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好习惯

【作者】 闫 安

【机构】 山东省昌乐县朱刘街道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各方面习惯都得到有效培养,使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课前预习要坚持
  预习就是让学生看看下节课的学习内容,了解重点、难点在哪里,预习后就可带着问题投入新课的学习,这样做对于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养成学生的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都有积极作用。
  上课伊始,教师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首先给学生出几个相关的题,让学生尝试练习,教师巡视着看每一个同学的做题情况,及时发现、搜集学生中一些问题,把错误资源作为教学资源加以利用,针对问题进行分析,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效果。当前,有的老师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新课上完后,学生才知道学习了什么,这样无准备的学习,是不可能取得最佳效果的。
  二、听、说、读、写要用心
  教育学生学会“听”,不仅仅要求学生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还要认真听同学的发言,并能边听边思考,听出别人发言中的问题。同时做到:不插嘴,不跟同学交流、讨论;仔细倾听,并想想他说得有没有道理,好在哪里,哪些地方与自己想法不同;等别人回答完毕,再举手要求作出补充。 
  培养学生阅读课本的习惯,首先,根据不同的年级采取不同的方法,要求学生认真地读课本,激发学生看书的兴趣,教给学生看书的方法,养成看书的习惯。有时需由教师领着学生一起读,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算式以及叙述文字的能力。其次,要培养学生根据图意独立阅读课本的习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同时要纠正学生阅读时走马观花的不良习惯。除了指导学生读课本外,还要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在阅读课外书的同时,发现课外书中以及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在数学课堂上,有的学生经常出现想表达自己的想法,又不知从何说起,发言结结巴巴、支支吾吾,这时需要教师辅以“拐杖”帮助学生接着说下去。比如在学生表达困难的地方适当做些暗示,其表达会更轻松;将繁琐的内容设计成填空的形式,只让学生说出关键的部分,其表达会更顺畅;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表达句式减少无关因素的干扰,其表达会更精彩。
  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好动,写作业时总是静不下心来。下笔之前比较随意,读题马马虎虎,只看个大概,就是0到9的几个数字和运算符号也写不工整,还会经常抄错。这种不够谨慎的态度直接导致学生一错再错,学习成绩很难进步。 因此,在写作业时要求学生对数字、符号的书写不但要工整,而且要准确;下笔之前要慎重思考,下笔后不能用修改液,少用橡皮。我在平时批改作业时就特别留意以上这些问题是否存在或出现,对符合要求的学生作业加五角星等一些赞赏和鼓励的符号,并定期进行优秀作业评比展览。
  三、读题审题要认真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运算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运算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身体的正确与否。在作业与考试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做错题目的原因不是不会做,而是没有看清题目要求,如在计算中有的是把运算符号看错:在文字中由于数量关系复杂,不仅层次多,而且一些表达运算顺序的名词术语往往容易混淆和被忽视,致使学生造成解题差错;在应用题中由于数量关系没有仔细分析,造成数量关系混淆,列式错误。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所以,我在学生解答应用题时,首先要让学生仔细读题,初步了解题意。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也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然后仔细推敲字、词、句,准确理解题意,在这个基础上再列出算式计算;还有,在做一些计算题时,学生往往提笔就做,平时我就告诫学生不要马上就进行死算,而是想一想可不可以用简便算法,这样,既提高了做题的速度,又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学生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地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四、动脑思考要积极
  很多老师片面认为,学生上课只要安静坐着听,不闹就是专心听讲了,其实不然。课堂上的南郭先生还是很多的。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生学习数学的活动归根到底是思维活动,只有勤于动脑、善于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各种数学能力。为此,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善于提出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因为毕竟疑问是思考的动力和发现的钥匙。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注意锤炼自己的数学语言,精心设计每一个数学问题,课堂上不提或尽量少提那些没有什么思考价值的问题,克服那种上课满堂问的状况,整节课就围绕着那么一两个核心问题进行思考讨论,从而形成学生能发现问题、会提出问题的良好品质。 
  五、独立作业要记牢
  独立作业是指学生独自完成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布置的练习。作业是吸收和消化知识、应用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巩固所学知识、检查学习效果和了解学习状况的重要手段,是教学的延续,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循循善诱,教育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实在不能解决再和他人展开讨论,打开解题思路;要教育学生不能偷看或抄袭作业,不能有依赖思想,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独立完成作业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从思想上端正作业态度;还要注意因材施教,帮助学生系统地复习知识,及时辅导学困生,使他们对所学知识有较为全面的掌握,然后才布置必要的练习作业,这样才能让学困生也具有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数学学习中还有许多良好的习惯要靠我们精心打造、逐步养成,只要我们每一位老师对每一位学生“不抛弃、不放弃”,相信在我们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所教的学生都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习惯的惯性将会跟随学生走向社会,使学生终生受益,从而完成教学的最根本宗旨,即学生全面的、可持续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