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自主阅读原版英文报刊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作者】 陈 金 丁俐文
【机构】 (新疆医科大学语言文化学院公共英语教研室,新疆 乌鲁木齐 新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教学科,新疆 乌鲁木齐)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由于针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进行的自主阅读原版英文报刊的实践较传统报刊阅读课程有较大不同,自主阅读也不等于放任阅读,教师一定要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变革,厘清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关系,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引导作用,并根据教学经验预见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找出对策。本文分别从学生反馈、结合英文报刊的特点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引导学生积累文化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阅读、提高教师自身媒介素养及其媒介素养教育水平等方面阐述了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自主阅读原版英文报刊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供有意实践的教师参考。
关键词:自主阅读;原版英文报刊;注意问题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不少高校先后开设了针对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报刊选读类课程,国内出版的英语报刊选读类书籍也有数十种,学生学习这类教材久了难免产生抵触心理。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大学英语教师开始尝试让学生自主进行报刊阅读,自行选择适合自己兴趣、难度的阅读材料,此做法能够最大程度地调动学习者运用英语这一工具了解世界、接触世界的积极性,帮助学生从根本上改变对英语课外阅读的看法,增强他们的英语实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意识,同时也能促进教师改进课内教学的模式和内容,最终形成英语教学中教学相长的局面。
但另一方面,自主阅读不等于放任阅读。为了避免学生自主阅读过程中的盲目性,提高其自主阅读的有效性,教师的引导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 应注意的问题
2.1 关于反馈
学习要自主,效果要及时反馈。针对学生的英文报刊自主阅读,教师需要设计简单易行的自主阅读学习单(Self-reading Worksheet),引导学生归纳所读篇章的大意、个人的关注点、感想等。Self-reading Worksheet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原文(打印版)及出处(article and its source)
2)文章大意(main idea)
3)用一个形容词来描述该文章(describe the article with an adjective)
4)本文最打动你的地方是什么?(What impressed you most?)
5)你最同意作者说的哪一点?(What do you agree with the author most?)(视情况选填)
6)文中有你不同意的观点吗?Are there any points in the article that you don’t agree? (视情况选填)
7)读后感(reflections)
8)文化点滴(culture tips you have got in the article)
9)学到的新词、短语和习语(new words, expressions and idioms you have learned)
另一方面,教师应定期随机抽取学生若干名脱稿全英文做自主阅读汇报(Self-reading Demonstration),内容即Self-reading Worksheet中的重点,学生也可借此机会将自己阅读的好文章推荐给其他同学。
课后,教师收集所有学生的Self-reading Worksheet进行评阅并及时反馈,反馈时仍可根据评阅结果挑选阅读效果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另外,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也应对其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肯定,逐步建立起阅读者的自信心。总之,在给予反馈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建立积极正面的情感态度,激发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内在苛求,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然后持续、自觉地阅读。
2.2 结合英文报刊的特点指导学生进行阅读
新闻报道作为一种独特的文体,它与一般的书面英语有很大的区别。教师应结合报刊的特点指导学生进行阅读。鉴于篇幅关系,现主要结合英文报刊新闻的篇章层面提出各部分应注意的问题。英文报刊具有相对固定的模式和布局,依次是:标题、导语、正文。
2.2.1 读标题
标题通常以鲜明的黑体大字出现,是新闻报道的精华,它既扣住全文要点,往往又新颖醒目。对初读英文报刊的学习者来说,首先碰到的问题是:不少标题虽然不长,可就是看不懂。因此,掌握标题的语言特点是读懂标题的关键。新闻报道标题的主要特点是短小精干,删繁就简,这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省略某些语法功能的虚词;二是标题的时态有其特定的习惯用法。具体细化为:在不发生歧义的情况下,冠词、系动词、连词、代词、引导词往往被省略;现在分词表示事件正在进行;过去分词表示被动语态;动词不定式通常表述未来行为;另外,需要补充的是,英文报刊标题在时态上经常采用一般现在时表示过去发生的事情,以增强新鲜感和现实性。这样可以从形式上给人以“新近发生的事实” (陈咏梅,2004)的感觉。
2.2.2 读导语
导语位于新闻报道的最前端,是全文的精华和缩影。导语一般包含新闻报道的六大要素:何事(what)、何人(who)、何时(when)、何处(where)、何因(why)、如何发生(how)。因此,导语能让读者在最快的时间内掌握最有用的信息,从而对全篇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文章的其余段落都是第一段的延伸和扩展,若无暇阅读,只要浏览导语即可掌握事件的轮廓。重视导语的阅读,不仅能让读者在短时间内扩大接收信息的量,同时也能提高其阅读效率。
2.2.3 读正文
