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作者】 刘 瑛
【机构】 四川省蓬安县巨龙镇中心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高效课堂教学在我县如火如荼地进行,我校作为高效课堂示范窗口学校,已对高效课堂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大量的摸索与创新。我作为数学教研组长,带领我校全体数学教师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为此,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高效课堂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搞好高效课堂的重要一环。结合我校高效课堂的教学实践,就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谈几点看法以供同行们商榷。
一、 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高效课堂教学特别重视课前预习,只有发挥了有效的课前预习作用,后面的自主学习才有质量保证,所以课前预习是数学学习中重要环节,在预习过程中要注重导学案的设计,既要考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就感,在内容设计、方法指导、效果评价上多下功夫,从而提高学生预习的有效性。
例如:在三年级下册《统计》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会收集日常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的数据,对数据整理和分析,然后制成统计表,再依据统计表更好地制定决策提供依据和建议。那么在布置预习任务时就要侧重于让学生去收集他感兴趣的数据,如让学生统计自己感兴趣的同学们的身高、体重或爱吃的水果、喜欢的学习科目等。然后结合看书自己做出统计图(表)。教师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描述和分析统计结果。然后到课堂上来和老师同学交流,在课堂上老师着重教学的是怎样制表和分析数据。注重对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体验,设计具体的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 培养学生迅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
高效课堂要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点评→检验提升等几个重要环节,因此一堂课要设计紧凑,提高效率就必须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而让学生快速进入状态的方法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和吸引力,课堂设疑是激发吸引力的重要方法。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设置悬念是引起人们对事物关注的情境,置身于这种情境,学生渴望获得“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答案。产生非知不可之感。如果课堂教学中若能巧妙设置悬念,则可“一石激起千重浪”,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点燃思维火花。
例如,在教学“分数大小比较”时,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让四个同学分别扮演唐僧、孙悟空、八戒和沙僧。唐僧师徒四人过了火焰山后,来到了一个村庄,地里种植一大片西瓜,正是西瓜成熟季节,一个个大西瓜躺在瓜田里向他们招手,八戒经不住诱惑,顺手摘了个大西瓜子,悟空说:“为了公平一些,每人吃吧。”八戒听后马上说:“西瓜是我摘的,不行,我要多吃,至少也要吃。”聪明的悟空听后,立即切了给八戒。正当大家高兴地吃西瓜时,贪吃的八戒却在一旁直拍脑袋,疑惑不解。同学们你们认为是大还是大?对此学生兴趣盎然,带着这个问题自学课本,寻找答案。通过交流、讨论、争辩,学生试着说出自已的答案。通过一段生动有趣的小品表演,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过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萌发学习兴趣,认知系统开始运转。
三、培养学生课堂上动脑动手动口的好的学习习惯
高效课堂倡导“小组学习”,但不反对其它的学习方式。教师只有走进学生,观察学生,研究学生,了解学生,才不会被课堂一些表象迷惑,以致作出错误的评价。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选取工具,进行实验。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总会有收获的,于是内心发出由衷的喜悦,希望自己的成功得到师生的赞赏。如何满足学生的情感,体验学习的乐趣呢?我们是以“课堂成果交流会”的形式展示的。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推荐成果,发表见解,并随时接受师生的质询,然后共同评价,作出合理的界定。这样既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更体现了创造、求精的意义。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启发、点拨、设疑、解惑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课前让每个学生自己准备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各一对及几个平行四边形纸片。课堂上让他们先用每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进行摆一摆、拼一拼,移一移,剪一剪,看看能不能通过拼、摆、移、剪成以前学过的什么样的平面图形?通过自已动手去寻找和推导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实验,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这样,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自己通过一步步地探索,边操作,边观察,比较、讨论、总结,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以旧引新,发现规律,获取新知识。老师在教学中应大胆放手,更多地提供学生参与机会、不仅思维参与,其他感官也参与。由此培养了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做、敢争论的精神,激发了他们自主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讲解,去探索,去创新,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通过学生充分的展示、组织交流比较、讨论评判、引导学生对自己(或小组)的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和改进,促使全体参与,加深对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
四、培养学生做事认真、按时完成课后作业的学习作风
学生课堂掌握的知识,必须通过巩固和深化,才能使知识得以消化和提高。通过让学生解决同类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以获得不同的经历和体验。让学生按时完成课后作业是教师了解教学目标落实情况以及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的一种重要方式,是巩固、掌握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必不可少的手段。而且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的内容应源于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同时教师要控制好课后作业的质与量;照顾好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实践意识等有全方面的发展。
