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体育教学德育论文
【作者】 汪丽敏
【机构】 新疆哈密地区巴里坤县一中
【摘要】【关键词】
【正文】体育教学最基本的教学目标就是要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而德育教育最主要教学目标就是要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健康成长,要想学生实现全面的健康成长,就需要采取合理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综合教育,而体育教育是这种全面的综合教育的一部分,只有做好了体育教学工作,学生的综合教育才算全面。并且体育教学具有锻炼身体、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的重要作用,二者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点就是要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培养,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个完整教育教学,德育是灵魂,而体育则是全面发展的有力保证,它能为德育教学提供有力的、健康的、精力充沛的受教主体的重要作用。在体育教学中首先就包含了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同时,体育教学还包括了挫折教育、意志情感教育等。体育是需要顽强的拼搏精神以及坚韧的意志。在体育课内和课外的教学活动中,体操、武术等能培养学生勇敢、果断的意志力;中长跑等能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毅力;球类运动、接力赛游戏等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以及勇敢拼搏的精神。
一、发挥教师的言传身教作用,让教师成为学生的表率
巴甫洛夫指出:“我们的教育,教学,任何纪律,各种各样的行为习惯,都是一连串的条件反射”。 作为新时代的体育教师,我们不仅要精通体育学科知识,具有扎实深厚的专业功底,健康的体魄,还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与思想品质。这正是教书育人的集中体现。这需要教师从小处着手,大处着眼,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与道德水平,要向学生展现的是一个充满爱心、形象高大的教师形象。从大的方面来说,教师要具有爱心、真心地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来疼爱,当作正在成长的小树苗用心呵护。把爱的阳光洒向教室的每一个角落,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热爱、公平、公正、关心、理解与期待。这样不仅可以拉近师生关系,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更能发挥教师的身教作用,在无形中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整体提高。从小的方面来说,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要文明用语、礼貌待人、衣着大方、穿着整洁等等。这些看着似乎是小事,但所起的作用却是巨大的。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最多,只有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才能让学生受到无形的感染,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结合具体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道德的陶冶
体育与德育二者是一对统一体,并不能割裂开来,独立实施,而是需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渗透于无形,也就是将德育教育的实施有机地渗透于体育教学活动之中,实现二者的统一,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需要体育教师要深入挖掘,结合具体的教学活动来实施德育教育。
1、体育教学中的养成教育。当今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家是个小皇帝,刚入学校,既兴奋又天真。而学校正是促进养成教育的阵地。教之道,德为先。在一个人的品德发展上,逐步养成道德习惯是进行道德训练的关键。在体育教学中,我很注重抓养成、促规范,从一点点的小事抓起,通过一系列的模仿和无数次的重复、有意识的练习等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逐步形成日常行为规范。刚入学的第一节体育课,我就安排队列训练。在练习时,我问学生:你们愿意当解放军吗?学生回答:愿意!然后我再向他们提出要求:眼看前方,小手臂摆起,胸挺起,先左后右,腿抬高。用口令、示范、练习等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他们的组织纪律性。