英文报刊新闻正文往往较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应注意把握阅读技巧,纠正不良阅读习惯,尽量做到以下几点:无声阅读;按意群阅读;纵式阅读;无中介语阅读等。其次,在英文报刊的报道中往往会出现许多新鲜的词汇,它们紧跟时代,新颖活泼,实用性强,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应提醒他们注意积累这些词汇以提高报刊阅读的能力。另外,对于较多的生词,学生也没必要逐一查阅字典,猜词或查那些频繁出现、影响阅读理解的词汇都是可行的方法。
2.3 引导学生积累文化知识
2007年,教育部印发《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在此要求的指导下,高校英语教学界经过多次研讨与论证,基本明确了将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作为大学英语教学内容改革的一大方向(殷和素,严和刚,2011)。其中的通识教育,是指不同领域的知识的整合与汇通(陈坚林,顾世民,2011)
新闻报刊中往往含有丰富的背景知识,对新闻的正确理解也必须建立在掌握背景知识的基础之上。背景知识大致分为典故(allusion)、人物(celebrity)、事件(event)、借喻词(metonymy)、缩略词(acronymy)等五大类。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英文报刊阅读的初期,要尽可能帮助他们挖掘出外国文化背景知识,比较中西方文化差异,帮助学生排除文化障碍。待学生探索文化背景的意识树立之后,教师可逐渐放手让学生独立发现文化知识点滴。
丰富背景知识积累绝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教师应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勤查字典,以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只有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丰富世界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知识,才能有效提高英文报刊阅读的效率,达到熟悉时事和提高英语能力的双重目的(罗瑜珍,邱冬娘,2013)。
2.4 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阅读
开创了批评话语分析(CDA)并将其应用到新闻话语分析的Fowler(1991)指出,语言并不是中立的,语言选择的任何形式都隐藏着意识形态含义。Eggins (2004)也认为,新闻记者选择构建反映事实的方式也会折射出他们的意识形态立场和他们对相关事件和人物的看法。也就是说,无论新闻报道者如何声称内容的真实性和立场的公正性,他们在写作中总无法避免感情色彩和价值判断以及他们背后鲜明的国家立场和深厚的文化背景。而另一方面,大多数大学生在进行英文报刊自主阅读的实践过程中,往往不能辨别媒体话语所隐含的意图和观点,极容易受媒体的价值判断左右。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外报外刊之前一定要了解西方报刊意识形态在篇章、句式、用词、修辞和图片等各个层面的表现形式(端木义万,王慧玉,张琳,2012);教师在观察学生反馈时,要适时引导他们看清事件的本质,鼓励他们多角度思考问题,在此过程中培养他们对英文报刊信息的认知、理解、选择、质疑、评估和思辨能力。
2.5 提高教师自身媒介素养及其媒介素养教育水平
1992年,美国媒介素养研究中心将媒介素养定义为:人们对媒介各种信息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与生产能力以及思辨和反应能力(张开,2006)。媒介素养教育“就是针对多种媒介对人的影响而提出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法,是指导人们正确选择、正确理解、合理评价大众传播信息,并能成为有创新性的传播者的教育”,它的目的是“培养人们批判性地接受媒介信息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利用媒介为社会服务的能力等”。
“媒介素养教育具体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认知教育,要使受众了解不同媒介形式的特征和信息制作过程,能够自觉掌握个人接粗媒介的量和度,清醒认识各种媒介的性质和功能;二是批判性教育,要让受众批评地解读媒介信息,诸如媒介对现实的再现、媒介的商业性与价值观等;三是评价教育,提高受众对不良信息的免疫力和不同价值信息的选择性,能够有效地使用媒介,充分利用媒介为个人和社会服务。”(刘晓敏,2011)
在学生进行自主报刊阅读的实践中,学生课下自主阅读是主体,教师课上指导是辅助,教师是课堂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尽管如此,教师的职责并没有减轻,相反还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教师自身来讲,一方面,他需要尽可能多地博览群书,知晓各个媒介形式的特点、性质和功能以及媒介信息的制作过程,另一方面,教师还要把握接触各类媒介的尺度,提高自身对含有价值判断信息的辨别能力。不仅如此,由于角色的双重性,教师还肩负着提高媒介素养教育的水平的重任。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手机充斥着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教师需要积极调动策略,引导学生能够分辨不同的媒介信息,帮助他们批判地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化解其感受到的语言和文化冲突,同时还要指导学生有选择地利用媒介获取信息、合理地发布信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批判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其英语综合素质和媒介素养。
3. 结语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原版英文报刊的实践较传统报刊阅读课程有较大不同:一是教学对象的不同,前者为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后者为英语专业的学生;二是阅读方式的不同,前者是学生自主阅读,后者是基于教材的阅读。有鉴于此,教师一定要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变革,要尽可能充分地设计好学生自主阅读指导计划,根据教学经验预见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找出对策,同时还要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及媒介素养教育水平。只有如此,针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原版英文报刊的实践才不会流于形式,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并保持学生主动阅读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和培养他们的创新和批判思维。
参考文献:
[1]Eggins, S. An Introduction to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M]. London: Continu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 2004.
