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探究

【作者】 毛红春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嘉陵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语文作为奠基学科不可推脱的教学义务。实践中,我们要想方设法,创新策略,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  学习兴趣  培养
  捷克伟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到:“兴趣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小学语文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奠基学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就更是不可推脱的奠基义务了。传统多年实践证明,不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教学是不科学的,也是与新课标理念是相悖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呢?我结合自身多年实践的小学语文教学,谈谈感受与体会。
  一、运用电教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随着“班班通”工程的落实,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电教手段成功进入教室,与课堂教学结下不解之缘。我们知道,多媒体不仅能营造图文并茂、产、影音辉映的教学情境,还能拓展知识呈现方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还能化抽象为直观生动,让学生以形象化的方式接受知识。这对于正处于形象思维特征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是最好不过的学习方式了。实践中,通过鲜明的色彩,逼真的外形,连续的动作,极易引起小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每当打出幻灯,播放音乐和动感画面时,孩子们的注意力就会被吸引了,新奇精彩的画面令学生惊叹不已,优美的乐曲让学生入情入境。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我们知道这是一篇很优秀的描写风景之文,通过描写桂林山水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爱国的情感。但学生由于没有到过桂林,就文章中的语言文字也难以打动学生的心,对作者描绘的景物抒发的感情理解不透。如果通过图配文、配音等方式同时作用于学生感官,学生就会完全陶醉于桂林山水美丽的画卷,从而产生“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之感,自然他们的热爱祖国之感便会油然而生,这也突破了教学重点难点,轻松完成教学任务,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运用语言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是师生的互动对话,而语言作为师生对话的中介,从中起着重要作用。多年实践告诉我们,一个教师要上好课、教好学生,不但要有深邃的思想、渊博的知识和娴熟的教学方法,还要会运用语言,特别是要儿童化语言,只有这样的语言才有魅力,才能打动学生的理智与心灵,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和感染力,引导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扬帆远航。一个健康、活泼、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师的教学语言应是甜美的,有魅力的,是多种语言风格的融会,是科学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统一,通过绘声绘色的描绘,精辟透彻的分析,具体准确有刻画,使学生身临其境,倍受感染,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使之产生不学不快的求知欲。例如:在教学《千里长街送总理》时,学生对于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场景很难入境,更难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了,本课的教学任务,就是要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所以教师必须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与作者有同样的情感,紧紧把握沉痛悼念的感情基调。教学中,就需要我们满怀哀痛之情的引入,渲染低沉抑郁的气氛,让学生感受到周总理的逝世所引发的全国人民的悲痛。这样学生神情就很专注,很有兴趣与老师交流,感受到老师情感脉搏。在回答问题中学生也带着崇敬,爱戴之情。这六准确地感受到文章的写作基调,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突破了难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不是很呆板接受而是主动积极地获取。
  三、运用绘画方式激发学习兴趣
  学中做、做中学,是“教学做合一”思想的精髓。让学生通过绘画方式来学习课文,理解文本意境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方式,这种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还能促进学生想象力发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从而让学生在成功体验学习中进一步产生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古诗《幕江吟》时,诗中描写深秋时节从日落到夜晚江上的景色,表现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教师可针对诗中景色美这一特点,先展示蔚蓝天空,水平如静,岸边柳树倒垂,池里荷花开得正艳的背景图,再画上日落的太阳,水面一半红一半绿,在荷叶上画晶莹透明的露珠。构成了一幅形色兼备的风景图。就这样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脑海里浮现一幅美丽的图画,进入了诗人描绘意境之中得到了美的熏陶。这样,我们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也用不着死记古诗,硬背诗意及中心,既减轻了学生学业负担,又提高了教学质量,我们何不尝试这种教学方式?
  四、运用课间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不仅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而且还集思想性、趣味性于一体,其本身也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果教学时,我们还能根据教材内容题材、知识点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比赛、竞争、游戏、表演、绘画等,就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如教学《奴隶英雄》一课时,因为这是一部优秀的剧本,文章情节感人,所以我们可让学生通过表演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对剧本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达到更好地分析剧本中的人物,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的目的。又比如教学《镜泊湖奇观》时,采取导游解说的方式,让学生扮演导游,以“我是导游”带领“游客”乘着这班“旅游快车”去观赏幻灯上或录相中的美丽景色这题,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入理解课文,完成教学任务,还能培养学生听说的能力。对于小学生,我们在课内增加适当的游戏活动,更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里学习。实践证明,游戏是最适合于低年级教学的,因为游戏是低年级学生的精神食粮,它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手脑口眼耳齐动,使学生易获得知识,开发智力。如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可采用讲故事,猜谜语,找朋友,另外,教师可充分利用课中操,激发学生的兴趣,消除学生的疲劳,巩固课上所学的知识,一举两得。
  总之,正如我国教育家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乐知就是学生学习兴趣,就是学生自主持续学习的不竭动力。在践行新课标的今天,我们必须要加强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让学生在满含激情、富有兴趣的前提下参与到学习之中,进入到自我建构之中,从而主动地成为学习主体。
  参考文献:
  [1]刘浩,充分发挥情感在语文教学中的促进作用[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1年。
  [2]杨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艺术[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
  [3]万素红,谈阅读兴趣的培养与引导[J].平原大学学报,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