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让学生在想象中提高绘画能力
【作者】 李海州
【机构】 广东省东莞市石龙中心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美术学科在陶冶学生性情,塑造学生心灵,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绘画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性,所以,在教学中要利用学科资源,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为目的,在创作训练中彰显个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关键词:想象 绘画 创造 个性
想象是提高学生绘画水平的一种最有效方法。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一切。”在全面实施新课程,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大潮中,在美术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使想象能力变得更加
广阔和深刻,更加概括且富有逻辑性,加强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一、培养想象能力,培养创作维,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
美术同于其它学科的教学,如果能较好地处理好它的实践性、趣味性和想象创造性关系,就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创作兴趣。如在课堂上,我以《我喜欢的活动》为题,让学生自由画,结果许多学生画的不是放风筝,就是跳绳等旧题材。他们想不出什么有趣的事。原因是现在的学生生活空间太小,自由支配时间太少,成天关在高楼里,假日大部分时间又被作业、各种培训班所占据,余下一点自由时间又大都与电视、电脑、游戏机为伴了。家长成天疲于生计,也没有过多精力带孩子到大自然走走,导致学生们跟大自然亲近的机会更少了,使得他们的童年失去了斑斓的色彩。现实生活的机械性、单调性对学生心理造成的影响,也直接影响到学生创造力的发挥。所以,家长平时要尽量多带孩子到大自然去走一走,看一看,说不定一根草、一朵花就会引发出学生的遐想,产生创作的灵感。
1.遵循和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学生开始画画时,似乎完全沉淀于自己的活动之中,虽然他们看见自己的画时非常高兴,但他们似乎并未想到一种主题或目的。这种愉快活动的痕迹加强了满足感,这种满足感是个人成就感的主要源泉,在以后的创作过程中,这种满足感一直起着积极作用,然而在创作中对自己的不断认同,就会大大地影响他的创作,所以美术教学起着关键的作用,让学生还以原来的那种无拘无束的创作活动,让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提高创作水平。
2.依据教材内容提高想象能力。根据著名美术教育家V.罗思菲德,关于学生绘画的心里描述和心理学家丁.皮亚杰关于学生思维发展的理论描述来比较,会看出这一阶段学生以自我中心,自我空间思维的中心是理智的现实主义,一幅画中可以同时出现一连串事件,想象是这一阶段的灵魂,所以根据这个发展规律,不断从现行教材出发,挖掘教材中可行之处,一般训练课往往渗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充分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特别是加强学生装饰画的教学,使他们在想象画在原来的基础都有明显的改观。如学习《彩塑动物》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进行想象,学生通过用各种材料,有的学生创作成一个大公鸡,有的学生创作成小白兔,有的学生创作成老虎等,通过学生创作出一幅幅耐人寻味、趣味横生的作品,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作水平不断提高。
二、培养想象能力,提高创作能力,彰显学生绘画个性
美术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是所有学科中唯一没有标准答案的学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事物的理解表现在画纸上,没有对错之分之时,尤其学生创作画,不受时空的限制,学生可以充分展示时间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整体素质得以提高。
1、在游戏法中培养学生绘画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绘画能力,教学时将各种游戏结合起来,并向各个方面发展,从感性方面游戏以拟人化和客观化可以发展为戏剧;从感觉方面游戏的自我表现方式可以发展为视觉的或造型设计:从自觉方面游戏的韵律活动可发展为舞蹈和音乐:从思想方面游戏以建设性活动发展为手工艺,这四方面可以融为一体。教师在美术教学中主要从感觉和思想上利用游戏学习培养学生的造型、绘画、手工能力,并且是以自我为中心,而教师的任务是担任启发和引导的角色。例如在教《我的家居》时,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表演各种家具的组合,其他同学进行认真观察,然后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创新,在原来的基础进行创作一幅更好的图画,使本来的物体得到了感化,让学生边做边画,学生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当老师检查时,有的学生创作一间间别墅,有的学生创作现代化居住园体小区,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想象力丰富了。事实说明,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变成绘画创作的参照物,学生获得创作的灵感,创作出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作品,学生的绘画能力不断提高。