[2]Fowler, R. Language in the News: Discourse and Ideology in the Press [M].London: Routledge, 1991b.
[3]陈坚林,顾世民. 试论大学英语课程在通识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 外语电化教学,2011,01:3-8.
[4]陈咏梅. 英文报纸阅读的技巧和策略[J].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2:65-69.
[5]端木义万,王慧玉,张琳. 高校英语报刊课程教师素质抽样调查[J]. 外语研究,2012,01:61-65.
[6]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7]刘晓敏. 教师教育中的媒介素养教育探析[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4:207-210.
[8]罗瑜珍,邱冬娘. 商务英文报刊的阅读技巧[J].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1:75-78.
[9]殷和素,严启刚. 浅谈大学英语通识教育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关系——兼论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发展方向[J]. 外语电化教学,2011,01:9-14.
[10]张开.2006.媒介素养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基金项目:新疆医科大学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改革与发展专项“大学生英文报刊自主阅读能力之成效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为:2015XYFG。
作者简介:陈金(1980- ),女,四川资中人,新疆医科大学语言文化学院公共英语教研室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法和批评话语分析。
丁俐文(1975- )女,江苏淮安人,新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教学科,硕士,研究方向为公共卫生事业管理。
关键词:自主阅读;原版英文报刊;注意问题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不少高校先后开设了针对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报刊选读类课程,国内出版的英语报刊选读类书籍也有数十种,学生学习这类教材久了难免产生抵触心理。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大学英语教师开始尝试让学生自主进行报刊阅读,自行选择适合自己兴趣、难度的阅读材料,此做法能够最大程度地调动学习者运用英语这一工具了解世界、接触世界的积极性,帮助学生从根本上改变对英语课外阅读的看法,增强他们的英语实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意识,同时也能促进教师改进课内教学的模式和内容,最终形成英语教学中教学相长的局面。
但另一方面,自主阅读不等于放任阅读。为了避免学生自主阅读过程中的盲目性,提高其自主阅读的有效性,教师的引导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 应注意的问题
2.1 关于反馈
学习要自主,效果要及时反馈。针对学生的英文报刊自主阅读,教师需要设计简单易行的自主阅读学习单(Self-reading Worksheet),引导学生归纳所读篇章的大意、个人的关注点、感想等。Self-reading Worksheet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原文(打印版)及出处(article and its source)
2)文章大意(main idea)
3)用一个形容词来描述该文章(describe the article with an adjective)
4)本文最打动你的地方是什么?(What impressed you most?)
