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怎样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作者】 刘 鑫
【机构】 山东省临沭县店头初级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教师职业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其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一定成就后获得的满足心理和愉悦的心情。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促进个体获得幸福体验,提升幸福意识,发展幸福能力。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实现教育本质的必然需要。
关键词:教师;幸福感;心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界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与教师职业幸福感相对应的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也普遍存在,曾有媒体做过一些调查,从结果来看,教师的心理问题增多、工作压力增大、工资待遇等是导致教师职业厌倦感的主要因素,从而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有所下降。实践证明,作为教师若没有幸福感 ,没有积极向上的心态,不仅不利于自身身心健康,也不可能培养出具有积极心态、快乐阳光的学生。那么作为教师,如何来抗拒职业倦怠感,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职业幸福感呢?
一、要理性调整期望值
许多老师之所以产生职业倦怠,丧失幸福感,很大程度是因为在认知上有很大偏差,不能客观的正视自己,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对自己有了过高的期望,从而丧失了成就感。选做教师这一职业,首先应有一颗平常心,要甘于做平凡的人。诗人泰戈尔曾说过:“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她的绿荫的。”当教师,就要有这种从平凡中见伟大的绿叶精神。二是要淡泊名利。教师的工作性质不是为了创造出多少财富或谋官掌握多大的权力,而是属于“群体”社会型工作。所以说想升官发财的人不要当老师。当教师就要努力排除名利的干扰,以平平常常的心态,去干实实在在的事情。
二、要以积极的心态看待问题
现代诗人何其芳说:“凡是有生活的地方都有快乐和宝藏。”这是一个永恒不变的真理,而拥有这个快乐和宝藏的法宝就是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幸福总是相对的,幸福也是一个“易碎品”。不同的期待、不同的标准会有完全不同的幸福感受。教师要以平和的心态,面对教学的压力。快乐不是在做喜欢的事,而是喜欢所做的事。与医生、律师相比,教师是快乐的。律师、医生整日面对的是那些官司缠身、身患重病、心情不愉快的人。而教师面对的是最阳光的快乐、单纯青少年,这是天然幸福感的源泉。与商人、官员比,教师是快乐的,与官场、商场相比,学校是最纯洁的地方,关系最简单,人与人之间是最容易相处的。有的教师总抱怨自己压力大,其实了解一下其他行业,没有一个行业没有压力,每个行业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为此,教师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才能使自己的人生充满激情,才能使自己的工作充满幸福感。
三、要学会知足常乐
快乐不是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快乐来自于你对别人与你的帮助有感恩之心。快乐可以产生于你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对发生在你周围的美好事物的喜爱之情。快乐来自于你多去关心别人,得到别人的喜爱。改变世界、改变环境、改变他人,很难,唯有改变自己,学会知足常乐。倡导知足常乐,并不是倡导教师降低要求和减少需要,而是倡导教师降低不可能的要求和减少不合理的需要。正确地看待荣与辱、名与利、得与失等利益,不过高评价;冷静地看待晋职评优、进修深造、奖金福利等资源,不过分要求;客观地看待自身发展的可能性和局限性,不过度期待……知足常乐的教师常常会因为点点滴滴的小成绩而欣喜不已:比如家长一句肯定的话语;比如领导一个赞扬的微笑;比如学生一个会意的眼神……他们对自身有着合理的认知,能进行理性的妥协,能坚持有所为又有所不为、能坚持有所求又有所不求;他们会适时调整目标,会进行换位思考,会不断奖励自己;他们肯接受有缺陷有遗憾的人和事,不幻想完美主义和绝对公平,因而他们拥有淡定从容的心态,拥有较高的效能感和成就感。
