整天垃圾不断,卫生搞不好,教育也不听,反而有时还表现出不满意的行为。我就从附近村里举了个例子:某某谁家的小孩,由于喝这样的饮料导致白血病,无法就治以致死亡;还从互联网、报刊等搜集一些这样的案例,和他一起读。事实让他震惊,使他认识到其行为的严重性,从而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以身作则要实现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向师性”心理发生了改变,他们不但会听老师怎么说,更关注的是老师怎样做,仿效老师的做法。因此,在高年级的学生的班级管理中,尤其要重视教师的身教作用。“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如:有一次学校劳动,我们班分到了给班里分煤的任务,我亲自动手带领学生挥锨搓碳,同学们在我的带领下,个个都干得非常带劲,我们班的任务很快就完成了,受到了学校领导的好评。相反,如果老师只是在一边指手画脚的话,哪怕你说的再动听,劳动纪律再严明,学生的劳动热情也决不会高。正可谓教师其身正,学生不令则行,教师其身不正,学生有令不行。教育学生要诚信,教师首先要诚信。教师在学生中不可说大话,也不可随便许诺,而要言行一致,说话算数,以诚育人。
五、竞争气氛要营造
高年级的学生精力充沛、竞争意识增强,针对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在班里开展各种项目的竞赛活动,如学习、体育、纪律、卫生以及选拔班干部等,激发学生各方面的积极性,把学生的精力吸引到校园、班级学习当中去。在学习上,要求学生每学期找一位竞争对手,比成绩比进步。学期结束,班主任对胜利者进行奖励,表示祝贺,鼓励他们不断超越,你追我赶,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对挑战失意者班主任则要帮助他们寻找失败的原因,激励他们重拾信心,不敢落后,急起直追。在其它方面则开展小组竞赛活动,设立比赛规则,违规扣分,为班级争光添彩者加分,每个月末统计好分数,看哪个小组分数最高,分数高的将获得奖品,还可作为学期末评优的条件。通过多种形式的竞争,培养学生的进取心。
时代在进步,科学在发展,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具有综合素质的多样化人才。教师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引路人,应树立对学生终生负责的意识。让我们厚爱每一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知识上的启导者、人生道路的导航人,为每一位学生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让祖国的花朵们都能沐浴到“和谐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