5)你最同意作者说的哪一点?(What do you agree with the author most?)(视情况选填)
6)文中有你不同意的观点吗?Are there any points in the article that you don’t agree? (视情况选填)
7)读后感(reflections)
8)文化点滴(culture tips you have got in the article)
9)学到的新词、短语和习语(new words, expressions and idioms you have learned)
另一方面,教师应定期随机抽取学生若干名脱稿全英文做自主阅读汇报(Self-reading Demonstration),内容即Self-reading Worksheet中的重点,学生也可借此机会将自己阅读的好文章推荐给其他同学。
课后,教师收集所有学生的Self-reading Worksheet进行评阅并及时反馈,反馈时仍可根据评阅结果挑选阅读效果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另外,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也应对其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肯定,逐步建立起阅读者的自信心。总之,在给予反馈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建立积极正面的情感态度,激发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内在苛求,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然后持续、自觉地阅读。
2.2 结合英文报刊的特点指导学生进行阅读
新闻报道作为一种独特的文体,它与一般的书面英语有很大的区别。教师应结合报刊的特点指导学生进行阅读。鉴于篇幅关系,现主要结合英文报刊新闻的篇章层面提出各部分应注意的问题。英文报刊具有相对固定的模式和布局,依次是:标题、导语、正文。
2.2.1 读标题
标题通常以鲜明的黑体大字出现,是新闻报道的精华,它既扣住全文要点,往往又新颖醒目。对初读英文报刊的学习者来说,首先碰到的问题是:不少标题虽然不长,可就是看不懂。因此,掌握标题的语言特点是读懂标题的关键。新闻报道标题的主要特点是短小精干,删繁就简,这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省略某些语法功能的虚词;二是标题的时态有其特定的习惯用法。具体细化为:在不发生歧义的情况下,冠词、系动词、连词、代词、引导词往往被省略;现在分词表示事件正在进行;过去分词表示被动语态;动词不定式通常表述未来行为;另外,需要补充的是,英文报刊标题在时态上经常采用一般现在时表示过去发生的事情,以增强新鲜感和现实性。这样可以从形式上给人以“新近发生的事实” (陈咏梅,2004)的感觉。
2.2.2 读导语
导语位于新闻报道的最前端,是全文的精华和缩影。导语一般包含新闻报道的六大要素:何事(what)、何人(who)、何时(when)、何处(where)、何因(why)、如何发生(how)。因此,导语能让读者在最快的时间内掌握最有用的信息,从而对全篇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文章的其余段落都是第一段的延伸和扩展,若无暇阅读,只要浏览导语即可掌握事件的轮廓。重视导语的阅读,不仅能让读者在短时间内扩大接收信息的量,同时也能提高其阅读效率。
2.2.3 读正文
英文报刊新闻正文往往较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应注意把握阅读技巧,纠正不良阅读习惯,尽量做到以下几点:无声阅读;按意群阅读;纵式阅读;无中介语阅读等。其次,在英文报刊的报道中往往会出现许多新鲜的词汇,它们紧跟时代,新颖活泼,实用性强,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应提醒他们注意积累这些词汇以提高报刊阅读的能力。另外,对于较多的生词,学生也没必要逐一查阅字典,猜词或查那些频繁出现、影响阅读理解的词汇都是可行的方法。
2.3 引导学生积累文化知识
2007年,教育部印发《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在此要求的指导下,高校英语教学界经过多次研讨与论证,基本明确了将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作为大学英语教学内容改革的一大方向(殷和素,严和刚,2011)。其中的通识教育,是指不同领域的知识的整合与汇通(陈坚林,顾世民,2011)
新闻报刊中往往含有丰富的背景知识,对新闻的正确理解也必须建立在掌握背景知识的基础之上。背景知识大致分为典故(allusion)、人物(celebrity)、事件(event)、借喻词(metonymy)、缩略词(acronymy)等五大类。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英文报刊阅读的初期,要尽可能帮助他们挖掘出外国文化背景知识,比较中西方文化差异,帮助学生排除文化障碍。待学生探索文化背景的意识树立之后,教师可逐渐放手让学生独立发现文化知识点滴。
丰富背景知识积累绝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教师应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勤查字典,以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只有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丰富世界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知识,才能有效提高英文报刊阅读的效率,达到熟悉时事和提高英语能力的双重目的(罗瑜珍,邱冬娘,2013)。
2.4 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阅读
开创了批评话语分析(CDA)并将其应用到新闻话语分析的Fowler(1991)指出,语言并不是中立的,语言选择的任何形式都隐藏着意识形态含义。Eggins (2004)也认为,新闻记者选择构建反映事实的方式也会折射出他们的意识形态立场和他们对相关事件和人物的看法。也就是说,无论新闻报道者如何声称内容的真实性和立场的公正性,他们在写作中总无法避免感情色彩和价值判断以及他们背后鲜明的国家立场和深厚的文化背景。而另一方面,大多数大学生在进行英文报刊自主阅读的实践过程中,往往不能辨别媒体话语所隐含的意图和观点,极容易受媒体的价值判断左右。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外报外刊之前一定要了解西方报刊意识形态在篇章、句式、用词、修辞和图片等各个层面的表现形式(端木义万,王慧玉,张琳,2012);教师在观察学生反馈时,要适时引导他们看清事件的本质,鼓励他们多角度思考问题,在此过程中培养他们对英文报刊信息的认知、理解、选择、质疑、评估和思辨能力。
