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运用多媒体创设生物教学情境
【作者】 刘太思
【机构】 重庆市合川云门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是现行教师最乐意的教学选择之举,不仅能成就趣味情境、直观情境,还能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生物 多媒体 教学情境 创设
情境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而精心设计的一系列教学事件,也称活动。运用情境教学是近年来新课改的一项“大动作”,是教师热衷而乐意采用的一项教学行为,特别是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今天,情境与多媒体的整合,即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教学正成为教师津津乐道的常用之举。而生物教学就在这种背景下得到这两种理念与技术的惠及,实现了生物教学高效化发展,并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一、创设趣味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曾经说道:“一堂课上之所以必须有趣味性,并非为了引起笑声或耗费精力,趣味性应该使课堂上掌握所学材料的认识活动积极化。”而运用多媒体就能有效地创设让课堂趣味溢香的教学情境,使得课堂充满激情与微笑,音乐与故事、猜迷与游戏。这是传统因缺乏先进手段而不敢想象的教学之态。我们知道,多媒体具有综合处理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以及声音、文字和语言,符号等多种信息的功能,能用声音、色彩、图文等介质形象地展示生物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而创建成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多种感官受到激越与调动,兴奋地集中学生注意力,自觉的接受信息。这就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从而使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成为主动学习与建构的主体。例如:在教学《绪论》一节时,我们就可用PPT把一幅幅精彩的画面和悦耳的风铃声相结合,通过电子白板投射到大屏幕,将生物与生命紧密联系在一起,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使学生在这种趣味情境中产生“我要学”的情感内驱,不断地自觉地践行探索、联想、判断、合作等实践行为,从而释放主体在学习中的能动建构作用。
二、创设直观情境,增强学生感官冲击
多媒体不仅能把宏观世界微小化,也能把微观世界宏观化,让不便观察的事物清晰地呈现在学生观察视野中,清晰地感知生物的细微变化与发展。正由于这个特性,深受生物教师举手之选,成为创设直观、形象的可视化教学情境的不二之策。这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还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微观世界的欲望。实践中,我们常可用flash课件来展示生物体结构,通过色彩丰富、层次分明、富有动感的直观画面和视觉功效,可极大丰富结构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例如在教学“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时,我们知道,细胞和细胞器的结构精细复杂,利用模型很难让学生形成较为准确的结构层次。而利用三维软件打造细胞结构图,再用flash集成交互展示,就可以形象地将细胞和各细胞器的结构层次划分清晰,让学生明了其结构,这既突出了课堂教学重点,解决了传统教学直观性差的难题,又能让学生清晰明了细胞复杂的结构。
三、创设生活情境,降低知识理解难度
生物来源于生活,是生活事件、现象的书本化。这一过程的变化不是直接映射,而是抽象化、逻辑化,是对生活中的生物问题的理性概括与提炼。这样的生物知识显然比生活的中生物知识更具有理解难度。而教学这样的“书本生物”,就需要把它放回到生活现实中去,让学生在生活背景下去认识生物现象与问题。这在传统口头讲解的教学中是很难实现的,而在多媒体进课堂的今天,多媒体就成了链接课堂与外界、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有效桥梁,创设出了逼真的生活情境,这不仅可以使知识形象化、趣味化、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习的实用性,还能降低知识理解难度,让学生快速获得成功学习体验。例如,教师在教学《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先展示大头娃娃,引发学生好奇心,接着对这些图片加以解释:“这就是安徽某地劣质奶粉的受害者,从图片中的大娃娃,同学们显然可以看到这些宝宝的头都是很大的,明显是发育不良,缺乏营养,俗称大头娃娃。这种事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呢?主要因为劣质奶粉中蛋白质的含量太低,而人体缺乏一定量的蛋白质就会导致发育不良,可见蛋白质对人体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日常生活中哪些食品富含蛋白质呢?它又有哪些作用呢?正所谓结构决定功能,那么蛋白质的结构又是怎么样的呢?”这时学生会列举生活中很多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同时也会说出蛋白质的作用,更有学生提出蛋白质是由氨基酸构成的。教师可以提出:“氨基酸又是什么东西呢?它是如何形成蛋白质的?显然这就是本节课所要学习的重点内容。”最后在学习完本节课的内容后,再让学生思考并讨论蛋白质的意义,使整节课前后呼应,完美结束。运用多媒体创设生活情境,不仅能给学生制造直观的视觉冲击,还能实现教学生活化,为生物高效课堂教学添瓦增彩。
四、创设实验情境,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我们知道,生物也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也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在传统教学中,通常是教师在台上演示实验,学生在下面看,即使是进入实验室,学生也只是对老师演示的实验进行机械的重复,既缺乏趣味性,又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有些实验即便是同一植物做材料,由于所取部位不同或制作过程中的微小差异,都会导致显微镜下观察内容的改变,而对于实验经验少的中学生而言,很难区分这些异同。如今,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师将实验操作的过程和结果通过照片和视频演示给学生,对一些异常现象做出解释,会使学生对实验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在实验过程中就能够正确的操作和分析,并区别一些易混淆的现象,减少盲目观察和分析。这样,学生既容易理解,增强实验教学效果,又节省了实验时间。
总之,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是当今火得正热的教学行为,是教师最乐意而为之的选择之举,也是教育信息化的要求之应。虽然我们大力倡导,但我们也要注意克弊扬长,使其更科学地与课堂教学整合,更好地为学生科学素养提升服务。这既是我们选择的初衷,也是多媒体与课堂结缘的美好愿望。
参考文献:
[1]周美珍,生物教育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
[2]吴娟,高中生物“情境—问题”教学模式探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3]黄诗添,浅谈多媒体技术与生物的整合[J].中学生物学,2004年。