总之,在高效课堂中,教师要利用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不断地进行培养和训练,久而久之,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一、 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高效课堂教学特别重视课前预习,只有发挥了有效的课前预习作用,后面的自主学习才有质量保证,所以课前预习是数学学习中重要环节,在预习过程中要注重导学案的设计,既要考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就感,在内容设计、方法指导、效果评价上多下功夫,从而提高学生预习的有效性。
例如:在三年级下册《统计》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会收集日常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的数据,对数据整理和分析,然后制成统计表,再依据统计表更好地制定决策提供依据和建议。那么在布置预习任务时就要侧重于让学生去收集他感兴趣的数据,如让学生统计自己感兴趣的同学们的身高、体重或爱吃的水果、喜欢的学习科目等。然后结合看书自己做出统计图(表)。教师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描述和分析统计结果。然后到课堂上来和老师同学交流,在课堂上老师着重教学的是怎样制表和分析数据。注重对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体验,设计具体的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 培养学生迅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
高效课堂要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点评→检验提升等几个重要环节,因此一堂课要设计紧凑,提高效率就必须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而让学生快速进入状态的方法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和吸引力,课堂设疑是激发吸引力的重要方法。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设置悬念是引起人们对事物关注的情境,置身于这种情境,学生渴望获得“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答案。产生非知不可之感。如果课堂教学中若能巧妙设置悬念,则可“一石激起千重浪”,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点燃思维火花。
例如,在教学“分数大小比较”时,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让四个同学分别扮演唐僧、孙悟空、八戒和沙僧。唐僧师徒四人过了火焰山后,来到了一个村庄,地里种植一大片西瓜,正是西瓜成熟季节,一个个大西瓜躺在瓜田里向他们招手,八戒经不住诱惑,顺手摘了个大西瓜子,悟空说:“为了公平一些,每人吃吧。”八戒听后马上说:“西瓜是我摘的,不行,我要多吃,至少也要吃。”聪明的悟空听后,立即切了给八戒。正当大家高兴地吃西瓜时,贪吃的八戒却在一旁直拍脑袋,疑惑不解。同学们你们认为是大还是大?对此学生兴趣盎然,带着这个问题自学课本,寻找答案。通过交流、讨论、争辩,学生试着说出自已的答案。通过一段生动有趣的小品表演,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过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萌发学习兴趣,认知系统开始运转。
三、培养学生课堂上动脑动手动口的好的学习习惯
高效课堂倡导“小组学习”,但不反对其它的学习方式。教师只有走进学生,观察学生,研究学生,了解学生,才不会被课堂一些表象迷惑,以致作出错误的评价。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选取工具,进行实验。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总会有收获的,于是内心发出由衷的喜悦,希望自己的成功得到师生的赞赏。如何满足学生的情感,体验学习的乐趣呢?我们是以“课堂成果交流会”的形式展示的。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推荐成果,发表见解,并随时接受师生的质询,然后共同评价,作出合理的界定。这样既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更体现了创造、求精的意义。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启发、点拨、设疑、解惑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课前让每个学生自己准备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各一对及几个平行四边形纸片。课堂上让他们先用每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进行摆一摆、拼一拼,移一移,剪一剪,看看能不能通过拼、摆、移、剪成以前学过的什么样的平面图形?通过自已动手去寻找和推导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实验,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这样,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自己通过一步步地探索,边操作,边观察,比较、讨论、总结,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以旧引新,发现规律,获取新知识。老师在教学中应大胆放手,更多地提供学生参与机会、不仅思维参与,其他感官也参与。由此培养了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做、敢争论的精神,激发了他们自主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讲解,去探索,去创新,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通过学生充分的展示、组织交流比较、讨论评判、引导学生对自己(或小组)的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和改进,促使全体参与,加深对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
四、培养学生做事认真、按时完成课后作业的学习作风
学生课堂掌握的知识,必须通过巩固和深化,才能使知识得以消化和提高。通过让学生解决同类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以获得不同的经历和体验。让学生按时完成课后作业是教师了解教学目标落实情况以及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的一种重要方式,是巩固、掌握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必不可少的手段。而且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的内容应源于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同时教师要控制好课后作业的质与量;照顾好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实践意识等有全方面的发展。
总之,在高效课堂中,教师要利用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不断地进行培养和训练,久而久之,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