2、在玩做中培养学生绘画能力。玩做能使学生的个性在美术创作中得以充分展示的一种教学途径。玩做学习法也是不容忽视的,它锻炼了学生的手工技巧,逐步发展了学生的心里活动,并且也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自我表现的愿望也得以实现。比如教《美丽的树林》时,教师发给学生很多的彩色纸,让他们撕一撕、玩一玩,然后再把撕成的各种形状,并将它一个个组合起来,形成一幅美丽的树林画,最后再让学生进行绘画创作。于是学生画出不同的图画,有的学生画出一幅郁郁葱葱的森林画;有的学生画出一幅在崇山峻岭上,长着一片生机勃勃的树林;也有的学生画一幅在山上有动物、草地、小溪充满生机森林画,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想象力丰富了,创作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3、听音画法中培养学生绘画能力。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我特意设计了听音画法。上课时先播放一段音乐,再反复播放,学生一边听,一边闭目静思,一边展开想象,听完后,教师要求学生展开想象,让学生在一种轻松的环境中进行展开想象,然后完成自己的绘画。如在上课时播放《高山流水》这首乐曲,让学生一边想,一边听,然后启发学生进行创作,有的学生创作出一幅山水画;有的学生创作出田园风光画。通过样的训练,学生的想象力越来越丰富,创作出内容丰富,创作作品越来越好。让学生在作品的流畅线条中领悟到了作品的表现能力,在艳丽的色彩中看到了自己的美好愿望,在最终目的是使教育促成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学生的想象能力的全面提高。
三、培养想象力,创造艺术交流气氛,提高学生绘画能力
学生自从有了交流的意识开始,语言虽在一定范围内能帮助他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但不是全部,而绘画便成了这一阶段学生最容易接受和表达自己感情的一种有效途径。平时,我屡见一些学生在一起边画、边叫、边讲。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这种表现方法越来越远离他们,所以作为一位教师应及时地发现这一特征,因势利导,积极创设艺术氛围,不断完善学生的交流环境,使学生的思想得到交流,情绪得到体验。
1、创设校园氛围,增强艺术感染。为了激发学生绘画兴趣,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范围,在校园不定期地举行学生画展,让学生能过观赏他人的优秀作品,吸收他人的长处,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其次,开展较大规模的现场命题作画比赛,为学生创造更多施展才能的机会和平台,如在现场比赛中学生各显神通,创作的作品有水墨画、山水画、中国画等,通过现场绘画,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增进情感,不断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再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省、市、全国的绘画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得到锻炼,使比赛成为创建学校艺术氛围的结合剂,从而促进和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如参加组织学生参加省举行“育才杯”比赛,学生在创作大显伸手,创作作品惟妙惟肖,由于作品优秀,最后夺得第一、二、三等奖。通过这样的比赛,学生增强创作的信心,也能够有机会向别人学习的机会,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创作兴趣和能力。
2、开设课堂画廊,激发学生的创作能力。教材中有些教学内容是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才能让学生从情境中展开想象进行创作。如教《美丽的热带鱼》《各种各样的汽车》时,教师需要提前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作兴趣。又如教《纸蝴蝶》一课,画有大地绿悠悠、花草树木、晴空万里,让学生展开想象,教师启发学生,如果我们在这片天地之间添上今天我们学习的蝴蝶,那是一幅怎样的画呢?根据画面我们采用不同构思、不同色彩进行创作,看哪一位同学创作的画最新颖,与众不同呢?通过这样的引导和启发,学生不仅体会到大自然美,而且让他们充分展开想象创作,这时学生的思维更活跃,创作出很多好的作品。同时,美术作为审美教育中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在有效的时间内进行绘画,在课堂画廊中先让创作者谈谈自己的感想,然后再欣赏、评估,让课堂画廊成为激发学生绘画的动机,在创作中他们全神贯注,大胆尝试,学生也发展想象力,成为学习别人的绘画长处之外,还发展自己的特长,这样的环境使学生的思想都熔铸到画面中,使整个创作过程充满一种激情、愉快、满足。
总之,学生的绘画目的就是发展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循循诱导,点燃他们的创造空间,针对每个学生的要求,营造创造教育的空间和环境,为每一个学生提高探索欲和创造力的机会,使其创造力不断发展,不断提高他们的绘画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小事 《发挥美术的作用,培养学生素质》 《中小学参考》 2007年第3期