2、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胜不骄,败不馁,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等绝不是运动员所独有的品质,而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因此,在竞争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进取的竞争意识,体育课比其他的学科更具有现实意义。体育中处处存在着竞争。但竞争总存在着遗憾:胜负。双方的竞争总有成功与失败的存在。例如,体育游戏中的“你追我赶”、“迎面接力跑”、“大渔网”、“端线篮球”等,这些游戏既需要学生的合作,同时又在考验学生的应变、反应能力。但如果游戏只是单纯地比出一个你胜我负,一味地对成功者加以称赞,而对失败者不闻不问或是批评,这样会造成对失败的学生加重心理上的消极态度,或者出现相互指责的现象。我认为,在体育教学的竞争中,教师首先要正确引导学生,让他们学会相互合作。如“大渔网”游戏。此游戏,是由一个学生做“渔网”开始,但在人数不断增多的情况下,“渔网”就会出现断裂现象。这时,让学生停下来,与学生们共同讨论一下是什么原因使“渔网”断开的。这个时候,做“渔网”的学生会说出他们因为要抓的人不一致而产生了断裂现象,也就是说明了他们缺乏的是合作。认识到了自己队存在的缺点之后,在接下来的游戏中,他们就有了分工与合作,很快的就完成了任务。在这个游戏中,学生们都明白了一个道理,如果人不学会合作,就会失去一些胜利的机会。其次,在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在“端线篮球”赛中,我先按学生的整体实力,分成两组,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要求能分析出对手的实力,且对自己提出要求。在比赛结束后,不管哪队胜,哪队负,我又都要求他们相互总结,并能找出比赛中的不足,最后由我再进行对两对的情况加以表扬和指出不足。虽然这自我剖析可能在某些程度上,学生有些困难,但如果我们经常要求学生这样去做,我相信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肯定会有提高。最后,从“公平竞争”的角度上来看,我较注重让学生站在同一竞争的平台上,用同一标准,两队相当的实力,让学生在公平的竞争中,激发学生的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等精神。同时也要在竞争中慢慢培养学生的一颗平常心,不管输赢,只要尽力,就可以了。
3、体育教学中的教师表率。体育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纳入了全班学生的视线中,教师的表率也直接影响着学生。记得有一次上中长跑课,班里有位学生总是走走跑跑,班里几乎所有人都跑完了,她还是走走跑跑,我气坏了大声喊道你瘸了吗?怎么跑的。那位同学好像没听到继续走着。这时有人对我说,老师她的脚本来就有点毛病。此刻我觉得自己像是被冷水从头浇到了脚。事后我向那位同学做了诚恳的道歉。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时常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在体育教学课中,我要求自己做到声音响亮,讲解简明生动,示范准确清楚。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尽可能的在教学中满足每一位学生的要求。平时努力学习,增加自己的业务水平,积极参于各项进修在体育教学中以体育教师特有的人格魅力,尽力做到以“德”育人,用“心”上课,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从而在真正意义上把德育教育融入体育教学中,获得最佳的育人效果。
一个完整教育教学,德育是灵魂,而体育则是全面发展的有力保证,它能为德育教学提供有力的、健康的、精力充沛的受教主体的重要作用。在体育教学中首先就包含了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同时,体育教学还包括了挫折教育、意志情感教育等。体育是需要顽强的拼搏精神以及坚韧的意志。在体育课内和课外的教学活动中,体操、武术等能培养学生勇敢、果断的意志力;中长跑等能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毅力;球类运动、接力赛游戏等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以及勇敢拼搏的精神。
一、发挥教师的言传身教作用,让教师成为学生的表率
巴甫洛夫指出:“我们的教育,教学,任何纪律,各种各样的行为习惯,都是一连串的条件反射”。 作为新时代的体育教师,我们不仅要精通体育学科知识,具有扎实深厚的专业功底,健康的体魄,还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与思想品质。这正是教书育人的集中体现。这需要教师从小处着手,大处着眼,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与道德水平,要向学生展现的是一个充满爱心、形象高大的教师形象。从大的方面来说,教师要具有爱心、真心地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来疼爱,当作正在成长的小树苗用心呵护。把爱的阳光洒向教室的每一个角落,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热爱、公平、公正、关心、理解与期待。这样不仅可以拉近师生关系,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更能发挥教师的身教作用,在无形中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整体提高。从小的方面来说,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要文明用语、礼貌待人、衣着大方、穿着整洁等等。这些看着似乎是小事,但所起的作用却是巨大的。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最多,只有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才能让学生受到无形的感染,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结合具体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道德的陶冶
