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之匙
【作者】 毛红春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嘉陵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是我们一线教师事业核心,我们必须创新实践,加强策略探寻,为提高教学有效性而觅拾解门之钥匙。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有效性 提高
提高教学有效性是新课改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线老师孜孜不倦的工作追求。几年改革虽取得了一点成果,但没有真正化为教师的实践行为。特别是仁者见仁的思想和观念,更没有换来实际高效的生动课堂。小学语文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学科,负载着学生良好语文素养提高和创新品质培养等多重教育重任,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解决高耗低效“性价比”差的问题,就成为众多语文教育人日践夜思的课题。下面,我把多年的实践探寻而得的解门之钥匙,与你共议。
一、创设导入情境,注重学习兴趣培养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而作为新课开始的导入,是否能将学生尽快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特别是其思维积极参与,是取得良好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在开课导入环节就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良好一策。因为兴趣是学生“我要学”的动力内驱,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触发器和兴奋剂。例如在教学《繁星》这课时,我们就用语言创设了情境:“同学们,你们观察过晴朗的夜晚吗?当你看到群星闪烁的时候,你是否对大自然的美丽而产生热爱之情吗?月光如水的夜晚固然可爱,但繁星密布的星空更令人神往。现在让我们随着巴金爷爷的思绪来共同体会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观看星空时的不同感受。”导言结束后,紧接着播放《繁星》一课的多媒体课件和配乐朗读,这样星空广袤神奇的景象顿时展现在学生眼帘。学生受到激发,兴趣自然大增,于是很快就投入了忘我的学习境界之中了。学生主体性得到激活,建构意识增强,自然接受能力增强。学习效果就不言而言了。
二、营造学习氛围,构建愉悦师生关系
陶行知提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要提高教学有效性,培养学生创造力,教师应努力创设出民主、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这样才有利于激励学生自主意识,活跃创造性思维,激发想象力,促进自由交流和思想观点的相互碰撞。正如古言所训一样,“唯有爱其师,方能信其道。”教师要提高教学效果,必然要把自身服务的对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出来,让他们真正发挥主体作用,进行积极的意义建构,通知他们的学习效果体现出教学有效性来。为此,教师要尊重学生学习选择,尊重学生劳动成果,不挖苦讽刺回答错误的学生,要以真诚眼光注视学生,亲切语气教育学生,信任心态引导学生,激励口吻评价学生。
三、注重学法指导,加强过程点拨引导
时间就是效率。只有抓紧时间、用好时间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率。虽然我们语文课堂模式不一,但大都可分三步,学生自学、教师讲解和巩固练习三部分。这三部分在一堂课中占时没有严格规定,但我们要合理安排学、讲、练的内容,正确运用,以保证各个环节的有效性。对于新授课,讲的时间不宜超过10分钟,练的时间不宜少于15分钟,学的时间可尽量长些。课堂上要采取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法子,做到少讲精讲、多学多练。做到了合理分配时间,还要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工作效率,特别是学生自学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能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掌握生字新词,领会文章中心,受到情感熏陶。要达到此目的,教师必须授予学习方法,加强学法指导,例如,朗读的方法、积累的方法、运用的方法、仿写的方法,想象的方法等。学生有了学习方法,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性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学的效率,达到提高教师教的效率的间接目的。
四、创新教学模式,抓好读写结合方式
传统语文教学,采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出题,学生作业”模式,这种模式是以牺牲学生主体地位为代价,把学生视知识的容炉,有悖新课标“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精神的。为提高教学有效性,我特别注重课堂模式的创新设计,特别是语文的重头戏---阅读教学,我在多年实践中总结出了“四步导读”模式。第一步,在老师诱导下学生初读课文,让学生感知课文语言。第二步,在老师引导下学生细读课文,让学生理解课文语言。第三步,在老师指导下学生精读课文,让学生品评课文语言。第四步,在老师辅导下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学会运用语言。在这模式中,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始终处于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教师的一切启发引导都是为训练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语言实践提供服务。教师的“导”与学生的“读”相互渗透、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师生间、生生间、师生及教材之间的双向多边的互动反馈。“四步导读”模式符合《标准》提出的教学理念,这样的流程的设计是合理的。当然,对于不同类型的课文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予以适当调整或删减,形成灵活的教学风格,但其核心理念是不变的。
五、强化巩固环节,助推知识快速内化
知识内化为能力必须通过有效指导和反复强化。加强学生练习指导有助于学生巩固学习成果,形成技能。我们知道,练习的目的有三个: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巩固学习成果;将学生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课堂练习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最佳途径,因此课堂作业要紧扣当堂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坚决避免重复。并重视跟踪辅导,对于作业中的共性问题要认真进行全班讲解,个性问题单独解决,绝不积压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好的练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无意之间进行了知识的强化和巩固,而且一些拓展题更使学生增加知识的积累,使所学的课内知识更丰富、充实。
总之,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是我们一线教师事业的核心追求,我们必须想方设法,创新实践,注重策略探寻,为提高有效性而孜孜努力。特别是在践行新课标的今天,我们更要立足于学生,让学生积极发挥主体作用,在良好学习兴趣支撑下,努力参与,在提升语文素养过程中,开阔视野,形成能力,从而获得学习效果最优化。
参考文献:
[1]孙发霞,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微探[J].祖国(建设版),2014年。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