四、要学会从他人身上获得幸福感
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为什么面对同样的学生,有的老师能从其身上获得幸福感,而有的老师获得的却是苦恼呢?我认为其主要原因在于老师如何看待学生、如何与学生交往。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的内心生活时刻给我们带来满意和不满意、高兴和苦恼、忧愁和欢乐、疑惑和诧异、宽慰和愤怒。在儿童世界给我们带来的极广阔的情感领域内,有愉快的和不愉快的、高兴的和伤心的曲调。善于认识这种和谐的乐声,是教育工作者精神饱满、心情愉快和取得成功的最重要条件。”
如果你把孩子看成是令自己讨厌的人,那么你就会感到心烦;如果你把孩子看成是可爱的天使,那么你就会变成快乐的天使。那么,怎样才能从学生身上获得幸福感呢?方法很简单:就是以欣赏、审美的眼光看学生;以平等、真诚的态度与学生交往。
五、要从自身成长中感受幸福感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职业应体验成长快乐,即在成长中体验幸福。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教师生命成长的重要内容,就教师个人本身而言,职业幸福感来源于自身的专业成长。这种专业的成长,不仅是专业知识的成长,应该包括专业精神、专业修养、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等四方面。其中专业精神是引领其他方面的。教书育人是教师专业的核心,要实现这个核心,则必须通过专业修养的修炼。在现实工作中,教师需要从“神坛”上走下来,从以教师为中心、为权威的管理文化中走出,营造一种民主的、师生共同成长的文化,多给孩子自主成长的权利;教师需要对教育的价值进行重新思考,不能单一地关注孩子成绩的提高,而应着眼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孩子知识、技能、心理等多方面的成长。
其实,其实对教师来说,影响其幸福感的最重要的因素还是压力,精神压力、职称压力、教学压力、家庭压力。因此作为上级管理部门和全社会在关心教师职业行为时,更要关心教师的精神世界,增加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满意度,因此一个“仁者爱人”的工作环境很重要。上级和社会的关爱是教师最渴望的,有时哪怕只是一个细节。
教师想真正获得幸福感,最重要的一条是自己调整好心态,经常换位思考,从积极、乐观的角度看待每一件事情。时刻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时刻发现生活中的美! 师德高尚、热爱学生、精通业务、教学相长、坚持学习、师生和睦、敬业奉献、团结互助是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基础和源泉,因此,作为教师,知荣辱、优师德,才能真正提高我们的职业幸福感!
关键词:教师;幸福感;心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界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与教师职业幸福感相对应的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也普遍存在,曾有媒体做过一些调查,从结果来看,教师的心理问题增多、工作压力增大、工资待遇等是导致教师职业厌倦感的主要因素,从而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有所下降。实践证明,作为教师若没有幸福感 ,没有积极向上的心态,不仅不利于自身身心健康,也不可能培养出具有积极心态、快乐阳光的学生。那么作为教师,如何来抗拒职业倦怠感,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职业幸福感呢?
一、要理性调整期望值
许多老师之所以产生职业倦怠,丧失幸福感,很大程度是因为在认知上有很大偏差,不能客观的正视自己,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对自己有了过高的期望,从而丧失了成就感。选做教师这一职业,首先应有一颗平常心,要甘于做平凡的人。诗人泰戈尔曾说过:“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她的绿荫的。”当教师,就要有这种从平凡中见伟大的绿叶精神。二是要淡泊名利。教师的工作性质不是为了创造出多少财富或谋官掌握多大的权力,而是属于“群体”社会型工作。所以说想升官发财的人不要当老师。当教师就要努力排除名利的干扰,以平平常常的心态,去干实实在在的事情。
二、要以积极的心态看待问题
