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对高中语法教学的一点看法

【作者】 郭 鹏

【机构】 新疆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第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淡化语法教学”这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方针之一,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现行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不再系统编排语法知识,而是分成每一个知识点零碎的安排在各册的附录内。这就给教师和学生造成了一种错觉:语法知识不再是学习的重点。于是,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语法知识,有的甚至根本不教;同时学生在学习时总认为这是任务以外的知识。这种现象很自然地使语法教学成为遗忘的角落。
  “语法”不再是中高考直接考试内容,“淡化语法教学”成为无可争议的事实,为此,初高中教师的教学受到教材的影响,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语法知识的讲析不够系统,这样影响学生提高语文水平,甚而许多学生初中毕业了连最基本的词性、句子成分都不知为何物,说不清、道不明。还有部分学生甚至不知道什么是词性,连基本的一些词的词性判定都出现问题。导致学生升入高中继续学习时,就出现了语法知识方面的严重脱节。学生在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等方面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造成学生在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困难。例如:分析病句时,大部分学生连主、谓、宾这样的基本句子主干都找不出来,就更不要说能找出句子的成分,分析句子搭配是否恰当,表意是否合理等语病现象。再就是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一些基本的重要的文言句式就一窍不通,学生在分析句式特点时,竟然能分析出 “状语前置”、“宾语后置”等等类似的情况,让人啼笑皆非、深感无奈。如此严重缺乏基本的语法知识令人担忧。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明确语法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探求语言规律的手段之一。搞好语法教学,对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语文课的教学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语文教师要系统地学习语法知识,在头脑中建立起自己的语法体系。当然中学语文教师不必要象专家一样研究一些精深的语法问题,加上现在不要求学生掌握名词术语,但却应在头脑中建立起完整的语法系统,对一些常见的语法现象能够合理分析,自圆其说。
  过去的语文教学大纲曾对汉语知识教学提出了“精要、好懂、有用”的六字方针,现在进行语法教学也应贯彻这一原则。依照这一原则,对学生进行纲要式的集中语法教学,使他们在头脑中建立起语法的概念,增强他们运用语法知识解决实际语言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改变他们只有学外语时才学语法的想法。这样我们在解决病句、文言文等问题时就要简单得多。   
  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不能一味地“淡化语法教学”,应该合理重视语法教学。其实,高中的大多数语文知识还是和语法知识有很大的联系。
  首先,是修改病句,这是高考必考的题型。常见的辨别病句的方法有:看句子的结构是否完整(是否缺主语、缺谓语、缺宾语);成分搭配是否恰当(主谓语搭配、动词和宾语搭配、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语序是否合理(组成句子的词语,排列先后有一定的规律);表达是否前后一致。语文《考试大纲》明确规定病句检测范围:成分残缺或赘余,语序不当、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六种病句类型。其中大多属于语法毛病,这些必须进行语法分析才能解决。
  其次,对句子扩展、压缩、变换(单句与复句,长句与短句)等都和语法有关,如2014年浙江卷第22题把一组材料整合成一个单句,仿句造句和对对联等类型试题都必须对所提供的句子进行语法分析,才能抓准题干应对无误。现代文阅读部分的主观题,既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鉴赏能力,更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些都会用到句子成分、提取句子主干等语法知识。
  上述这些知识的讲解,都离不开语法知识,高中语文教师就应该利用这些时机,认真系统的对学生进行语法补充,即使是从为应付考试的功利行为,也应该把语法和教学落到实处,而不是蜻蜓点水的一带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