2.5 提高教师自身媒介素养及其媒介素养教育水平
1992年,美国媒介素养研究中心将媒介素养定义为:人们对媒介各种信息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与生产能力以及思辨和反应能力(张开,2006)。媒介素养教育“就是针对多种媒介对人的影响而提出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法,是指导人们正确选择、正确理解、合理评价大众传播信息,并能成为有创新性的传播者的教育”,它的目的是“培养人们批判性地接受媒介信息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利用媒介为社会服务的能力等”。
“媒介素养教育具体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认知教育,要使受众了解不同媒介形式的特征和信息制作过程,能够自觉掌握个人接粗媒介的量和度,清醒认识各种媒介的性质和功能;二是批判性教育,要让受众批评地解读媒介信息,诸如媒介对现实的再现、媒介的商业性与价值观等;三是评价教育,提高受众对不良信息的免疫力和不同价值信息的选择性,能够有效地使用媒介,充分利用媒介为个人和社会服务。”(刘晓敏,2011)
在学生进行自主报刊阅读的实践中,学生课下自主阅读是主体,教师课上指导是辅助,教师是课堂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尽管如此,教师的职责并没有减轻,相反还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教师自身来讲,一方面,他需要尽可能多地博览群书,知晓各个媒介形式的特点、性质和功能以及媒介信息的制作过程,另一方面,教师还要把握接触各类媒介的尺度,提高自身对含有价值判断信息的辨别能力。不仅如此,由于角色的双重性,教师还肩负着提高媒介素养教育的水平的重任。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手机充斥着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教师需要积极调动策略,引导学生能够分辨不同的媒介信息,帮助他们批判地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化解其感受到的语言和文化冲突,同时还要指导学生有选择地利用媒介获取信息、合理地发布信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批判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其英语综合素质和媒介素养。
3. 结语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原版英文报刊的实践较传统报刊阅读课程有较大不同:一是教学对象的不同,前者为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后者为英语专业的学生;二是阅读方式的不同,前者是学生自主阅读,后者是基于教材的阅读。有鉴于此,教师一定要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变革,要尽可能充分地设计好学生自主阅读指导计划,根据教学经验预见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找出对策,同时还要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及媒介素养教育水平。只有如此,针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原版英文报刊的实践才不会流于形式,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并保持学生主动阅读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和培养他们的创新和批判思维。
参考文献:
[1]Eggins, S. An Introduction to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M]. London: Continu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 2004.
[2]Fowler, R. Language in the News: Discourse and Ideology in the Press [M].London: Routledge, 1991b.
[3]陈坚林,顾世民. 试论大学英语课程在通识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 外语电化教学,2011,01:3-8.
[4]陈咏梅. 英文报纸阅读的技巧和策略[J].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2:65-69.
[5]端木义万,王慧玉,张琳. 高校英语报刊课程教师素质抽样调查[J]. 外语研究,2012,01:61-65.
[6]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7]刘晓敏. 教师教育中的媒介素养教育探析[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4:207-210.
[8]罗瑜珍,邱冬娘. 商务英文报刊的阅读技巧[J].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1:75-78.
[9]殷和素,严启刚. 浅谈大学英语通识教育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关系——兼论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发展方向[J]. 外语电化教学,2011,01:9-14.
[10]张开.2006.媒介素养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基金项目:新疆医科大学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改革与发展专项“大学生英文报刊自主阅读能力之成效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为:2015XYFG。
作者简介:陈金(1980- ),女,四川资中人,新疆医科大学语言文化学院公共英语教研室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法和批评话语分析。
丁俐文(1975- )女,江苏淮安人,新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教学科,硕士,研究方向为公共卫生事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