现代诗人何其芳说:“凡是有生活的地方都有快乐和宝藏。”这是一个永恒不变的真理,而拥有这个快乐和宝藏的法宝就是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幸福总是相对的,幸福也是一个“易碎品”。不同的期待、不同的标准会有完全不同的幸福感受。教师要以平和的心态,面对教学的压力。快乐不是在做喜欢的事,而是喜欢所做的事。与医生、律师相比,教师是快乐的。律师、医生整日面对的是那些官司缠身、身患重病、心情不愉快的人。而教师面对的是最阳光的快乐、单纯青少年,这是天然幸福感的源泉。与商人、官员比,教师是快乐的,与官场、商场相比,学校是最纯洁的地方,关系最简单,人与人之间是最容易相处的。有的教师总抱怨自己压力大,其实了解一下其他行业,没有一个行业没有压力,每个行业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为此,教师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才能使自己的人生充满激情,才能使自己的工作充满幸福感。
三、要学会知足常乐
快乐不是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快乐来自于你对别人与你的帮助有感恩之心。快乐可以产生于你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对发生在你周围的美好事物的喜爱之情。快乐来自于你多去关心别人,得到别人的喜爱。改变世界、改变环境、改变他人,很难,唯有改变自己,学会知足常乐。倡导知足常乐,并不是倡导教师降低要求和减少需要,而是倡导教师降低不可能的要求和减少不合理的需要。正确地看待荣与辱、名与利、得与失等利益,不过高评价;冷静地看待晋职评优、进修深造、奖金福利等资源,不过分要求;客观地看待自身发展的可能性和局限性,不过度期待……知足常乐的教师常常会因为点点滴滴的小成绩而欣喜不已:比如家长一句肯定的话语;比如领导一个赞扬的微笑;比如学生一个会意的眼神……他们对自身有着合理的认知,能进行理性的妥协,能坚持有所为又有所不为、能坚持有所求又有所不求;他们会适时调整目标,会进行换位思考,会不断奖励自己;他们肯接受有缺陷有遗憾的人和事,不幻想完美主义和绝对公平,因而他们拥有淡定从容的心态,拥有较高的效能感和成就感。
四、要学会从他人身上获得幸福感
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为什么面对同样的学生,有的老师能从其身上获得幸福感,而有的老师获得的却是苦恼呢?我认为其主要原因在于老师如何看待学生、如何与学生交往。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的内心生活时刻给我们带来满意和不满意、高兴和苦恼、忧愁和欢乐、疑惑和诧异、宽慰和愤怒。在儿童世界给我们带来的极广阔的情感领域内,有愉快的和不愉快的、高兴的和伤心的曲调。善于认识这种和谐的乐声,是教育工作者精神饱满、心情愉快和取得成功的最重要条件。”
如果你把孩子看成是令自己讨厌的人,那么你就会感到心烦;如果你把孩子看成是可爱的天使,那么你就会变成快乐的天使。那么,怎样才能从学生身上获得幸福感呢?方法很简单:就是以欣赏、审美的眼光看学生;以平等、真诚的态度与学生交往。
五、要从自身成长中感受幸福感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职业应体验成长快乐,即在成长中体验幸福。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教师生命成长的重要内容,就教师个人本身而言,职业幸福感来源于自身的专业成长。这种专业的成长,不仅是专业知识的成长,应该包括专业精神、专业修养、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等四方面。其中专业精神是引领其他方面的。教书育人是教师专业的核心,要实现这个核心,则必须通过专业修养的修炼。在现实工作中,教师需要从“神坛”上走下来,从以教师为中心、为权威的管理文化中走出,营造一种民主的、师生共同成长的文化,多给孩子自主成长的权利;教师需要对教育的价值进行重新思考,不能单一地关注孩子成绩的提高,而应着眼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孩子知识、技能、心理等多方面的成长。
其实,其实对教师来说,影响其幸福感的最重要的因素还是压力,精神压力、职称压力、教学压力、家庭压力。因此作为上级管理部门和全社会在关心教师职业行为时,更要关心教师的精神世界,增加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满意度,因此一个“仁者爱人”的工作环境很重要。上级和社会的关爱是教师最渴望的,有时哪怕只是一个细节。
教师想真正获得幸福感,最重要的一条是自己调整好心态,经常换位思考,从积极、乐观的角度看待每一件事情。时刻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时刻发现生活中的美! 师德高尚、热爱学生、精通业务、教学相长、坚持学习、师生和睦、敬业奉献、团结互助是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基础和源泉,因此,作为教师,知荣辱、优师德,才能真正提高我们的职业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