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谈谈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与方法

【作者】 张前龙

【机构】 安徽省六安市新安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班级文化建设既是重大的理论课题,又是重大的实践课题,对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具有重要的实现意义。但目前很多班主任还没有把班级文化建设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依然沿袭着传统的管理模式,从而制约着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效益,因此班主任应高度重视班级文化建设。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   策略与方法
  班级文化建设不仅是重大的理论课题,而且更是重大的教育实践课题,对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班级管理质量的提高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实现意义和深远的影响。目前很多班主任尚未认识到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因而继续沿袭着传统的管理模式,从而制约着学生的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班主任应高度重视班级文化建设。
  一、班级文化建设现状之原因分析
  目前,班级管理跟过去相比虽然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基本上沿袭着应试教育背景下的班级管理模式。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社会原因。评判体系和评价标准具有导向功能,但目前尚未建立起科学系统的和行之有效的过程评判体系和评价标准,从而导致社会、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往往采用极易操作的终极评价(结果评价)的方式,即以高考成绩来评判学校、班主任和授课教师,以成绩论英雄,成则为王,败则为寇。这种重视结果忽视过程的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是导致学校教育功利化和班级管理世俗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学校原因。学校作为社会大家庭的一员,从职业分工角度上讲,从事着最光辉的塑造学生心灵的教育管理工作,原本对教育最有发言权,然而不知从何时开始,学校不仅渐渐地失去了话语权,沦为社会和政府的附属物,而且在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任何人都可以对学校评头品足,指手画脚。即使是不懂教育的地方官员,凭借着自身的地位、手中的权力和拥有的资源都能够对学校发号施令,甚至横加干涉。学校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社会,更离不开社会和政府提供的有利于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各种资源。如果学校教学质量滑坡,升学率持续下降,社会声誉和影响力受到巨大冲击,那么学校将陷入困境,生存与发展变得举步维艰。加之目前校际间不平等、不公平的恶性竞争的存在,学校不得不全力以赴抓升学率,抓上名牌大学的人数,不敢贸然地进行全方位改革,同时学校自然要对班主任常规管理提出更高要求,施以更大的压力,以确保学校能够继续生存和发展下去。
  班主任原因。班主任的教育理想和职业追求必须服从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目标,班主任在工作中必须顾全大局,服从学校安排,听从学校号令。这就决定了部分班主任虽然想在班级管理中有所创新,在管理模式上有所革新,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有所作为,但又担心如有不慎,在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时难以得到学校、教师和学生的理解与支持,更担心如果这样做,学生考不出令学校满意的成绩,那么将前功尽弃,玉石俱焚,真可谓“陪了夫人,又折兵”。有些班主任事业心和责任心不强,能力不高,人文素养、文化素养、理论素养和专业素养跟不上,班级常规管理捉襟见肘,压根就没有班级文化建设的意识和能力。还有些中老年班主任长期超负荷工作,体力严重透支,身心疲惫,出现了明显的职业倦怠,不会积极主动地进行班级文化建设。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管理向更高层次迈进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不仅有利于促进班级管理效益的提高和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而且有利于推动学校文化建设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有利于促进学生“三观”的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又持久的影响。高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一旦错过,则难以树立正确的“三观”,因此班主任应通过班级文化建设以推动和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是班级管理向更高层次迈进的需要。“所谓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说到底,都是文化育人。”班级管理借助于文化建设能够很好地得到育人以化之目的。班级教育的本质就在于文化育人。通过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和社会化的和谐统一。班主任要全面大幅度提高班级的教育教学质量和自身的社会影响力,把自己造就成为名师,既不能满足于常规管理和做好常规工作,又不能停留于应试教育背景下的管理模式,而应以文化建设为突破口,促进班级管理向更高层次迈进。
  是解决学生难以管理的有效策略。学生越来越难管,大多数学校的问题学生越来越多,而家庭和社会对学生迁就、纵容的趋势却日益突出。面对此情此景,越来越多的班主任感到压力剧增,难以应对。班主任要解决好这个棘手的问题,沿袭着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式方法,难以有效解决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因此班主任应调整管理思路,从班级文化建设人手,营造浓厚的班级文化氛围,给学生以“润物细无声”的熏陶;开展适宜的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文化活动,让他们在参与过程中获得启发,受到教育,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等习惯,提高其人文素养与文化素养,提高思想觉悟、道德境界和非智力水平,增强主体意识,培养主体精神。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问题和问题学生将会越来越少,班级管理中所遇到的问题能够逐步得到有效解决。