[3]王万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甘肃教育,2010年。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有效性 提高
提高教学有效性是新课改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线老师孜孜不倦的工作追求。几年改革虽取得了一点成果,但没有真正化为教师的实践行为。特别是仁者见仁的思想和观念,更没有换来实际高效的生动课堂。小学语文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学科,负载着学生良好语文素养提高和创新品质培养等多重教育重任,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解决高耗低效“性价比”差的问题,就成为众多语文教育人日践夜思的课题。下面,我把多年的实践探寻而得的解门之钥匙,与你共议。
一、创设导入情境,注重学习兴趣培养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而作为新课开始的导入,是否能将学生尽快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特别是其思维积极参与,是取得良好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在开课导入环节就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良好一策。因为兴趣是学生“我要学”的动力内驱,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触发器和兴奋剂。例如在教学《繁星》这课时,我们就用语言创设了情境:“同学们,你们观察过晴朗的夜晚吗?当你看到群星闪烁的时候,你是否对大自然的美丽而产生热爱之情吗?月光如水的夜晚固然可爱,但繁星密布的星空更令人神往。现在让我们随着巴金爷爷的思绪来共同体会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观看星空时的不同感受。”导言结束后,紧接着播放《繁星》一课的多媒体课件和配乐朗读,这样星空广袤神奇的景象顿时展现在学生眼帘。学生受到激发,兴趣自然大增,于是很快就投入了忘我的学习境界之中了。学生主体性得到激活,建构意识增强,自然接受能力增强。学习效果就不言而言了。
二、营造学习氛围,构建愉悦师生关系
陶行知提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要提高教学有效性,培养学生创造力,教师应努力创设出民主、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这样才有利于激励学生自主意识,活跃创造性思维,激发想象力,促进自由交流和思想观点的相互碰撞。正如古言所训一样,“唯有爱其师,方能信其道。”教师要提高教学效果,必然要把自身服务的对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出来,让他们真正发挥主体作用,进行积极的意义建构,通知他们的学习效果体现出教学有效性来。为此,教师要尊重学生学习选择,尊重学生劳动成果,不挖苦讽刺回答错误的学生,要以真诚眼光注视学生,亲切语气教育学生,信任心态引导学生,激励口吻评价学生。
三、注重学法指导,加强过程点拨引导
时间就是效率。只有抓紧时间、用好时间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率。虽然我们语文课堂模式不一,但大都可分三步,学生自学、教师讲解和巩固练习三部分。这三部分在一堂课中占时没有严格规定,但我们要合理安排学、讲、练的内容,正确运用,以保证各个环节的有效性。对于新授课,讲的时间不宜超过10分钟,练的时间不宜少于15分钟,学的时间可尽量长些。课堂上要采取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法子,做到少讲精讲、多学多练。做到了合理分配时间,还要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工作效率,特别是学生自学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能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掌握生字新词,领会文章中心,受到情感熏陶。要达到此目的,教师必须授予学习方法,加强学法指导,例如,朗读的方法、积累的方法、运用的方法、仿写的方法,想象的方法等。学生有了学习方法,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性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学的效率,达到提高教师教的效率的间接目的。
四、创新教学模式,抓好读写结合方式
传统语文教学,采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出题,学生作业”模式,这种模式是以牺牲学生主体地位为代价,把学生视知识的容炉,有悖新课标“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精神的。为提高教学有效性,我特别注重课堂模式的创新设计,特别是语文的重头戏---阅读教学,我在多年实践中总结出了“四步导读”模式。第一步,在老师诱导下学生初读课文,让学生感知课文语言。第二步,在老师引导下学生细读课文,让学生理解课文语言。第三步,在老师指导下学生精读课文,让学生品评课文语言。第四步,在老师辅导下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学会运用语言。在这模式中,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始终处于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教师的一切启发引导都是为训练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语言实践提供服务。教师的“导”与学生的“读”相互渗透、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师生间、生生间、师生及教材之间的双向多边的互动反馈。“四步导读”模式符合《标准》提出的教学理念,这样的流程的设计是合理的。当然,对于不同类型的课文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予以适当调整或删减,形成灵活的教学风格,但其核心理念是不变的。
五、强化巩固环节,助推知识快速内化
知识内化为能力必须通过有效指导和反复强化。加强学生练习指导有助于学生巩固学习成果,形成技能。我们知道,练习的目的有三个: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巩固学习成果;将学生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课堂练习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最佳途径,因此课堂作业要紧扣当堂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坚决避免重复。并重视跟踪辅导,对于作业中的共性问题要认真进行全班讲解,个性问题单独解决,绝不积压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好的练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无意之间进行了知识的强化和巩固,而且一些拓展题更使学生增加知识的积累,使所学的课内知识更丰富、充实。
总之,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是我们一线教师事业的核心追求,我们必须想方设法,创新实践,注重策略探寻,为提高有效性而孜孜努力。特别是在践行新课标的今天,我们更要立足于学生,让学生积极发挥主体作用,在良好学习兴趣支撑下,努力参与,在提升语文素养过程中,开阔视野,形成能力,从而获得学习效果最优化。
参考文献:
[1]孙发霞,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微探[J].祖国(建设版),2014年。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
[3]王万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甘肃教育,2010年。