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以问诱说,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作者】 黄丽淑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城关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以问诱说”就是运用提问方式营造一个口语交流平台,让学生想说、敢说、乐说、会说,在反复锻炼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关键词:初中英语 提问 口语表达能力 提高
口语表达能力培养是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学习一门语言的主要目的。传统“应试”教育已留下太多隐患,特别是重知识、轻能力,重书面、轻口头的教学,让很多学生走到了“哑巴英语”的行列。这样的结果显然不是我们英语教学的目的,也是一门语言学习不应的初衷。因此,我们必须要像新课标所言所行,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口头和书面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那如何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呢?多年的初中英语教学实践告诉我,学生是否敢表达、能表达、会表达,重在实践锻炼,只要练习机会多了,口语表达能力自然就提升了。而机会来自教师创设的平台,“以问诱说”是个良好办法。
一、培养说话兴趣,让学生想于表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诱发学生表达欲望。教师要用提问方式激发学生表达兴趣,那就需要使所提问题具有“挑逗性”,能诱发学生“开口说话”。实践中,能达到这样目的的问题不是随便哪种提问就行的,必须是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贴进学生的思想和内心追求的问题,即有“话题感”的提问。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英语学习中找到与生活贴近而又感兴趣的话题。例如,在教学7B Unit5中,我采用了下列提问方式来激发学生表达兴趣,让学生想说。① What can fire do for us?②How much do you know a bout fire?(以上两个问题可以让学生自由回答)。③If there is a fire, what should we we do first?(教师可提供几个答案)。④Are you brave enough to save others when there is a fire?这些问题都为新授内容作了铺垫,并由此非常自然地引出新授内容: Common knowledge about using fire,safety of using fire and how to call for help in a fire。当然,学生表达兴趣不是一朝一夕能练成的,需要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多搭表达平台,多用激励式提问,以问诱说,让学生在课堂动起来,“说起来”。值得注意的是,教师提出的问题不宜过多,提出的问题应有趣味性及启发性,能激发他们说话,多给他们一些自我表现的机会。对敢于大胆表达的学生,不论表达效果如何,我们都要采用激励性语言评价,让他们感受到英语口语表达所带来的愉悦体验。
二、把握问题坡度,让学生敢表达
学生因个体差异才使教学丰富多彩。教育学告诉我们因材施教才是教学的最高境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必须尊重个体差异。因此,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英语教学,也必然要把这一理念落实到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而提问作为教学的重要组织手段,体现这个理念也理所当然。实践中,我们就要使设计的问题在难度上具有一定坡度,要根据思维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层层深入,拾阶而上。这种坡度可以是不同问题的难易梯度,可以是同一问题的难易梯度。也可以是同一问题相对不同学生的难易梯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人而异,适合调动不同学力学生说话欲望,产生敢于表达的冲动。例如,在教7A Unit4 Reading时,我们可以先问学生如下问题:
1. What is your favourite food?
2. Do you like fruit and vegetables?
3. How about hamburgers?
4. What do you eat for breakfast/lunch/supper?
5.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
6. Do you think you are strong and healthy?
当学生回答完成问题后,我让学生Work in pairs,把问题的答案串成一篇介绍自己饮食结构的短文。当学生操练完毕后,我对学生说: You’ve told your partner about your food and lifestyle。Now,let’s learn something about Kitty’s and Daniel’s food and lifestyles。通过衔接,很自然地引出新授教学。在这过程中,因为我们提问题有适当的坡度,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答案,都能大胆发言,都能从顺利回答中找到表达乐趣。这样的“氛围场”,又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表达欲望,扬起了学生说话信心,学生自然就敢于表达了。
三、灵活提问方式,让学生乐表达
提问虽外在形式一样,但侧重点不同,其效果也不一样。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提问应该注重多样性,灵活性,运用不同的提问方式来开启学生表达积极性,使之乐于表达。实践中,我们通常采用导入式提问、疑问式提问、判断性提问、讨论式提问等方式,具体选择可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学生的实际学情等因素。不过我们所提问题一定要有针对性,目标要明确,真正体现提问的艺术,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并能促进教与学之间的互动。做到有的放矢。当然,提问的角度不同,激发学生思考的效果也就不同。例如,在教学7B Unit 5 Comic strip 时,我们可先引导学生谈论他们喜爱的明星在做什么,设置了两个问题: Who’s your favorite star? What can he/she do? 由于受到这样问题的触发,学生自然就会活跃起来,有了表达欲望。学生A说,Liu Xiang can run;学生B说,Guo Jingjing can dive;学生C说,YaoMing can play basketball; 学生D说,Jay Chou can sing ……讨论后,我们可呈现一些常见的动作类图片,并提问如下问题: Can you ride a bike? Can you play the piano? Can you……?从而开启新知教学: Can Eddie fly? 学生感到问题特别新鲜且时代气息浓厚,因而也就想说了,乐意表达了。
四、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会表达
会表达是语言学习的最终追求,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以培养学生思维为前提。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只有思维激活了,才会为表达输送源源不断的“词语和情感”。在“以问诱说”这个平台中,我们应注意提问方式,其本身不是目的,只是启发学生思维的一种手段。许多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也经常向学生提出问题。但这些问题大多数不需要积极思考就可以直接回答,我们把这种问题称之为机械性问题。这样问题多了,不但不能激发学生表达欲望,也达不到设疑的目的------激活学生思维了,也就相当于使设疑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如果教师巧妙地设置激励性问题,学生的活动积极性则会提高,所以教师提问应力求精简实效,适当提一些启发探究性问题,以激发学生表达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例如在教学完7A Unit 3 Integrated skills 中 Part B后,我们便这样提问学生。① Which is your favourite festival in the year?②When is it?③Why do you like it so much?④What can you do at the festival?问题一提出,学生都争先恐后地用英语发表自己的想法。有了结果,那可以说我们提问就达到预计目的了。当然学生思维培养不是一朝之功所能得到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也不是一两天就能实现的,更别说“会表达”了。不过,我们教师没有这样的培养意识和手段,学生口语表达能“会表达”也就只是一个远不可及的梦想了。有了这种想法,必须有这样的行动,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就指日可待了。
参考文献:
[1]丁颖,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
[2]胡春桐,英语教学交际法[M].广西南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
[3]李萍,营造氛围重视评价——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J].中学教学参考,2014年。
[4]朱永新,有效教学方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
关键词:初中英语 提问 口语表达能力 提高
口语表达能力培养是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学习一门语言的主要目的。传统“应试”教育已留下太多隐患,特别是重知识、轻能力,重书面、轻口头的教学,让很多学生走到了“哑巴英语”的行列。这样的结果显然不是我们英语教学的目的,也是一门语言学习不应的初衷。因此,我们必须要像新课标所言所行,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口头和书面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那如何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呢?多年的初中英语教学实践告诉我,学生是否敢表达、能表达、会表达,重在实践锻炼,只要练习机会多了,口语表达能力自然就提升了。而机会来自教师创设的平台,“以问诱说”是个良好办法。
一、培养说话兴趣,让学生想于表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诱发学生表达欲望。教师要用提问方式激发学生表达兴趣,那就需要使所提问题具有“挑逗性”,能诱发学生“开口说话”。实践中,能达到这样目的的问题不是随便哪种提问就行的,必须是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贴进学生的思想和内心追求的问题,即有“话题感”的提问。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英语学习中找到与生活贴近而又感兴趣的话题。例如,在教学7B Unit5中,我采用了下列提问方式来激发学生表达兴趣,让学生想说。① What can fire do for us?②How much do you know a bout fire?(以上两个问题可以让学生自由回答)。③If there is a fire, what should we we do first?(教师可提供几个答案)。④Are you brave enough to save others when there is a fire?这些问题都为新授内容作了铺垫,并由此非常自然地引出新授内容: Common knowledge about using fire,safety of using fire and how to call for help in a fire。当然,学生表达兴趣不是一朝一夕能练成的,需要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多搭表达平台,多用激励式提问,以问诱说,让学生在课堂动起来,“说起来”。值得注意的是,教师提出的问题不宜过多,提出的问题应有趣味性及启发性,能激发他们说话,多给他们一些自我表现的机会。对敢于大胆表达的学生,不论表达效果如何,我们都要采用激励性语言评价,让他们感受到英语口语表达所带来的愉悦体验。
二、把握问题坡度,让学生敢表达
学生因个体差异才使教学丰富多彩。教育学告诉我们因材施教才是教学的最高境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必须尊重个体差异。因此,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英语教学,也必然要把这一理念落实到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而提问作为教学的重要组织手段,体现这个理念也理所当然。实践中,我们就要使设计的问题在难度上具有一定坡度,要根据思维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层层深入,拾阶而上。这种坡度可以是不同问题的难易梯度,可以是同一问题的难易梯度。也可以是同一问题相对不同学生的难易梯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人而异,适合调动不同学力学生说话欲望,产生敢于表达的冲动。例如,在教7A Unit4 Reading时,我们可以先问学生如下问题:
1. What is your favourite food?
2. Do you like fruit and vegetables?
3. How about hamburgers?
4. What do you eat for breakfast/lunch/supper?
5.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
6. Do you think you are strong and healthy?
当学生回答完成问题后,我让学生Work in pairs,把问题的答案串成一篇介绍自己饮食结构的短文。当学生操练完毕后,我对学生说: You’ve told your partner about your food and lifestyle。Now,let’s learn something about Kitty’s and Daniel’s food and lifestyles。通过衔接,很自然地引出新授教学。在这过程中,因为我们提问题有适当的坡度,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答案,都能大胆发言,都能从顺利回答中找到表达乐趣。这样的“氛围场”,又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表达欲望,扬起了学生说话信心,学生自然就敢于表达了。
三、灵活提问方式,让学生乐表达
提问虽外在形式一样,但侧重点不同,其效果也不一样。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提问应该注重多样性,灵活性,运用不同的提问方式来开启学生表达积极性,使之乐于表达。实践中,我们通常采用导入式提问、疑问式提问、判断性提问、讨论式提问等方式,具体选择可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学生的实际学情等因素。不过我们所提问题一定要有针对性,目标要明确,真正体现提问的艺术,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并能促进教与学之间的互动。做到有的放矢。当然,提问的角度不同,激发学生思考的效果也就不同。例如,在教学7B Unit 5 Comic strip 时,我们可先引导学生谈论他们喜爱的明星在做什么,设置了两个问题: Who’s your favorite star? What can he/she do? 由于受到这样问题的触发,学生自然就会活跃起来,有了表达欲望。学生A说,Liu Xiang can run;学生B说,Guo Jingjing can dive;学生C说,YaoMing can play basketball; 学生D说,Jay Chou can sing ……讨论后,我们可呈现一些常见的动作类图片,并提问如下问题: Can you ride a bike? Can you play the piano? Can you……?从而开启新知教学: Can Eddie fly? 学生感到问题特别新鲜且时代气息浓厚,因而也就想说了,乐意表达了。
四、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会表达
会表达是语言学习的最终追求,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以培养学生思维为前提。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只有思维激活了,才会为表达输送源源不断的“词语和情感”。在“以问诱说”这个平台中,我们应注意提问方式,其本身不是目的,只是启发学生思维的一种手段。许多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也经常向学生提出问题。但这些问题大多数不需要积极思考就可以直接回答,我们把这种问题称之为机械性问题。这样问题多了,不但不能激发学生表达欲望,也达不到设疑的目的------激活学生思维了,也就相当于使设疑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如果教师巧妙地设置激励性问题,学生的活动积极性则会提高,所以教师提问应力求精简实效,适当提一些启发探究性问题,以激发学生表达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例如在教学完7A Unit 3 Integrated skills 中 Part B后,我们便这样提问学生。① Which is your favourite festival in the year?②When is it?③Why do you like it so much?④What can you do at the festival?问题一提出,学生都争先恐后地用英语发表自己的想法。有了结果,那可以说我们提问就达到预计目的了。当然学生思维培养不是一朝之功所能得到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也不是一两天就能实现的,更别说“会表达”了。不过,我们教师没有这样的培养意识和手段,学生口语表达能“会表达”也就只是一个远不可及的梦想了。有了这种想法,必须有这样的行动,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就指日可待了。
参考文献:
[1]丁颖,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
[2]胡春桐,英语教学交际法[M].广西南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
[3]李萍,营造氛围重视评价——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J].中学教学参考,2014年。
[4]朱永新,有效教学方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