  是促进学校文化建设的需要。部分影响全局,作为学校组成部分的班级自身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如果所有的班主任都能够进行班级文化建设,那么学校的文化建设就有了更为坚实的基础,因此班级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学校文化建设,有利于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不仅如此,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班主任只有从实际出发,顺应时代的发展,才能以更高的眼界和更为开阔的视野来审视教育和班级管理,才能在遵循教育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和学生特点的基础上进行行之有效的班级文化建设。
  三、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与方法
  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时应以教育理论、管理理论和文化理论等科学理论为指导,在班级管理实践中勇于开拓,锐意进取,敢于尝试,勤于反思,善于总结,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于学校和班级实际的班级文化建设道路,促进班级管理上台阶,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转变管理观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管理观念决定管理行为和管理方式。不同的管理行为和管理方式会导致不同的管理结果。因此班主任应顺应教育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努力转变管理观念。观念的转变是一个革故鼎新、除旧布新的过程,是一个不破不立、先破后立的过程。对绝大多数班主任来讲是极其艰难的抉择,但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的持续发展,班主任既要克服观念转变过程中给自己带来的阵痛,又要克服定势思维的束缚,自行走出去,到班级文化建设比较好的学校参观学习,以开阔视野,转换思路;多与本校有志于班级文化建设的班主任沟通交流,合作探讨,获得启发;深入钻研文化建设理论等著作,增加理论知识储备,提高理论素养;研究学生成长和发展规律,从学生未来发展角度审视目前班级管理的弊端,思考解决应对的策略与方法。这样,班主任才能在转变观念的过程中树立班级文化建设的新理念。
  加强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过程,班主任应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着眼于班级文化建设的整体,并从整体出发,把各项工作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以取得最佳的建设效果。为此班主任在遵循班级文化建设规律的基础上应做好三个维度的工作:第一个维度是物质文化建设。班级物质文化建设应遵循着“舒心、简约和协调”的原则,突出人文精神,体现人性化。教室和寝室布置应充斥着文化元素,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色,让学生有着轻心愉悦、和谐舒心之感。这样做不仅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和休息创造良好的环境,而且能够让他们沐浴在文化的春风里,时刻接受文化的浸润。第二个维度是制度文化建设。无论是班级管理还是班级文化建设都离不开一定的规章制度,用于规范、约束和调整学生行为,以养成良好的习惯,但制度文化建设不仅是由班主任与学生共同制定,共同贯彻落实,相互监督,相互促进,而不是由班主任制定,并监督学生遵照执行,而且随着形势的变化而适时调整,用三年时间最终形成比较完善的班级规章制度。因此在班级文化制度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广开言路,全员参与,充分体现“民意”,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民主意识、权利意识、参与意识和集体意识,增强学生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规章制度执行的自觉性和自律性;在规章制度执行过程中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尊重并体现差异,不是以惩罚为目的,而是以更有效地教育学生为出发点。第三个维度是精神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主要通过开展一系列课余文化活动来进行的,离开活动的开展,也就没有班级文化建设。因此班主任应该根据班级文化建设的需要和学生实际,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并在参与的过程中接受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现代公民,逐步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善于反思总结。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既要开拓创新,勇于探索和尝试,又要善于反思与总结。离开反思与总结,班级文化建设难以在改进的过程中得到提高。因此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既要勤于反思,通过反思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思考改进之策略,又要善于总结,提炼升华,通过思维活动将实践经验上升为具有指导意义的理性认识,从而促进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管理的更高境界,是班级管理的大趋势,因此班主任应用发展的眼光来认识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转变传统的不合时宜的管理观念,树立符合素质教育精神实质的新理念,在班级管理实践中勇于探索和尝试,不断反思和总结,以推动班级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的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