2、李小池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小学美术教学》 2009年第11期
3、李小池 《发挥美术的作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教学参考》 2009年第8期
4、吴小东 《加强绘画教学,提高学生的能力》 《美术研究》 2009年第5期
关键词:想象 绘画 创造 个性
想象是提高学生绘画水平的一种最有效方法。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一切。”在全面实施新课程,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大潮中,在美术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使想象能力变得更加
广阔和深刻,更加概括且富有逻辑性,加强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一、培养想象能力,培养创作维,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
美术同于其它学科的教学,如果能较好地处理好它的实践性、趣味性和想象创造性关系,就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创作兴趣。如在课堂上,我以《我喜欢的活动》为题,让学生自由画,结果许多学生画的不是放风筝,就是跳绳等旧题材。他们想不出什么有趣的事。原因是现在的学生生活空间太小,自由支配时间太少,成天关在高楼里,假日大部分时间又被作业、各种培训班所占据,余下一点自由时间又大都与电视、电脑、游戏机为伴了。家长成天疲于生计,也没有过多精力带孩子到大自然走走,导致学生们跟大自然亲近的机会更少了,使得他们的童年失去了斑斓的色彩。现实生活的机械性、单调性对学生心理造成的影响,也直接影响到学生创造力的发挥。所以,家长平时要尽量多带孩子到大自然去走一走,看一看,说不定一根草、一朵花就会引发出学生的遐想,产生创作的灵感。
1.遵循和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学生开始画画时,似乎完全沉淀于自己的活动之中,虽然他们看见自己的画时非常高兴,但他们似乎并未想到一种主题或目的。这种愉快活动的痕迹加强了满足感,这种满足感是个人成就感的主要源泉,在以后的创作过程中,这种满足感一直起着积极作用,然而在创作中对自己的不断认同,就会大大地影响他的创作,所以美术教学起着关键的作用,让学生还以原来的那种无拘无束的创作活动,让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提高创作水平。
2.依据教材内容提高想象能力。根据著名美术教育家V.罗思菲德,关于学生绘画的心里描述和心理学家丁.皮亚杰关于学生思维发展的理论描述来比较,会看出这一阶段学生以自我中心,自我空间思维的中心是理智的现实主义,一幅画中可以同时出现一连串事件,想象是这一阶段的灵魂,所以根据这个发展规律,不断从现行教材出发,挖掘教材中可行之处,一般训练课往往渗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充分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特别是加强学生装饰画的教学,使他们在想象画在原来的基础都有明显的改观。如学习《彩塑动物》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进行想象,学生通过用各种材料,有的学生创作成一个大公鸡,有的学生创作成小白兔,有的学生创作成老虎等,通过学生创作出一幅幅耐人寻味、趣味横生的作品,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作水平不断提高。
二、培养想象能力,提高创作能力,彰显学生绘画个性
美术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是所有学科中唯一没有标准答案的学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事物的理解表现在画纸上,没有对错之分之时,尤其学生创作画,不受时空的限制,学生可以充分展示时间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整体素质得以提高。
1、在游戏法中培养学生绘画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绘画能力,教学时将各种游戏结合起来,并向各个方面发展,从感性方面游戏以拟人化和客观化可以发展为戏剧;从感觉方面游戏的自我表现方式可以发展为视觉的或造型设计:从自觉方面游戏的韵律活动可发展为舞蹈和音乐:从思想方面游戏以建设性活动发展为手工艺,这四方面可以融为一体。教师在美术教学中主要从感觉和思想上利用游戏学习培养学生的造型、绘画、手工能力,并且是以自我为中心,而教师的任务是担任启发和引导的角色。例如在教《我的家居》时,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表演各种家具的组合,其他同学进行认真观察,然后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创新,在原来的基础进行创作一幅更好的图画,使本来的物体得到了感化,让学生边做边画,学生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当老师检查时,有的学生创作一间间别墅,有的学生创作现代化居住园体小区,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想象力丰富了。事实说明,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变成绘画创作的参照物,学生获得创作的灵感,创作出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作品,学生的绘画能力不断提高。
