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论如何将分层教学法运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

【作者】 罗春生

【机构】 四川省达州渠县定远乡中心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分层教学法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根据每个学生的体育认知起点、情感、潜能、性格的不同,尊重差异、因材施教而制定的体育课堂教学计划。本文分析了分层教学法该如何正确的准备,随后探讨了分层教学法该如何在课堂上正确的实施,并使每个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体现。
  关键词;小学体育;运用;分层教学法;
  小学体育分层教学法是体育教师对学生的基本信息、身体现状、性格特点、学习态度、兴趣偏向等方面进行详细地调查分析,是根据学生身体素质、接受能力、知识技能接近的学生,进行归纳、整理、分层、存档和教学分组(其特点是组内同质、组间异质),是体育教师进行分层教学的重要依据。依据调查结果制定出体育学习目标、体育学习内容、体育学习方法和体育学习评价。全面了解学生,掌握好教学总目标与学生个体的学习目标之间的内在、外在联系,使每个学生的体育知识和技能都得到不同程度地提高。因此,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能有效挖掘出每个学生的潜力,并且使每个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体现。
  1 分层教学法实施前的准备阶段
  在体育课堂实施分层教学法之前,需要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1.1 分层备课。分层教学法的备课,教师要摒弃“一刀切”课件,对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任务要进行透彻地学习和理解,将体育课程的基本要求、重点知识、难点动作划归分类,为学生的不同层次分设不同的学习内容、方法和目标,预设各层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状况,做好充分的准备。是实施分层教学法的重要理论依据。
  1.2 学生分组。学生的编制分组,是教师实施分层教学法的重要载体。小学生活泼好动,体育课上爱玩的天性得到激发、释放,根据学生的体质、能力进行科学有效、合情合理地分组,可以分为“优秀、中等、希望”三个组别。并可以将三个组称为“红、黄、蓝”队等,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有效维持体育课堂秩序,为分层教学的有序进行与顺利实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3 场地器材准备。在体育课堂进行分层教学前,体育活动场地与运动器材必不可少,教师需要提前沟通、协调好场地、运动器材使用问题,确保分层教学法的体育课程实施有用武之地。
  2 分层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途径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应当根据学生的能力、天资、爱好的不同,对拔尖生、希望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即因材施教正是教育的重中之重,而分层教学法的实施是因材施教的延伸、深入和发展。
  2.1 视身体素质的不同的分层训练。体育课程主要是通过身体的多种运动练习来掌握好体育动作的知识与技能。由于学生受先天遗传因素、后天环境的影响,造成了身体素质的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在:一种情况是男女生身体素质的差异,另一种情况是有的学生时常锻炼的体育成绩不及偶尔参加锻炼的学生。因此,在运用时,针对每组学生的不同体质进行分层训练,以达到不同的训练目标为评分标准。为有效地组织好分层教学,教师要灵活地使用不同的层次策略、不同的教学方法,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例如,在《立定跳远》教学中,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立定跳远的方法,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比赛,看谁学得快、跳得远,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笔者根据学生跳的情况进行指导,让他们自己慢慢琢磨跳得远的方法,通过观察每组学生的体质情况,在他们能力可及的范围内稍稍提高一点,分别设置了三种不同的距离,然后进行比赛。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提升自己的信心。
  2.2 依照课程难易程度的分层授课。分层授课是体育教师运用理论联系实践实施分层教学的中心任务,授课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层次划分,制定好科学的学习梯度,掌握好授课的起点导入、体育知识技能的过渡与衔接,寓教于乐,寓体育教学与学生的兴趣于一体,为学生创设快乐体育学习的学习环境与体育训练殿堂。例如,在《武术》教学中,学生在做马步冲拳、弓步推掌、仆步穿掌、虚步挑掌、歇步下冲拳时做的不是很到位,要求学生不厌其烦地体会每次做动作时的不同感觉,争取一次比一次做得好。因此,需要将马步冲拳、弓步推掌、仆步穿掌、虚步挑掌、歇步下冲拳进行分层授课,按照:起势—马步—马步冲拳—弓步—弓步冲拳—扑步—歇步的顺序分层授课。运用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3 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分层评价。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作用,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各异,小学生的学习目的很简单,就是得到教师的夸奖,就是他们最大的满足。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以发展性评价为主,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表现,给予不同的赞美与鼓励,增加学习动力。分层评价要以培养学生对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自信心为主,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差异,为他们减轻心理负担,增加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例如,《前滚翻》一课中的教学难点是:两臂撑推用力平均,用头的后部着垫,滚动团身紧,顺势起立。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很快便可以掌握动作要领,体育教师可以肯定他、表扬他;对动作掌握差的学生一方面进行双腿间夹纸等辅助练习,鼓励学生勇敢尝试连续前滚翻练习。
  3 分层教学法在课堂实际运用中的注意事项
  3.1 非公开化。分层教学法的学情前测工作是隐性的,根据学生的各项水平划分不同学习组,体育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即可,切不可公开化。分层教学法主要是针对教师如何制定出更适合学生进步和发展的教学方案,分组根据是需要保密的。否则,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产生自卑感,教学效果会事与愿违、适得其反。
  3.2 非固定化。分层教学法的运用不是一成不变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生训练和教师观察,根据每个学生的进步程度要为学生重新进行定位,小学生喜欢体育运动、可塑性非常强。因此,学习成绩变化都会非常大,教师需要不断地进行动态调整,才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热情。
  3.3 非直线化。体育教学中,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在适当时机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有的学生领悟能力强,“一点即通”,学习成绩突飞猛进。因此,教师要灵活把握分层教学的时机,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由学习热情转化为兴趣,由兴趣转化为乐趣,由乐趣转化为志趣。助力于学生在求知的海洋里扬帆远航、奋勇前进、争取属于自己的胜利,享受成功的乐趣。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法既符合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又可以使每个学生学有所得,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充分展示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通过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制定,不仅可以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在其中,并且能大大的提升学生的信心,挖掘出每个学生的潜力,充分展示出每个学生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孙艳红.小学体育教学中师生如何互动的探究[J].未来英才,2015,(4).
  [2]莫广波.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J].都市家教月刊,2015,(4):50-51.
  [3]丁秀梅.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软件:教育现代化,2015,(4):29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