[4]刘凯春,教学媒体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7年。
关键词:高中生物 多媒体 教学情境 创设
情境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而精心设计的一系列教学事件,也称活动。运用情境教学是近年来新课改的一项“大动作”,是教师热衷而乐意采用的一项教学行为,特别是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今天,情境与多媒体的整合,即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教学正成为教师津津乐道的常用之举。而生物教学就在这种背景下得到这两种理念与技术的惠及,实现了生物教学高效化发展,并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一、创设趣味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曾经说道:“一堂课上之所以必须有趣味性,并非为了引起笑声或耗费精力,趣味性应该使课堂上掌握所学材料的认识活动积极化。”而运用多媒体就能有效地创设让课堂趣味溢香的教学情境,使得课堂充满激情与微笑,音乐与故事、猜迷与游戏。这是传统因缺乏先进手段而不敢想象的教学之态。我们知道,多媒体具有综合处理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以及声音、文字和语言,符号等多种信息的功能,能用声音、色彩、图文等介质形象地展示生物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而创建成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多种感官受到激越与调动,兴奋地集中学生注意力,自觉的接受信息。这就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从而使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成为主动学习与建构的主体。例如:在教学《绪论》一节时,我们就可用PPT把一幅幅精彩的画面和悦耳的风铃声相结合,通过电子白板投射到大屏幕,将生物与生命紧密联系在一起,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使学生在这种趣味情境中产生“我要学”的情感内驱,不断地自觉地践行探索、联想、判断、合作等实践行为,从而释放主体在学习中的能动建构作用。
二、创设直观情境,增强学生感官冲击
多媒体不仅能把宏观世界微小化,也能把微观世界宏观化,让不便观察的事物清晰地呈现在学生观察视野中,清晰地感知生物的细微变化与发展。正由于这个特性,深受生物教师举手之选,成为创设直观、形象的可视化教学情境的不二之策。这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还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微观世界的欲望。实践中,我们常可用flash课件来展示生物体结构,通过色彩丰富、层次分明、富有动感的直观画面和视觉功效,可极大丰富结构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例如在教学“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时,我们知道,细胞和细胞器的结构精细复杂,利用模型很难让学生形成较为准确的结构层次。而利用三维软件打造细胞结构图,再用flash集成交互展示,就可以形象地将细胞和各细胞器的结构层次划分清晰,让学生明了其结构,这既突出了课堂教学重点,解决了传统教学直观性差的难题,又能让学生清晰明了细胞复杂的结构。
三、创设生活情境,降低知识理解难度
生物来源于生活,是生活事件、现象的书本化。这一过程的变化不是直接映射,而是抽象化、逻辑化,是对生活中的生物问题的理性概括与提炼。这样的生物知识显然比生活的中生物知识更具有理解难度。而教学这样的“书本生物”,就需要把它放回到生活现实中去,让学生在生活背景下去认识生物现象与问题。这在传统口头讲解的教学中是很难实现的,而在多媒体进课堂的今天,多媒体就成了链接课堂与外界、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有效桥梁,创设出了逼真的生活情境,这不仅可以使知识形象化、趣味化、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习的实用性,还能降低知识理解难度,让学生快速获得成功学习体验。例如,教师在教学《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先展示大头娃娃,引发学生好奇心,接着对这些图片加以解释:“这就是安徽某地劣质奶粉的受害者,从图片中的大娃娃,同学们显然可以看到这些宝宝的头都是很大的,明显是发育不良,缺乏营养,俗称大头娃娃。这种事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呢?主要因为劣质奶粉中蛋白质的含量太低,而人体缺乏一定量的蛋白质就会导致发育不良,可见蛋白质对人体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日常生活中哪些食品富含蛋白质呢?它又有哪些作用呢?正所谓结构决定功能,那么蛋白质的结构又是怎么样的呢?”这时学生会列举生活中很多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同时也会说出蛋白质的作用,更有学生提出蛋白质是由氨基酸构成的。教师可以提出:“氨基酸又是什么东西呢?它是如何形成蛋白质的?显然这就是本节课所要学习的重点内容。”最后在学习完本节课的内容后,再让学生思考并讨论蛋白质的意义,使整节课前后呼应,完美结束。运用多媒体创设生活情境,不仅能给学生制造直观的视觉冲击,还能实现教学生活化,为生物高效课堂教学添瓦增彩。
四、创设实验情境,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我们知道,生物也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也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在传统教学中,通常是教师在台上演示实验,学生在下面看,即使是进入实验室,学生也只是对老师演示的实验进行机械的重复,既缺乏趣味性,又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有些实验即便是同一植物做材料,由于所取部位不同或制作过程中的微小差异,都会导致显微镜下观察内容的改变,而对于实验经验少的中学生而言,很难区分这些异同。如今,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师将实验操作的过程和结果通过照片和视频演示给学生,对一些异常现象做出解释,会使学生对实验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在实验过程中就能够正确的操作和分析,并区别一些易混淆的现象,减少盲目观察和分析。这样,学生既容易理解,增强实验教学效果,又节省了实验时间。
总之,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是当今火得正热的教学行为,是教师最乐意而为之的选择之举,也是教育信息化的要求之应。虽然我们大力倡导,但我们也要注意克弊扬长,使其更科学地与课堂教学整合,更好地为学生科学素养提升服务。这既是我们选择的初衷,也是多媒体与课堂结缘的美好愿望。
参考文献:
[1]周美珍,生物教育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
[2]吴娟,高中生物“情境—问题”教学模式探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3]黄诗添,浅谈多媒体技术与生物的整合[J].中学生物学,2004年。
[4]刘凯春,教学媒体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