2、在玩做中培养学生绘画能力。玩做能使学生的个性在美术创作中得以充分展示的一种教学途径。玩做学习法也是不容忽视的,它锻炼了学生的手工技巧,逐步发展了学生的心里活动,并且也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自我表现的愿望也得以实现。比如教《美丽的树林》时,教师发给学生很多的彩色纸,让他们撕一撕、玩一玩,然后再把撕成的各种形状,并将它一个个组合起来,形成一幅美丽的树林画,最后再让学生进行绘画创作。于是学生画出不同的图画,有的学生画出一幅郁郁葱葱的森林画;有的学生画出一幅在崇山峻岭上,长着一片生机勃勃的树林;也有的学生画一幅在山上有动物、草地、小溪充满生机森林画,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想象力丰富了,创作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3、听音画法中培养学生绘画能力。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我特意设计了听音画法。上课时先播放一段音乐,再反复播放,学生一边听,一边闭目静思,一边展开想象,听完后,教师要求学生展开想象,让学生在一种轻松的环境中进行展开想象,然后完成自己的绘画。如在上课时播放《高山流水》这首乐曲,让学生一边想,一边听,然后启发学生进行创作,有的学生创作出一幅山水画;有的学生创作出田园风光画。通过样的训练,学生的想象力越来越丰富,创作出内容丰富,创作作品越来越好。让学生在作品的流畅线条中领悟到了作品的表现能力,在艳丽的色彩中看到了自己的美好愿望,在最终目的是使教育促成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学生的想象能力的全面提高。
三、培养想象力,创造艺术交流气氛,提高学生绘画能力
学生自从有了交流的意识开始,语言虽在一定范围内能帮助他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但不是全部,而绘画便成了这一阶段学生最容易接受和表达自己感情的一种有效途径。平时,我屡见一些学生在一起边画、边叫、边讲。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这种表现方法越来越远离他们,所以作为一位教师应及时地发现这一特征,因势利导,积极创设艺术氛围,不断完善学生的交流环境,使学生的思想得到交流,情绪得到体验。
1、创设校园氛围,增强艺术感染。为了激发学生绘画兴趣,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范围,在校园不定期地举行学生画展,让学生能过观赏他人的优秀作品,吸收他人的长处,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其次,开展较大规模的现场命题作画比赛,为学生创造更多施展才能的机会和平台,如在现场比赛中学生各显神通,创作的作品有水墨画、山水画、中国画等,通过现场绘画,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增进情感,不断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再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省、市、全国的绘画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得到锻炼,使比赛成为创建学校艺术氛围的结合剂,从而促进和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如参加组织学生参加省举行“育才杯”比赛,学生在创作大显伸手,创作作品惟妙惟肖,由于作品优秀,最后夺得第一、二、三等奖。通过这样的比赛,学生增强创作的信心,也能够有机会向别人学习的机会,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创作兴趣和能力。
2、开设课堂画廊,激发学生的创作能力。教材中有些教学内容是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才能让学生从情境中展开想象进行创作。如教《美丽的热带鱼》《各种各样的汽车》时,教师需要提前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作兴趣。又如教《纸蝴蝶》一课,画有大地绿悠悠、花草树木、晴空万里,让学生展开想象,教师启发学生,如果我们在这片天地之间添上今天我们学习的蝴蝶,那是一幅怎样的画呢?根据画面我们采用不同构思、不同色彩进行创作,看哪一位同学创作的画最新颖,与众不同呢?通过这样的引导和启发,学生不仅体会到大自然美,而且让他们充分展开想象创作,这时学生的思维更活跃,创作出很多好的作品。同时,美术作为审美教育中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在有效的时间内进行绘画,在课堂画廊中先让创作者谈谈自己的感想,然后再欣赏、评估,让课堂画廊成为激发学生绘画的动机,在创作中他们全神贯注,大胆尝试,学生也发展想象力,成为学习别人的绘画长处之外,还发展自己的特长,这样的环境使学生的思想都熔铸到画面中,使整个创作过程充满一种激情、愉快、满足。
总之,学生的绘画目的就是发展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循循诱导,点燃他们的创造空间,针对每个学生的要求,营造创造教育的空间和环境,为每一个学生提高探索欲和创造力的机会,使其创造力不断发展,不断提高他们的绘画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小事 《发挥美术的作用,培养学生素质》 《中小学参考》 2007年第3期
2、李小池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小学美术教学》 2009年第11期
3、李小池 《发挥美术的作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教学参考》 2009年第8期
4、吴小东 《加强绘画教学,提高学生的能力》 《美术研究》 2009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