体育与德育二者是一对统一体,并不能割裂开来,独立实施,而是需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渗透于无形,也就是将德育教育的实施有机地渗透于体育教学活动之中,实现二者的统一,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需要体育教师要深入挖掘,结合具体的教学活动来实施德育教育。
1、体育教学中的养成教育。当今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家是个小皇帝,刚入学校,既兴奋又天真。而学校正是促进养成教育的阵地。教之道,德为先。在一个人的品德发展上,逐步养成道德习惯是进行道德训练的关键。在体育教学中,我很注重抓养成、促规范,从一点点的小事抓起,通过一系列的模仿和无数次的重复、有意识的练习等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逐步形成日常行为规范。刚入学的第一节体育课,我就安排队列训练。在练习时,我问学生:你们愿意当解放军吗?学生回答:愿意!然后我再向他们提出要求:眼看前方,小手臂摆起,胸挺起,先左后右,腿抬高。用口令、示范、练习等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他们的组织纪律性。
2、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胜不骄,败不馁,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等绝不是运动员所独有的品质,而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因此,在竞争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进取的竞争意识,体育课比其他的学科更具有现实意义。体育中处处存在着竞争。但竞争总存在着遗憾:胜负。双方的竞争总有成功与失败的存在。例如,体育游戏中的“你追我赶”、“迎面接力跑”、“大渔网”、“端线篮球”等,这些游戏既需要学生的合作,同时又在考验学生的应变、反应能力。但如果游戏只是单纯地比出一个你胜我负,一味地对成功者加以称赞,而对失败者不闻不问或是批评,这样会造成对失败的学生加重心理上的消极态度,或者出现相互指责的现象。我认为,在体育教学的竞争中,教师首先要正确引导学生,让他们学会相互合作。如“大渔网”游戏。此游戏,是由一个学生做“渔网”开始,但在人数不断增多的情况下,“渔网”就会出现断裂现象。这时,让学生停下来,与学生们共同讨论一下是什么原因使“渔网”断开的。这个时候,做“渔网”的学生会说出他们因为要抓的人不一致而产生了断裂现象,也就是说明了他们缺乏的是合作。认识到了自己队存在的缺点之后,在接下来的游戏中,他们就有了分工与合作,很快的就完成了任务。在这个游戏中,学生们都明白了一个道理,如果人不学会合作,就会失去一些胜利的机会。其次,在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在“端线篮球”赛中,我先按学生的整体实力,分成两组,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要求能分析出对手的实力,且对自己提出要求。在比赛结束后,不管哪队胜,哪队负,我又都要求他们相互总结,并能找出比赛中的不足,最后由我再进行对两对的情况加以表扬和指出不足。虽然这自我剖析可能在某些程度上,学生有些困难,但如果我们经常要求学生这样去做,我相信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肯定会有提高。最后,从“公平竞争”的角度上来看,我较注重让学生站在同一竞争的平台上,用同一标准,两队相当的实力,让学生在公平的竞争中,激发学生的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等精神。同时也要在竞争中慢慢培养学生的一颗平常心,不管输赢,只要尽力,就可以了。
3、体育教学中的教师表率。体育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纳入了全班学生的视线中,教师的表率也直接影响着学生。记得有一次上中长跑课,班里有位学生总是走走跑跑,班里几乎所有人都跑完了,她还是走走跑跑,我气坏了大声喊道你瘸了吗?怎么跑的。那位同学好像没听到继续走着。这时有人对我说,老师她的脚本来就有点毛病。此刻我觉得自己像是被冷水从头浇到了脚。事后我向那位同学做了诚恳的道歉。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时常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在体育教学课中,我要求自己做到声音响亮,讲解简明生动,示范准确清楚。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尽可能的在教学中满足每一位学生的要求。平时努力学习,增加自己的业务水平,积极参于各项进修在体育教学中以体育教师特有的人格魅力,尽力做到以“德”育人,用“心”上课,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从而在真正意义上把德育教育融入体育教学中,获得最佳的育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